![]()
電動車的續航焦慮,是每個車主心里的一道坎。而小米汽車,正試圖用一項硬核專利,從電池的“根兒”上解決問題。
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公開了一項名為“磷酸鐵鋰材料及其制備方法、鋰離子電池”的新專利。別被專業的名字嚇到,簡單來說,這項技術的目標很明確:讓磷酸鐵鋰電池變得更小、更輕、更耐用,同時跑得更遠。
磷酸鐵鋰電池,大家可能不陌生——它安全、壽命長、成本低,是很多電動車(尤其是中高端車型)的理想選擇。但它的“短板”也明顯:能量密度相對較低,意味著同樣電量下,電池包會更重、占空間更大。
小米的這項專利,正是要攻克這個難題。他們通過兩大“黑科技”:
- “摻金屬”提升導電性:在材料中引入特定的金屬元素進行摻雜,就像給電池內部修了更多“高速公路”,讓電子和鋰離子跑得更快,充電速度和放電效率都得到提升。
- “搭積木”式顆粒級配:把不同大小的顆粒像搭積木一樣科學搭配,形成一個“四元級配體系”。這能讓材料壓得更實、更緊密,從而在有限的空間里塞進更多活性物質,顯著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通俗地講,這意味著未來搭載這種電池的小米汽車,有可能做到:
- 同樣的車身空間,裝下更多電量,續航更長;
- 同樣的續航里程,電池包更小更輕,為車內空間或操控性能騰地方;
- 充電更快,循環壽命更長,開個七八年電池依然“健康”
對于剛剛進入造車賽道的小米而言,在核心的電池材料領域提前布局專利,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其“為發燒而生”理念的延續——不滿足于組裝,更要深入底層創新。
這項專利目前雖還未量產,但它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小米汽車不想做行業的“跟隨者”,而是要憑借在智能生態和技術創新上的積累,在動力電池這片紅海中,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快車道”。
當手機廠商開始研究電池材料的原子排列時,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的電動汽車,真的能像手機一樣,每年都帶來讓人眼前一亮的“技術飛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