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樹
《輿地紀勝》成書于距今近千年的南宋嘉定、寶慶年間,書籍以“紀勝”為要,專注于人文內容,節錄各地方志或圖經中的山川、景物、碑刻、詩詠。書中不乏關于宋代時海南地區一州三軍——瓊州、昌化軍、萬安軍和吉陽軍的精彩描寫。
![]()
海南山水寫意。云維英作
奇人瀝盡心血編纂奇書
《輿地紀勝》的編纂者王象之(1163年—1230年),字儀父,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出身書香門第,系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后裔。其父王師古(一作王師亶)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曾任袁州主簿、南劍州教授、江州知州,最后官至廣東提點刑獄。此外,王象之的兄長王益之、堂兄王中甫都是進士,家學可謂深厚。
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王象之進士及第,隨后走上仕途,歷任江蘇江寧知縣等職,不過他卻在中年選擇辭官歸隱,將畢生精力投入地理文獻的整理與編纂。
![]()
《輿地紀勝》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楊樹供圖
為什么要編纂《輿地紀勝》?王象之在這一部書的“序言”中大致寫出了理由:談論地理的著作歷來眾多,郡縣有地方志,全國有《元豐九域志》《太平寰宇記》《輿地廣記》——有的描繪不同地域的山河脈絡,有的記載歷代疆域變遷。這類典籍數量不可謂不多,但大多局限于辨析古今差異、分析異同之處、考察山川地勢、查考南北分合。至于那些能夠薈萃山川靈氣精華、通過文字讓讀者在凝神觀照間仿佛置身奇景之中的著作,卻始終未見其蹤。正因如此,《輿地紀勝》的編纂才成為不可或缺的創舉。
王象之早年曾跟隨父親輾轉多地,在踏足大江南北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為編纂《輿地紀勝》奠定了基礎。據記載,王象之為了修書,又耗時十余年收集整理“數百種地理文獻”,足跡遍及江淮、荊閩等地,甚至委托親友搜羅天下圖經。
王象之出身官宦世家,早年家境尚算優渥,但中年之后一門心思撲在著述上,無心經營家業。據記載,自與兄弟分家后,他屢次長期外出考察、游歷,耗費甚大,家道由此衰落。待《輿地紀勝》成書時,王象之已陷入困頓之境,他不得不向親友募資,此書才得以刊刻,直至南宋寶慶三年(1227年),這部凝聚心血的地理巨著才得以付梓。不過,在《輿地紀勝》付梓后的第三年,王象之心力耗盡,隨后在貧病交纏中離世。
幸運的是,王象之瀝盡心血著成的《輿地紀勝》經千年流傳后雖有散佚,但這一珍貴文獻的大體面貌還是保存了下來。
有關海南的內容很豐富
南宋地理總志《輿地紀勝》全書200卷,系統記載了宋代疆域內的山川、城池、人物、風俗等,其中關于海南的記述也很豐富,從“卷一百二十四”到“卷一百二十七”皆為描寫海南的內容,分別對應瓊州、昌化軍、萬安軍、吉陽軍。
![]()
《輿地紀勝》中關于瓊州歷史沿革的描述。楊樹供圖
《輿地紀勝》中與海南相關的內容包含了州(軍)沿革、縣沿革、風俗形勝、景物、古跡、官吏、人物、仙釋、詩、碑記等不同門類,瓊州、昌化軍、萬安軍、吉陽軍分別描述,內容涵蓋豐富。
書中詳細介紹了瓊州、昌化軍、萬安軍、吉陽軍的歷史沿革,又介紹了各州軍下轄的當時就已經存在的縣。其中,瓊州下轄瓊山縣(今海口市瓊山區)、澄邁縣、文昌縣(今文昌市)、臨高縣、樂會縣(今屬瓊海市);昌化軍下轄宜倫縣(今儋州市)、昌江縣、感恩縣(今東方市);萬安軍下轄萬寧縣(今萬寧市)、陵水縣;吉陽軍下轄寧遠縣(今三亞市)。
關于海南的地理環境,《輿地紀勝》有準確的描述:“與徐聞對渡,北風舉帆,一夕一日而至。……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洲,東西南北方千里。武帝略以為儋耳、珠崖郡。”又記載了海南與眾不同的潮汐:“瓊海之潮,半月東流,卒月西流,潮之大小隨長短星,初不系月之盛衰,豈不異哉!”
海南作為一個島嶼,港口交通向來重要,書中對海南古港口“神應港”的記載頗為神奇:“神應港,瓊州白沙津,蓄舶所聚之地。其港自海岸屈曲,不通大舟,而大舟泊海岸,又多風濤之虞。王帥光祖欲直開一港,以便商旅。已開,而沙復合,人亦難之。忽颶風作,自沖一港,尤徑于所開者。神物所相如此,遂名神應港。時淳熙戊申也。”
海南古州縣的廢立興衰,《輿地紀勝》也用了不少筆墨來記載,后人從中可以一窺古代海南的地方發展史,比如這樣的記載:“廢鎮州,大觀三年,王尚書祖道奏于山心龍門置鎮州,以龍門名縣,移瓊管司在鎮。四年,丁兵死損,遂廢,復以瓊管司歸瓊州。”鎮州是鮮為人知的海南古代州府,位于今天東方市境內,存在的時間極短,如果沒有《輿地紀勝》等古書的記載以及今天尚可見的遺址,恐怕無人知道它的存在。
海南風土人情有細致記載
《輿地紀勝》對海南島的風土人情、人物也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此書記載的舊民俗,跟現在相比已經大相徑庭,讀來頗有意思,比如有關食俗的記載:“(海南人)以薯菜為糧。海南所產秔稌不足于食,乃以薯蕷為糧,雜菜作粥。東坡云,海南薯為糧,幾米之十六。”據記載,南宋時海南人薯蕷為糧、雜菜作粥,基本如此,也常常食不果腹。
![]()
《輿地紀勝》中有關海南的記載不少。楊樹供圖
海南民風向來樸素,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此邦(指萬安軍)與黎蜑雜居,其俗質野而畏法,不喜為盜。牛羊被野,無敢冒認。居多茅竹,絕少瓦屋。婦媼以織貝為業,不事文繡。”
《輿地紀勝》中也有形勝、山川、風景的描寫。比如,書中這樣描寫棋子灣:“石棋子,峻靈山側有棋子灣,其石如棋子。每取之,即以紙錢拋神山之下。所取不得揀選,取畢視之,黑白相均。”
書中還有不少海南古代土產的記載,其中有如今還常見的椰子、沉香、波羅蜜果等,也有已經滅絕或者罕見的,比如五色雀、橄欖珠、稚酒等。其中,古籍如此描寫橄欖珠:“橄欖珠,在瓊山縣陷屋潭。有小石如橄欖,有竅可穿,號橄欖珠。”
《輿地紀勝》還羅列了許多南宋時海南各地存在的建筑,比如神霄宮、開元寺、報恩寺、興化寺、賓燕堂、野趣亭、問漢亭、清心堂等。
海南歷史上的第一個舉人姜唐佐向被貶儋州的蘇軾求學的故事,算是海南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輿地紀勝》中就有這樣鮮為人知的記載:“姜唐佐,字君弼,郡人也。嘗從東坡學,跋其課冊云:‘云興天際,歘若車蓋。凝眸未瞬,彌漫霮?。驚雷出火,喬木縻碎。殷地爇空,萬夫皆廢。’黃門亦云:‘余兄子瞻謫居儋耳,瓊士姜唐佐遂從之游,氣和而通,有中州士人之風。子瞻贈之一聯曰: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