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點擊封面購買第11期《中國收藏》雜志
![]()
![]()
![]()
對于中國人來說,紅色是一抹極致的存在。而作為紅中翹楚的霽紅,幾百年來更讓人傾心不已。明代收藏大家項元汴曾這樣評價它——“真乃歷代名瓷之首冠也”。
近期,“十載淬煉·霽紅國色——景德鎮耕道堂10周年盛世華章雅器賞鑒會”在北京炎黃藝術館舉辦,現場展示的十件耕道堂霽紅釉瓷器讓業內人士嘖嘖稱贊。當這抹深沉華貴的釉色走進當下生活,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
![]()
展覽現場
![]()
![]()
霽紅釉梅瓶
高48.7厘米 寬24.5厘米 底13.6厘米
耕道堂出品
![]()
浙江泉友會十歲啦!作為隸屬于浙江省收藏協會的社會團體,這里不僅是錢幣文脈傳承的陣地,更是廣大泉友溫暖的家園。可它當初僅28人的小團體,如何一步步成長為覆蓋11地市的文化平臺?讓我們輕滑指尖,從各地分會的講述中,探尋這背后的精彩往事。
![]()
![]()
在全國第三屆錢幣文化節·紹興論壇上,泉界泰斗戴志強回故鄉講泉學。
![]()
溫州泉友團隊在瑞安博物館舉辦民間收藏錢幣展。
![]()
有這么一種外形奇特的“器物”,形似破藕、四方如棋,收藏界對其性質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錢幣”,有人說它是“衡器”,還有人說它是“信物”——它就是“藕心錢”。如今作者發現,它集中出自新莽遺存,這是否意味著它與王莽“五均六筦”政策有關?大家讀完本文后,也可給出自己的見解!
![]()
![]()
藕心錢
![]()
晚清時期,碑學盛行,書家多追求金石氣的粗獷,卻有一位大家另辟蹊徑,以帖學詮釋碑刻精神——他就是譚延闿。一幅“十年松竹常留守”行書聯,究竟藏著他“剛健婀娜”風格的哪些玄機?年僅五十的他,又憑什么讓藝術生命跨越百年?讓我們隨作者一同感受這位書法大家的藝術真諦。
![]()
![]()
譚延闿對聯“十年松竹常留守,萬卷圖書閑借觀”
![]()
秋拍戰火正酣,11月21日、22日,蘇富比將在香港重磅推出兩大專場拍賣。這場藝術盛宴中,中國瓷珍堪稱群星閃耀,上溯商末青銅禮器,下迄清代御窯瑰寶,百余件佳器跨越千年傳奇。北宋汝窯天青釉缽、清乾隆斗彩天球瓶等稀世珍品悉數登場,它們為何能被給出數千萬港元的估價?這場巔峰對決又將誕生怎樣的拍賣傳奇?
![]()
![]()
清乾隆 斗彩加粉彩描金纏枝蓮八吉祥天球瓶
高52厘米
估價:3000萬至6000萬港元。
![]()
北宋 汝窯天青釉缽
直徑21.5厘米
估價:2000萬至4000萬港元
編輯丨王何
校對丨鄭爽
設計丨周倩
本文為原創,版權歸中國收藏雜志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
一本雜志,還有“試聽”雙重體驗。音頻及視頻號講述的背后故事,都將在雜志獨家呈現。
創造無價
一個月40元的投資,貴嗎?知識無價,獨立的觀點無價,帶給您的精神財富更無價。
全年12期 訂閱價480元
郵發代號2-688 訂閱熱線1118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