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白酒評分公布之后,有很多酒友私信我相關問題,部分酒友咨詢我的評分標準,其實這也是我的疏漏,雖然老酒友知道的我的評分標準,但新酒友確實不知道,今天這篇文章我專門來解讀一下我的白酒評價標準。
我的白酒評分是從對比品鑒開始的,由于我的對比不分香型、不分流派,因此這個打分結果,不同香型酒也可以橫向對比,所以我這個打分不是一個品牌內部高低檔次打分。
我的對比當中,綜合了五個評價維度,分別是強度、豐富度、連綿度、酒體和平衡度,這五個維度最終匯總成綜合打分。下面我分別來解讀一下這五個維度的特征及感受。
強度指的是香氣的張揚感及入口的噴香感,感受強度一般通過聞香和入口那一段。強度強的酒香氣張揚,入口有噴香。當前只有高端大曲清香酒展現入口強勁感,其實在早期,鳳香型和老白干香型白酒也展現入口強勁感。
![]()
品鑒強勁的白酒,我們需要慢慢細品,這種酒度數都比較高,大口飲用往往會覺得辣、嗆。
在白酒綜合打分中,強度是一個加分項,但這并不能決定酒質高低,比方說醬香型白酒強度往往比較弱,但醬香型白酒中有不少優秀產品。
豐富度這個詞匯好理解,不過我這里需要做一個解釋,在我的酒評中,風味描述詞匯多的酒并不一定是豐富度高的酒。我的白酒風味描述詞匯主要是溯源工藝來描述的,比方說一款酒有糧香、曲香、窖香、糟香,我就會把這幾種香氣的描述詞匯寫在酒評中。但這并不代表這款酒豐富,豐富需要細品才能感受。
比方說一款低端的五糧濃香酒,這種酒只要是固態酒,都會有糧曲窖糟香,其豐富度不會比高端國窖酒好,多數高端國窖酒沒有明顯糧香,其突出的是老窖復合香,老窖復合香細品就很豐富。更簡單的來說,在白酒里面,濃香酒和醬香酒混調出來的兼香酒豐富度未必比單獨的濃香酒或單獨的醬香酒豐富。白酒豐富度講究的是細膩、協調的豐富度,而不是風味種類多。
![]()
感受豐富度需要聞香和品鑒,但都需要細細感受。豐富度高的酒就像是高像素相片,豐富度低的酒就像是低像素相片。在品鑒當中,拼酒、快飲沒法感受豐富度,豐富的酒一定要細細品味。
豐富度是感受酒質好壞的重要標準,但不同風格酒豐富度上限不一。米香、豉香、小曲清香豐富度上限最低,頂級米香的豐富度都不如一款基礎固態五糧濃香酒;大曲清香、鳳香、老白干香、特香、芝麻香豐富度上限一般,這些酒的豐富度上限也只是上限高的香型酒的中高端水平;濃香、醬香、兼香、馥郁香、董香豐富度上限高,這些香型的頂級酒有很高的豐富度。
![]()
連綿度是酒在口腔中的持續性,這個可以通過聞香和品鑒來感受,但一般品鑒感受更準確。聞香主要是深呼吸一口氣聞香,連綿度長的酒,深呼吸一口氣,香氣是能續上的。連綿度短的酒,深呼吸一口氣,香氣續不上。
感受酒體連綿度,需要我們小口抿入,然后把這一口酒含在口腔中,這個時候口腔受到酒的刺激分泌唾液,唾液稀釋酒體,酒在被稀釋的過程中釋放香氣,變化風味。連綿度長的酒,香氣和風味變化時間長;連綿度短的酒,香氣和風味變化時間短。
連綿度是評鑒酒質好壞的核心標準,不管哪種風格酒,只要是白酒,好的產品連綿度都好。不同于豐富度,各香型酒的連綿度上限都很高,只是當前大曲清香、鳳香、老白干香都追求收口凈爽,不追求頂級濃香、醬香、兼香酒的極致連綿,所以頂級大曲清香、鳳香、老白干香酒的連綿度往往不及濃香、醬香和兼香酒。
![]()
酒體指的是酒體狀態感受,主要感受的是酒的粘稠感和緊實感,這個維度只能通過品鑒來感受,聞香沒法感受。高端酒的酒體一般呈現都比較好,低端酒酒體有時會比較散,甚至有酒精味及雜刺感。
一般來說,高級酒體分四種呈現,分別是圓潤、醇厚、陳柔、透亮。這四種風格呈現對應不同的風格特點,一般來說,高端濃香、小曲清香、米香酒會表現出圓潤的特點;高端醬香、兼香酒會表現出醇厚的特點;高端大曲清香、鳳香、老白干香、芝麻香酒會表現出陳柔的特點;高端董香會表現出透亮的特點。
![]()
當然也有一些香型酒表現不出高級酒體感,這是因為風格路數不展現高級酒體感導致的。感受一款酒的酒體高級感,我們需要細品,高端酒體往往有油質感,細品有粘稠感。
在白酒綜合評分中,酒體是一個加分項,但這并不能決定酒質高低。比方說五糧濃香酒酒體往往沒有比糯高粱單糧濃香酒好,但五糧濃香也出了很多頂級酒體。
平衡度在中低端酒評鑒中是一個重要標準,高端酒幾乎無平衡度問題。平衡度在白酒評分中是一個扣分項,即平衡度不好的酒會有相應扣分。在白酒中,從中檔白酒開始,平衡度就不能有扣分,有扣分的酒一般都沒有釀好。
低端酒分發酵白酒和加添加劑的酒,發酵白酒平衡度扣分主要是發酵風味不夠協調帶來的平衡度扣分,比方說某款酒糟味過重,窖泥味過重導致酒體不平衡。有添加劑的酒平衡度很差,這類酒有酸酯不協調感,有的甚至會有雜刺味。
在平衡度這個維度中,有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風味越簡單的酒,即便品質檔次低,平衡度往往不容易扣分。換句話說,高純度食用酒精的平衡度是不會扣分的,因為這款酒沒有雜刺味及不協調感。
我們感受一款酒的平衡度可以從聞香和品鑒兩個角度來感受,但實際操作上,品鑒感受更重要。
整體上,這五個維度形成了我的白酒綜合評分標準。說到這里,有酒友會疑問,為什么不把濃郁度、留口香、空杯香和年份感加入綜合評分當中?其實這四個維度中的部分并不能影響酒質好壞,還有一部分其實已經融入到前面五個維度當中。
濃郁度不是評價白酒好壞的標準,從濃郁度角度,醬香酒一定比大曲清香酒濃郁。在各路香型白酒中,最為濃郁的酒要數90年代紅標董酒,這一時期董酒藥味重,藥味蓋過了很多味道。將這款酒與其他香型白酒橫向對比,絕大多數酒的濃郁度都被其碾壓。其實好的白酒并不追求濃郁,而是追求細膩、協調。
![]()
留口香是飲后留在口腔中的香氣,在白酒領域,如果按留口香濃郁程度評價酒質,就跟前面的濃郁度一樣,沒有意義。在各路香型白酒中,紅標董酒的留口香碾壓絕大多數白酒;如果按留口香細膩程度評價酒質,但這個評估維度跟豐富度重疊;如果按留口香持續時長評估好壞,你會發現,味道重的酒留口香持續時間長,這又回到了濃郁度話題。
因此留口香并不能作為評估酒質好壞的維度。與留口香一樣,空杯香也如此。
年份感也不是評估酒質好壞的標準,部分香型白酒并不追求很長基酒年份,比方說五糧濃香酒。過老的五糧濃香酒有一股爛水果味,這種酒適合做調味酒,可以增加酒體陳香,但做基酒,爛水果味會讓酒體顯悶陳。
當然部分香型年份酒會顯得細膩、豐富,但這個維度可以用豐富度替代,因此我覺得不需要單獨設計酒體年份感這個維度。
總的來說,這是我目前白酒評鑒的標準和維度,也代表了我對白酒酒質好壞理解的思路。其實這一套標準有不少缺陷,但沒法彌補,因為你解決了一個缺陷,它又會在別的地方出現新的問題。因為當前白酒評鑒標準在業內就沒有統一,不同的酒廠有不同的評鑒標準,混亂的評鑒標準讓消費者不知道如何入手評鑒。
![]()
當然不少酒友有自己的評鑒經驗,行業不少人認為這些經驗是“野路子”,但關鍵問題是白酒產品是給消費者消費的,當你自己評價標準及體系混亂且不統一時,消費者怎么理解并學習?所以消費者只能按野路子來感受白酒。
當然我白酒評分的更大局限性是評價本身是主觀感受,不同人的感受理解都不一樣,因此我一直強調我的打分只用于參考,喜歡品鑒白酒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的打分對比品鑒。
說到這里,關于我的白酒評分標準,作為酒友及行業的您怎么看?歡迎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另外,我這一次評分一共公布了1000多款酒的打分,多數酒是按批次打分的,更能清晰展現不同時期酒的品質水平,需要的朋友可以聯系客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