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楊宇霆被槍殺后,孫傳芳大吃一驚,對人說:“張學良這小子,瞪著眼就把人給殺了,真是一點兒情面都不留。”
這件事一夜之間傳開了,誰都沒想到東北風云會突然變天,這一槍,不只是震懾了元老派,更讓奉系軍閥的棋局徹底亂了套。
楊宇霆與張學良的沖突,并非一朝一夕積攢下來的恩怨,張學良剛剛接掌大權(quán)時,楊宇霆就像個老師傅一樣,手握著兵權(quán)和資源,時常當眾冷嘲熱諷,甚至連張府的家宴都不放過,氣氛往往僵持到讓人透不過氣。
東北官場的講究多,楊宇霆靠著一身資歷,眾星捧月,張學良卻常被晾在一邊,楊宇霆的父親過壽時,官員們爭先恐后去敬酒,卻對張學良裝聾作啞,這種冷落,無疑讓新軍閥的臉面掛不住。
![]()
政治上楊宇霆更是寸步不讓,他強烈反對東北易幟,背后拉攏桂系,甚至把張學良晾在一旁,決策會上直接拿“奉軍根基”說事,暗示張學良是外來人,沒資格插手老臣的家底,張學良心里憋著氣,面上卻要裝作若無其事。
于鳳至也曾試圖緩和氣氛,主動去和楊宇霆的三太太結(jié)拜,結(jié)果被一句“輩分不合”給擋了回來,場面一度尷尬到極點,連在場的下人都覺得氣氛不對勁,要是老帥還在,誰敢這么不給面子。
矛盾的爆發(fā)點,還是落在中東鐵路的任命上,1929年1月10日,楊宇霆和常蔭槐帶著文件來找張學良,硬要他簽字,張學良本想緩一緩,讓他們飯后再談,誰知楊宇霆根本不買賬,話里話外都是“這事就得辦”。
常蔭槐權(quán)欲膨脹,還自作主張擴建山林警備隊,楊宇霆更是直接調(diào)撥兩萬支步槍,張學良眼看局勢失控,心里警鈴大作,東北的天,似乎要變色了,到底誰是真正的主導(dǎo)人?
那天老虎廳里,張學良臉色陰沉,屋里氣壓低得像暴風雨前,外面的衛(wèi)隊早已悄無聲息地部署妥當,于鳳至壓低聲音提醒,不能再猶豫,放虎歸山是自尋死路,張學良聽完沒吭聲,心里將以往的情意放到一旁,他必須要做出選擇。
場面到這里已經(jīng)沒有轉(zhuǎn)圜的余地,看著楊常二人威風凜凜的過來,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的樣子,張學良當機立斷,直接動手,外面他們帶的人還沒反應(yīng)過來,他倆的性命就交代了出去。
![]()
事后張學良下令厚葬楊常,撫恤家屬,告誡部下不準株連,東北報紙上很快刊登了《判決書》,罪名寫得清清楚楚,卻沒人敢多議一句,整個奉系軍隊都在揣測,他下一步要做什么,還有誰要被清算。
東北軍內(nèi)部的震動,遠比外界想象中猛烈,楊宇霆死后,諸多老將心灰意冷,曾經(jīng)一呼百應(yīng)的奉軍,短短幾年里分崩離析,西安事變時,東北軍再無主心骨,許多老部下選擇各奔前程。
張學良晚年回憶此事,語氣里滿是復(fù)雜,他說過,如果當年留著楊宇霆,或許東北不會這么快淪陷,但局勢逼人,容不得半點軟弱,張學良的狠勁,成就了權(quán)威,卻也種下了隱患。
日本關(guān)東軍那邊,得知楊宇霆死訊后,歡呼雀躍,楊常二人在東三省的影響力,曾讓日本人束手束腳,如今東北政局一夜巨變,正好給了日本人可乘之機。
孫傳芳聽到楊宇霆被殺,嘴里嘟囔著“連老成持重的人都保不住,張學良真是不留情面”,說完放下酒杯,神情復(fù)雜,身邊人不敢接話,屋里一時安靜得只剩下呼吸聲。
東北易幟的決策,楊宇霆是最大的阻力,張學良不得不鏟除異己,但也失去了最懂東三省底細的老臣,后來的東北軍,決策層青黃不接,面對日本步步緊逼時,反應(yīng)遲緩,很多人后悔當初沒有再爭取一次和解。
張學良自知背負殺兄之名,外人看他冷血無情,實際他夜夜難眠,老虎廳的那夜,成了他一生無法抹去的回憶,時局殘酷,情面與大義,終究難以兩全。
奉系軍閥之間的明爭暗斗,不止于臺面上的權(quán)力分配,更在于每一個決定、每一次妥協(xié)背后的利益糾纏,張學良的崛起,是一場豪賭,他把底牌攤在桌上,贏得了權(quán)威,也輸了人心。
事發(fā)后不到一年,東北的氣氛變得人人自危,張學良雖樹立威信,但也陷入孤立,很多人表面服從,內(nèi)心卻有疙瘩,東北這盤大棋,走到這里,已難以回頭。
張學良的手段,外界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果斷,有人說他冷酷,但無可否認,這一槍改寫了東北歷史的走向。
參考信源:張學良槍決楊宇霆、常蔭槐內(nèi)幕 文史天地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