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榮耀年會的紅毯堪稱“大型驚喜現場”,楊冪一出場就直接把全場焦點攥在了手里——她裹著一身泛著啞光質感的“牛皮紙”抹胸裙,裙擺處還故意留著幾處不規則的毛邊,遠遠望去就像剛從快遞站取了大件包裹,拆包裝時嫌麻煩直接把防潮紙裹身上,揣著打印好的領獎名單就火急火燎趕來了。更絕的是燈光師仿佛精準踩中了“拆快遞”的氛圍感,冷光一打,裙子上的褶皺全被照得清清楚楚,連紙張特有的紋理都隱約可見,跟周圍明星們流光溢彩的絲綢禮服比起來,簡直是紅毯上的“一股清流”,哦不,是“一股紙流”。
![]()
鏡頭掃過前排嘉賓席時,有個頭發花白的業界老前輩——后來有網友認出是某影視公司的資深制片人,手里捧著的保溫杯“哐當”一聲磕在桌沿上,蓋子都彈開了條縫,熱水差點濺到前襟。這反應倒也不怪他,畢竟在紅毯上見慣了珠光寶氣的頂流,突然冒出個穿“紙裙子”的,任誰都得愣三秒。再仔細打量,那抹胸設計收得極緊,裙擺卻松松垮垮,走路時還帶著紙張特有的“沙沙”聲,這哪是見慣大場面的頂流女星,分明是把“自帶爭議”四個大字用銀線繡在了裙擺內側,又怕別人看不見,特意配了個“行走的擴音器”。
劃重點:這才兩周時間,這已經是她第二次玩“紙藝秀”了。
![]()
上回Vogue盛典的名場面還歷歷在目呢,當時她穿的就是同款糙紙材質的吊帶長裙,長度剛過膝蓋,裙擺處故意做了“撕裂感”處理,走路時風一吹就飄起來,露出大半截小腿,視覺上就給人一種“下一秒就要裂開走光”的驚悚感。當時紅毯直播的彈幕直接炸了鍋,網友們的辣評一條比一條犀利:“楊冪這是把快遞包裝玩出花了?”“別人穿高定,她穿‘一次性紙殼’,格局打開了”,最經典的當屬那句“硬是把‘一次性包裝’玩成了‘可持續熱搜素材庫’”,這話剛發出來就被點贊過萬,連營銷號都直接當成了標題。
這回品牌方索性攤牌不裝了,AVAVAV的創意總監在米蘭隔著屏幕喊麥:“這衣服就是故意做的‘隨時要跑偏’的草稿感,主打一個‘身體自主權’!”
翻譯界大佬友情解讀:越讓人覺得“不安全”,上熱搜就越安全,流量密碼算是被他們玩明白了。
熱鬧歸熱鬧,數據可是個實誠人。
![]()
最絕的是家長圈的“應激反應”,有位寶媽在朋友圈吐槽還不過癮,直接把楊冪紅毯截圖甩進了小學四年級的班級群,配文堪稱“親媽式警告”:“閨女可別學這穿搭!這布料比你作業本的紙還薄,風一吹都能掀起來,咱們要穿得得體大方!”這話一出,群里瞬間炸開了鍋,十幾個媽媽接連附和,有人說“現在明星為了博眼球太拼了”,有人直接發了自家孩子穿運動服的照片“反向安利”,最后班主任不得不出來打圓場:“大家理性討論,引導孩子正確審美最重要”,一場紅毯穿搭居然驚動了班級群,也是沒誰了。
最絕的是家長圈的反應,有媽媽直接把直播截圖甩進班級群:“閨女可別學!這布料還沒你作業本紙厚實呢!”
一邊是品牌方躲在后臺偷著樂,一邊是親媽們集體皺眉頭,楊冪團隊倒是在兩極評論里穩如泰山,把流量穩穩揣進兜里,面不改色得像早就算好了劇本。
![]()
圈里人早就把這套路看穿了。
設計師協會的老張耿直發言:“今年國內紅毯比去年夸張了四成,不搞點炸街的根本上不了頭條。”
言外之意很明顯:楊冪不過是把“國際荒誕風”本土化了,順便幫榮耀省了好幾筆買熱搜的錢,一箭雙雕嘛。
路子雖不同,算盤打得卻都一樣響——在娛樂圈這個“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地方,誰也不想被貼上“前浪”“過氣”的標簽。趙麗穎走“知性實力派”路線,是為了擺脫“流量小花”的刻板印象,往“老戲骨”方向靠;劉亦菲的“優雅貴氣風”,則是精準貼合LV的高端定位,鞏固“神仙姐姐”的經典人設;而楊冪的“荒誕紙裙風”,說白了就是另辟蹊徑,用最小的成本撬動最大的流量,畢竟在熱搜榜上,“爭議”永遠比“優雅”更有話題度。
路子雖不同,算盤打得都一樣響:誰也不想被貼上“前浪”的標簽,都想在流量池里多撲騰幾年。
心理學教授精準補刀:“85花集體卡在‘三十加’的坎上,觀眾盼著她們成熟穩重,市場又逼著她們保持少女感,這不就兩難了嘛。”
楊冪倒是干脆,直接把“少女感”焊在了身上。數據也證明這招管用——她六成以上的核心粉絲都是18到24歲的小姑娘,這些粉絲要的不是“姐姐變霸道總裁”,而是“姐姐陪我熬夜打卡聊穿搭”。
至于紙裙子離不離譜?反正拍照時濾鏡拉滿,照樣能當手機壁紙,誰還管下一季流行啥材質。
更刺激的還在后頭呢。
據說團隊已經訂好了飛巴黎的機票,接下來還要繼續走“荒誕風”。翻譯一下就是:爭議模板都跑通了,不用白不用,直到觀眾看膩了或者品牌方先慫了再說。
榮耀官方昨晚發了句“尊重藝人風格”,被業內人士戲稱“官方帶頭看熱鬧不嫌事大”。
畢竟手機賣的是參數,話題賣的是情緒,兩邊各取所需,誰還真在乎那裙子是牛皮紙做的還是宣紙做的?
現在的娛樂圈早就摸清了:紅毯盡頭根本不是領獎臺,是直播間的進度條。
觀眾早就陷入了“嘴上罵罵咧咧,身體卻很誠實”的怪圈:一邊對著屏幕吐槽“現在的時尚真是越來越看不懂了,怕不是設計師沒靈感了才拿紙湊數”,一邊手速快得像按了快捷鍵,把進度條拉回楊冪出場的瞬間,放大截圖檢查裙子的細節,然后翻出自己的穿搭相冊對比,配文“論敢穿我只服楊冪”或者“這裙子誰穿誰翻車吧”,緊接著點擊發送到微博、小紅書,一套流程行云流水,比上班打卡還積極。更有意思的是,不少人還會在評論區互懟,支持者說“這是時尚態度”,反對者說“這是博眼球”,吵來吵去反而把話題熱度推得更高。
楊冪早就把這套玩法摸得門兒清,所以每次“出格”都精準踩在熱搜算法的七寸上,分毫不差。
至于掉粉那點事兒?
懂行的圈內人早就點透了:掉的那27萬粉絲,大多是平時只看不買的“路人粉”,可能是覺得“紙裙子”不符合自己的審美就取關了,對商業價值幾乎沒影響;而留下的核心粉絲,全是18到24歲的年輕姑娘,她們不僅會為楊冪的代言產品買單,還會主動轉發她的紅毯圖、剪輯穿搭視頻,甚至買同款風格的衣服模仿,堪稱“行走的廣告牌”。就拿榮耀手機來說,兩次紙裙事件后,不少粉絲在評論區喊“姐姐代言必買”,銷量數據比單純的廣告投放還好看。這算盤珠撥得,比專業會計對賬還精準,每一步都踩在商業價值的關鍵點上。
紙裙子不過是最顯眼的那個“響指”,真正厲害的是背后藏著的流量密碼。下次她就算真把快遞箱剪剪套身上,也別太驚訝——畢竟在娛樂圈,荒誕的盡頭從來不是時尚,是蹭蹭上漲的搜索指數。
當觀眾還在喊“看不懂”的時候,數據后臺早就把這波流量,結結實實換算成了下一季度的代言合同。娛樂圈的規則向來就這么簡單:先讓你看一眼,再讓你罵一句,最后讓你牢牢記住那個牌子。至于是美是丑?誰在乎呢,反正熱度已經換成真金白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