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滬幣”果然有自己的“匯率”!
最近有條視頻在網上火了,一位女子發視頻稱自己在上海買了一根甘蔗,誰知付款的時候卻被告知要支付91.35元!
更讓女子詫異的是,面對她的質疑商家非但沒有半分歉意,反而理所當然的表示愛吃不吃。
上海最近因為一根甘蔗上了熱搜,一個消費者在品牌水果店花了91.35元買下一根,曬單后很多人直呼看不懂。
同一座城市,拐進旁邊一條小巷,早餐攤前9元就能拿下一份雞蛋腸粉,吃完肚子飽飽的。
兩件事相隔不過幾站地鐵,卻像發生在不同星球。
![]()
91元那根是云南綠皮甘蔗,標價9.9元一斤,整根九斤多。店員解釋說產地遠、運輸冷鏈、口感更軟。
消費者咬一口,只覺得跟家里30元買整根的差不多。9元腸粉用的是普通米漿、一個雞蛋、幾片瘦肉,味道家常。
這兩筆消費相差十倍,戳中的不是價格本身,而是上海消費從來就分幾條道跑。
![]()
先說清楚這些高價是怎么拼出來的,以那根甘蔗為例,成本可以拆成三塊。
原料采購大概3元一斤,冷鏈運輸再加2元,剩下近5元靠的是“綠皮”“西雙版納”“現砍現發”這些說法。
顧客一聽畫面感就來了,覺得值,餐廳里的480元白切雞也是這個路數。
![]()
超市雞肉15元一斤,480元能買32斤。餐廳只用兩斤左右的雞,切成薄薄幾片擺盤。
差價去向有跡可循:先把雞換成喝牛奶、聽音樂長大的品種,飼料貴20%。
再把店開到外灘邊,江景燈光一打,租金分攤到每盤菜;最后服務員站旁邊講故事,從小雞出生到上桌,每一步都在加價。
![]()
128元生菜更簡單,菜場3元一斤的羅馬生菜,摘掉菜心、洗干凈、碼進冰盤,配一句“去苦留甜”,價格直接拉到天上。
200元白粥用東北五常米加進口礦泉水,熬兩個小時,成本頂多30元,剩下全靠“手工”“專人守灶”這些詞撐場面。
這些價格不是隨便標,而是算準了成本加利潤再加溢價,溢價部分靠標簽、靠地段、靠顧客自己腦補。
錢花在這些地方的人,大體分四種,第一種是談生意的。和平飯店一頓飯輕松兩萬三,菜沒吃幾口,合同卻簽了。
賬單里服務費三千多,包間安靜不被打擾,這才是主要賣的。第二種是拍視頻的。
博主點一桌88000元海鮮,鏡頭一關,廣告分成幾十萬到賬。
![]()
飯錢只是投入,流量才是產出,第三種是把消費當身份的。
92年小伙一天花1189元,早飯79元牛肉面,順手買12顆話梅345元,下午茶46元,晚飯西餐688元。
錢包不疼,朋友圈有排面。第四種是普通上班的。
![]()
月薪6378元,房租3500元,剩不到3000元。午飯15元快餐,晚飯超市打折壽司20元,周末菜場100元買菜吃三天。
奶茶要拼單,地鐵能走路就不坐,他們不是不想吃好,是賬算不過來。
四種人用同一座城市,消費邏輯卻像四條封閉賽道,互不交叉。
![]()
收入數字得掰開揉碎看,官方說2023年城鎮單位平均工資12307元,聽著不少。
可24萬份真實樣本顯示,2025年實際平均6378元,近一半人月薪不到6000元。
高數字是金融、科技、醫藥行業拉起來的,零售、餐飲、服務員工資拖后腿。
![]()
房租才是真黑洞,2025年4月,中環內一居室7025元,郊區3746元。
拿6378元工資算,房租占55%到60%。剩下錢交社保、水電、交通,吃飯預算所剩無幾。
128元生菜是工資的2%,480元白切雞是7.5%,普通人一天工資就沒了。
![]()
有人覺得收入高就能隨便吃,實際情況是高收入人群只占少數,他們吃貴的多半公款報銷。真正用自己工資吃飯的,得先保證房租有著落。
上海消費像兩條并行鐵路,一條跑高端,一條跑實惠,中間切換只需幾步路。
![]()
高檔那條從外灘到陸家嘴,靠地段、靠故事、靠流量。
480元雞、90元礦泉水、288元面條都在這條線,顧客不是外地游客就是公款消費。
實惠那條從菜場到超市再到弄堂小店,青菜3元、雞蛋5元、雞肉15元。
![]()
有人用100元在超市買回小鮑魚、大米、牛奶、零食,證明上海也能省。
兩條腸粉店相距300米,一家32元一份,一家9元一份,米粉分量差不多。
換賽道成本低,心理障礙高,很多人寧可透支也不肯換。
![]()
上海沒有標準物價,只有選擇題,91元甘蔗和9元腸粉同時擺在面前,480元白切雞和15元盒飯同時開張。
區別在于錢包厚度和消費邏輯,短視頻里88000元一桌的海鮮,拍給外地觀眾看,制造上海人都有錢的錯覺。
真實情況是,凌晨五點早餐攤已經亮燈,外賣員排隊充電,菜場大媽為三毛錢砍價。
![]()
月薪6378元的人照樣活得踏實,想過得舒服,算清三筆賬就行:房租別超收入一半,吃飯預算定死,關掉算法推薦多走幾步路。
10元生煎配豆漿,吃完照樣滿足。幸福不是賬單數字,而是吃完飯還能睡得著覺。選哪條賽道,自己說了算。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