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原定要在26日訪華的行程,在最后一刻突然取消,表面上說是“行程調整”,其實背后藏著德國政府內部的矛盾。
![]()
這不是外交禮節問題,而是德國在對華政策上出現了明顯的撕裂,德國想在中美之間兩頭討好,但結果就是自己左右為難...
德國雙重人格徹底暴露
消息一出,德國國內立刻炸鍋,商界反應最激烈,原本準備隨行的一批企業代表直接宣布退出訪問團,他們很清楚,沒有中國市場,德國經濟根本撐不住。
![]()
德國很多制造業的利潤都來自中國,尤其是汽車行業,大眾、寶馬、奔馳三大巨頭中,有四分之一的銷量來自中國。
商界原本希望這次訪問能修復關系,結果政府突然“變卦”,讓他們覺得自己被當成政治工具,退出訪問團,其實就是對政府的不信任。
![]()
而在政治圈,一些議員卻拍手叫好,覺得推遲訪問是對中國“強硬”的信號,可以在美國面前加分。
這種對比實在是太鮮明:一邊是想做生意的人焦頭爛額,一邊是想表態的政客自我滿足。
![]()
德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想在經濟上靠中國,又要在政治上討好美國,結果是兩邊都不得罪不了,自己還內耗嚴重。
德國經濟已經連續三年增長乏力,總理默茨上臺后最想解決的,就是經濟復蘇問題,而擴大對華合作,本來是最現實、最有效的辦法。
![]()
今年前八個月,中德貿易額高達1634億歐元,中國依然是德國最大貿易伙伴,遠超美國,德國要保持制造業優勢,離不開中國市場和產業鏈。
更現實的是,德國的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業,都需要稀土、鋰等關鍵材料,而這些資源大多由中國供應或加工。
![]()
諷刺的是,瓦德富爾一邊在批評中國“依賴風險”,另一邊德國9月份卻成了中國稀土磁鐵的最大買家,嘴上喊“去依賴”,身體卻很誠實。
這次訪問取消,成了商界壓不住火的導火索,企業家們擔心政治作秀毀掉他們幾十年的市場布局。
![]()
他們退團,不只是表達不滿,更是在警告政府:不要拿經濟開玩笑,德國如果繼續在中美之間搖擺,只會兩頭失信,最后吃虧的,還是自己。
德國政客的“反華表演”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的訪華行程泡湯,并不是什么突發事件,而是他一貫政治態度的必然結果,瓦德富爾從上任那天起,反華立場就沒變過,他不是一時口誤,而是系統地把中國當“對手”。
![]()
他經常指責中國“軍事擴張”、搶奪“科技主導權”,甚至把中俄合作說成是要“改寫世界秩序”。
在南海問題上,他站在菲律賓一邊;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又無端批評中國“無所作為”。這些表態早就成了他的“固定節目”,幾乎每次國際發言都少不了這幾句。
![]()
真正讓這次訪華“推遲”的,是他在臺灣問題上的挑釁,瓦德富爾嘴上說“德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后面又補了兩句——德國會“自行決定實施方式”,并“不支持武力改變現狀”。
這聽起來好像中立,其實是典型的“文字陷阱”,想模糊中國的立場,既不反“臺獨”,又裝作和平使者。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場點破:“只談維護現狀而不反‘臺獨’,就是在縱容‘臺獨’。”這一句話直接擊中了要害,也讓瓦德富爾失去了訪華的政治基礎。
更諷刺的是,這件事還讓德國內部的矛盾徹底爆發,社民黨的外交事務發言人阿赫梅托維奇公開批評瓦德富爾,說他搞的是“意識形態表演”,不是“務實外交”。
![]()
他提醒政府,這種言行只會讓局勢更緊張,向外界傳遞錯誤信號,事實上,這句話正好揭開了德國政壇的分裂。
一派政客沉迷價值觀外交,幻想扮演“道德導師”;另一派務實派則關注經濟利益,希望修復與中國的關系。
![]()
該反思的是德國自己
而對于此次事件,瓦德富爾表示:“那只是推遲,不是取消。”不過,官方解釋說是“目前未能在中國安排足夠多的會談”。
![]()
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些都是借口,要知道,這段時間中國外長王毅的行程排得滿滿當當。
第二十三屆藍廳論壇、哈薩克斯坦外長科舍爾巴耶夫訪華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王毅部長還能抽時間見他,已經是相當給面子了。
![]()
可德國方面卻覺得受了冷落,心里不平衡,這種反應,就是還沒適應如今的現實:中國和德國,已經是平等的兩方,不再是誰“看誰臉色”的關系。
中國現在的外交風格,也變得越來越明確,不搞模糊,如果真想合作,就要拿出誠意;如果想較勁,那就擺明態度,試圖模糊立場、踩邊線,只會自取其辱。
![]()
這次風波在德國媒體眼里,是一次“外交災難”,不少評論拿默克爾時期作對比,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16年,12次訪華,對中國了解很深。
她知道中國對德國制造業、出口市場的重要性,所以始終主張“不能和中國脫鉤”,并強調要“戰略理智”。
![]()
她懂得,合作比對抗更有利。可現在的德國政府,只學了“強硬”的姿態,卻忘了理性的底線。
中方原本同意瓦德富爾來訪,也多少是看在默克爾留下的信任基礎上,如今,這份珍貴的外交資產,被繼任者輕易糟蹋了。
![]()
說到底,這事的根源不在中方,而在德國自己,經濟上離不開中國,卻又在政治上裝強硬;嘴上說要合作,行動上處處挑釁。
這樣的“雙重人格”,遲早要出問題,德國現在需要做的,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想清楚到底要什么。
![]()
如果真把中國當成對手,那經濟后果要自己承擔;如果真想合作,就別再拿政治秀來刷存在感。
參考資料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