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份,小鵬G7銷量2960輛。在本該是銷售旺季的“金九”月,這一數據無疑暴露出其市場熱度迅速退潮的窘境。
在今年7月3日,小鵬G7迎來上市,在當時共推出3款車型,售價19.58-22.58萬元。小鵬方面在當時宣稱,該車上市僅9分鐘訂單量突破10000輛。本以為會和小鵬MONA M03一樣成為爆款的小鵬G7,卻未能延續初期勢頭。數據顯示,在上市的7月份,小鵬G7的銷量達到了5529輛,8月提升至6811輛,而 1239月份銷量則大幅回落至2960輛,環比下降56.7%。這一斷崖式下滑不僅打破“上市訂單熱銷”的持續增長預期,也讓其沒有逃過“火不過三個月”的魔咒。
![]()
在市場中,小鵬汽車不少新車剛發布都呈現較好的趨勢,但往往難以維持長期熱度,小鵬G7亦是如此。
究其原因,部分消費者吐槽小鵬G7的顏值,相比P7當時發布時的驚艷設計,小鵬G7的外觀設計顯得平庸,缺乏足夠辨識度,前臉設計沒有自己的特色。車身線條過于保守,難以激發年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整個設計讓即沒有都市的時尚感,也缺乏年輕人喜歡的運動感,陷入“兩不靠”的尷尬境地。
當然,顏值這部分是見仁見智的東西,有人就會覺得小鵬G7的設計符合簡約耐看的審美趨勢。更關鍵的是,其定價讓其面對的競爭對手更為強勁,18萬-25萬的價格區間帶既要和比亞迪唐(參數丨圖片)競爭,又要面對特斯拉Model Y的降維打擊。此外,還有樂道L90、極氪7X、智界R7等車型可選。
在智能化體驗上,小鵬G7雖然宣傳輔助駕駛芯片采用了2顆自研圖靈AI芯片,芯片總算力達到了2250TOPS,但實際上只有頂配車型配備了這一配置,中低配車型仍采用了英偉達Orin系列芯片,雖然在功能上沒有明顯區別,但在消費者看來,核心技術的差異化未能下放至走量車型,削弱了產品整體的競爭力。另外,僅芯片的差異,就讓頂配車型的價格相比中配版高出2萬元,這讓許多消費者認為性價比不足。
![]()
另外,如果消費者想要選擇頂配版,其車價已經來到了22.58萬元,與其競爭對手小米YU7的入門版差價只有兩萬多,而小米YU7的熱度以及其高顏值,使得不少原本考慮小鵬G7頂配的消費者轉而觀望甚至轉向小米YU7。
另外,如果選擇入門版的小鵬G7,其價格19.58萬元,這樣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小鵬G6的頂配版,兩款車型的配置相差并不懸殊,導致內部產生競爭,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空間更靈活、續航能力更高的G6。這種內外交困的局面,暴露了小鵬汽車在產品定價和市場定位上的矛盾。當技術下放滯后市場的期待,并且又沒有構建其品牌溢價的能力時,即便擁有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與智能化布局,也難以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不僅如此,小鵬汽車不同系列的走向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小鵬MONA M03靠性價比在市場中獲得了不錯的銷量,而P系列則靠顏值維持市場地位,G系列卻因沒有鮮明的特色而陷入銷量困境。不僅是G7銷量不佳,G系列整體也面臨銷量下滑的問題。目前G9在9月份交出了1046輛的交付成績,反映出市場對G系列的認可度正在減弱,即便是在今年3月份推出了2025款G 9,但從銷量來看,并未扭轉其頹勢。2025款G9取消激光雷達,改用純視覺智駕方案,入門價下探至24.88萬元,雖然試圖通過降價提振銷量,但從銷量來看,并未真正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
小鵬G6的情況則相對樂觀,月銷量基本穩定在4000左右,但相比四五六月份,銷量也已出現回落態勢,顯示出市場熱度逐步減弱。尤其在新款車型密集發布的沖擊下,消費者觀望情緒加重。盡管G6憑借空間與續航優勢仍守住了基本盤,但缺乏迭代亮點使其難以突破增長瓶頸。
目前,小鵬汽車也在尋求突破口,從其新車布局來看,小鵬汽車也將進入混動領域,不少車型均將推出增程版以應對市場對續航焦慮的需求,而小鵬G7的增程版也在工信部出現,小鵬G系列能否憑借增程版扭轉頹勢,仍有待市場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