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廣東惠東的時光相冊,十六件珍寶如珍珠散落:巽寮漁家三鮮在竹匾上曬出陽光的滋味,梁化梅菜在陶甕里封存五百年的鄉愁,綠棋沉香線在爐火中氤氳出禪意的芬芳。它們是匠人手掌的溫度,是山海饋贈的密碼,更是鄉村振興浪潮中乘風破浪的鮮活見證。當您開啟這份珍藏,舌尖與指尖交織的,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味覺與文化的盛宴。下面一起來看看惠東十六寶的詳細介紹吧!
一、?鐵涌赤岸蠔
鐵涌赤岸蠔是廣東省惠東縣鐵涌鎮考洲洋海域的特色水產品,具有200余年養殖歷史。其主產于咸淡水交匯的水域,以個體肥大、肉質肥美著稱,被譽為“海底牛奶”。赤岸蠔因考洲洋獨特的水質(含鹽度適中、微生物豐富)形成優勢,個體均勻、口感脆嫩、味道鮮甜。近年來通過科學養殖技術,品質穩定性提升,暢銷廣州、深圳、香港等地。作為當地支柱產業,赤岸蠔帶動了3000多名工人就業,并延伸出蠔油、蠔豉加工及餐飲服務等產業鏈。當地正通過品牌保護政策維護“赤岸”地理標識,進一步擴大市場影響力。
![]()
二、巽寮漁家三鮮
巽寮漁家三鮮指魚干、蝦干、魷魚筒三種海鮮干貨,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巽寮灣地區的特色漁家產品。
?魚干?:采用傳統工藝手工腌制并晾曬,富含蛋白質,是當地新年必備食品及饋贈親友的特色手信。
?蝦干?:蛋白質含量高達20.6%,適合各類人群食用,兼具營養與健康價值。
魷魚筒?:以新鮮魷魚干制而成,富含氨基酸,兼具緩解疲勞、改善視力等功能。
該產品因選材優質、性價比高,成為游客選購的首選,并推動當地漁業經濟發展。
![]()
三、平海海膽
平海海膽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沿海出產的海膽,其特點是生長在天然礁石環繞的海島及淺水區,具有鮮美滋味與高營養價值。海膽富含蛋白質(含量可達20%)、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預防心血管疾病、促進新陳代謝等功效。當地以海膽為核心原料制作特色炒飯,選用巽寮灣農家米先蒸熟再經“金包銀”處理,搭配鮮海膽肉高溫翻炒,突出米飯彈性和海膽鮮甜。最佳食用季節為每年5-6月和9-11月。
![]()
四、梁化梅菜
梁化梅菜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梁化鎮的傳統特色農產品,具有400余年種植歷史,2011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制作采用新鮮梅菜經鹽漬、發酵、晾曬等傳統工藝,具有色澤金黃、清香爽口、鮮甜脆嫩的品質特征。梅菜制作需經過采摘、晾曬、腌制等工序。新鮮梅菜經鹽漬后發酵晾干,保留原有清香與脆嫩口感,不燥不濕、不寒不熱,被民間稱為“正氣菜”。梅菜常用于制作梅菜扣肉、煲湯等菜肴。梅菜扣肉以五花肉搭配腌制梅菜蒸制而成,肉質軟爛、肥而不膩;梅菜煲湯則融入胡椒香味,開胃解膩。
![]()
五、港口魚餅魚丸
港口魚餅與魚丸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港口地區的傳統特色美食,以新鮮馬鮫魚為原料制作,被列為“惠東十六寶”之一。兩者均選用刺少肉多、脂肪含量高的馬鮫魚,經剔骨取肉后,通過捶打成肉泥,加入生粉、蛋清等輔料攪拌摔打,形成黏性肉漿。魚餅需手捏成團油炸成型,魚丸則通過勺子刮下冷水浸泡定型。
魚餅炸制后色澤金黃,外酥里嫩,可蒸、炒或做湯;魚丸爽滑,常用于煮湯或燉菜。兩者均保留馬鮫魚的鮮味,且無腥味,是當地逢年過節必備的團圓食品,承載著“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
近年來因旅游發展,成為粵港澳游客青睞的伴手禮,并推動著傳統技藝的傳承。
![]()
六、多祝臘味
惠東多祝臘味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多祝鎮的傳統臘味制品,具有150多年歷史,2011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制作以客家傳統工藝為核心,選用豬肉為原料,搭配豬腸、料酒、鹽、糖等配料,經腌制后灌入豬腸,通過陽光曝曬制成。
傳統制作需將豬肉切粒后加入配料腌制,再灌入洗凈的豬腸內,通過草繩分段綁扎,利用陽光和自然風干制成。晾曬過程中需定期翻動并控制溫度,確保臘腸均勻受熱。
成品色澤紅潤、肉質緊實,兼具咸香與甘甜,肥瘦比例均衡。可蒸、炒、烤等多種烹飪方式,常用于煲仔飯或搭配荷蘭豆等食材。
多祝臘味不僅是當地逢年過節的必備食品,還遠銷港澳及珠三角地區,成為客家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其制作技藝體現了傳統手工技藝與自然環境的結合,展現了當地人對食材的獨特處理方式。
![]()
七、安墩番薯粉絲
安墩番薯粉絲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安墩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手工制作著稱,具有150多年歷史。采用傳統手工工藝,主要原料為番薯淀粉(紅薯粉),經攪拌、蒸煮、晾曬等工序制成。制作時需將薯粉漿倒入蒸盤,蒸熟后切成條狀,再通過太陽自然烘干。2013年被列入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為當地重點發展的觀光休閑農業項目之一。安墩番薯粉絲久煮不爛、爽口清香,與雞肉、鴨肉煲湯尤為鮮甜。
![]()
八、稔山沿海米
惠東稔山沿海米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的特色農產品,以優質稻米著稱。該米采用傳統種植方式,年產量約150噸。米粒晶瑩剔透,煮飯時散發羊脂般的油質光澤,口感香糯軟筋,帶有天然海水的咸味。其無公害產品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使其成為健康飲食的首選。
稔山鎮地處惠東稔平半島西北部,擁有長達36公里的海岸線,屬沿海丘陵區。這里氣候溫和,年日照時間長達2400小時,土壤肥沃,為沿海米的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稔山沿海米曾獲“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等稱號,產品遠銷珠三角及港澳地區。 ?
![]()
九、白盆珠橫坑茶
白盆珠橫坑茶是產自廣東省惠東縣白盆珠鎮的綠茶品種,屬惠東蓮花山茶典型代表,具有300余年種植歷史,曾獲評“廣東省十大名茶”。其茶園分布在白盆珠鎮橫坑村等地的丘陵山區,以味道甘香、地道著稱,是當地村民脫貧增收的重要產業。
橫坑茶種植歷史可追溯至300年前,部分茶園至今仍保留傳統種植方式。茶葉生長于云霧繚繞的高山環境中,得益于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優勢,形成了“味道甘香、口感醇厚”的獨特品質。2018年霜降時節采摘的橫坑茶曾被評價為“廣東省十大名茶”,深受本地及珠三角地區消費者喜愛。橫坑茶已成為白盆珠鎮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全鎮12個行政村中,橫江、白馬等村通過發展民宿經濟和農旅融合帶動茶葉銷售。
![]()
十、吉隆月餅
吉隆郭氏叉燒五仁月餅是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吉隆鎮的特色傳統月餅,以五仁餡料與叉燒肉結合為特色,2024年2月被正式列入惠州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制作技藝始于1905年,歷經五代傳承,選用飼養期超18個月的山區走地豬,搭配云南核桃仁、杏仁、瓜子仁等五仁餡料;包含陳皮加工、叉燒肉制作等10道工序,采用祖傳手法壓制餅皮、加酥等18種工藝;拒絕使用化學香料和劣質油,以花生油、蒜香油等天然原料保證風味。該月餅最早可追溯至明朝,曾作為朝廷貢品,現代經“郭師傅月餅”品牌發揚光大,現暢銷東南亞及國內市場。
![]()
十一、寶口有機茶
寶口有機茶產自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寶口鎮,是該地區具有300多年種植歷史的傳統名茶。其核心產區位于烏禽嶂南麓的西枝江上游,自然條件優越,茶樹生長于海拔較高、溫差大、空氣清新的環境,采用純天然有機種植方式,不使用農藥和化肥,以人工除草為主。
茶葉色澤灰綠,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醇爽甘醇,帶有果木清香,沖泡多次仍保持口感醇厚。其茶芽肥壯、葉底柔軟,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風味。當地知名品牌包括“寶溪口山茶”,該品牌茶葉曾獲“廣東十大名茶”稱號,并入選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
![]()
十二、高潭紅都三珍
高潭紅都三珍指的是高潭鎮的三種特色農產品:?明姜、巴戟酒、蜂蜜?,它們被合稱為“高潭三珍”。這三種產品憑借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風味,成為當地重要的經濟支柱,并入選“惠東十六寶”特色品牌。
?高潭明姜?:高潭明姜是廣東省惠東縣高潭鎮的傳統特產,以鮮嫩肉姜和高山清泉為原料制成,色澤金黃鮮潤。其制作始于明代,被列為貢品,故稱“明姜”。選用鮮嫩肉姜經多次煮沸加糖、碾糖粉調制切片而成,結合傳統古方與現代工藝。自明朝起被列為貢品,2011年被列入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潭巴戟酒?:以堿水浸泡糯米為原料,包裹紅豆等餡料,口感軟糯香甜,兼具傳統風味。
??高潭蜂蜜?:依托本地生態優勢,蜜蜂養殖規模達4500箱,產品遠銷深莞惠汕等地。
![]()
十三、白花蓮霧
白花蓮霧是廣東省惠東縣白花鎮生產的特色水果,果肉呈海綿質,汁多味美,清涼可口,水分含量高(達90%以上),具有獨特香味。可直接食用,建議洗凈后整顆咬食,也可加工成蜂蜜堅果甜碎食用。白花鎮擁有國內最大的蓮霧設施栽培基地,種植面積超1000畝,采用先進技術培育,年產量大。分為多個品種,其中“白蓮霧”果皮乳白、果肉清香酸甜,平衡感突出;深紅色、粉紅色品種則以甜味為主,但部分帶澀味。先后獲得“綠色食品”“惠州名優產品”等稱號,并出口港澳及東南亞地區。 ?
![]()
十四、平山華寶食品系列
華寶食品是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平山鎮的食品加工企業,成立于2006年,主要從事中西餅食、植物油、糖果等食品加工及銷售業務。企業最早可追溯至1987年創立的餐飲服務型企業,2006年正式注冊為食品加工公司,2021年擴展至裱花蛋糕、水果制品等加工領域,2022年新增貨物進出口資質。其系列食品已榮獲“中華名餅”、中華烘焙“明星餅店”、“廣東省名優產品”等多項殊榮,并在廣東國際月餅節上斬獲金獎。
十五、黃埠·惠東女鞋
黃埠·惠東女鞋是廣東省惠東縣黃埠鎮為核心產區的女鞋產業集群,以時尚女鞋生產為主導,涵蓋設計、加工、銷售全產業鏈。該產業自1981年起步,歷經40多年發展,現已成為全國重要女鞋生產基地。黃埠鎮是惠東女鞋的核心產區,與吉隆鎮、平山鎮、大嶺鎮共同構成惠東制鞋業的四大重鎮。這里聚集了6000多家鞋業及相關配套企業,形成從原料供應到成品銷售的完整產業鏈。以時尚女鞋為主打產品,涵蓋涼鞋、單鞋、女靴等品類,設計融合歐美風格,注重舒適性與時尚感。產品定位中高檔,主要面向18-40歲都市女性群體。
十六、大嶺無公害蔬菜
大嶺鎮的無公害蔬菜是指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蔬菜產品,其有害物質含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在大嶺,共有四位種植大戶致力于無公害蔬菜的種植,他們的種植面積廣泛,達到2730畝。這里主要種植的蔬菜包括豆角、苦瓜、茄子、尖椒和西紅柿等,這些產品不僅滿足了本縣市場的需求,還遠銷至珠三角地區,深受當地市場的喜愛和歡迎。
![]()
當赤岸蠔的鮮甜在舌尖漾開,當梁化梅菜的咸香滲入軟糯米飯,當高潭明姜的辛辣喚醒沉睡的味蕾——惠東十六寶,正以山海為盤、時光為佐,烹制出一席跨越千年的嶺南風味。
從浪尖到餐桌?:赤岸蠔的肥美藏著南海的潮汐,巽寮漁家三鮮的咸香凝結著漁火與月光,平海海膽的鮮甜是珊瑚礁的私語。這些海洋饋贈,經老漁民的手化作唇齒間的鮮醇。
從泥土到匠心?:稔山沿海米的清甜,是2400小時陽光的沉淀;安墩番薯粉絲的柔韌,是山泉與土地的纏綿;多祝醬油的醇厚,是百年古缸的呼吸。農耕智慧在此化作舌尖的四季。
從非遺到新生?:高潭明姜的辛辣里,藏著明代貢品的驕傲;白盆珠橫坑茶的清冽中,繚繞著云霧山嵐的靈氣。
當您拆開一包吉隆月餅,或舀起一勺港口魚丸,舌尖觸碰的不僅是美味,更是惠東的潮聲、山風與人間煙火。惠東十六寶,是山海寫給味蕾的情書,是時光雕琢的記憶。
小伙伴們,以上就是惠東十六寶的相關介紹,你有什么想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