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布泉州入選“創意城市網絡”,成為中國第七個“世界美食之都”。這座沉淀著宋元海絲遺韻的古城,以“山海交融、多元共生”的美食驚艷世界——其味源于中原文化南渡,融海洋氣息與閩南精髓,其材取自倚山靠海的饋贈,添國際交流帶來的異域香料。
![]()
而這份舌尖上的精彩,既是泉州千年滋味的綻放,更是福建八閩風味的生動縮影。從閩江口的鮮甜到海峽西岸的醇厚,每座城市都在用滋味書寫獨特的文化密碼。
![]()
圖源:光明日報
![]()
作為新晉“世界美食之都”,泉州美食是宋元商貿繁華的活態見證,更是“古早味”與“國際化”的完美融合。清晨的古城街巷,一碗面線糊是泉州人的味覺喚醒劑——細軟的面線在骨湯中舒展,搭配蝦仁、香菇、醋肉等配料,最后撒上點睛的“舶來品”胡椒粉,鮮醇中藏著海洋與異域的碰撞。
![]()
牛肉羹則演繹著食材的跨界故事,用番薯粉勾芡,讓牛肉口感嫩滑,再融入阿拉伯的風味,每一口都是多元文化的交融。
![]()
以上2圖源: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若論泉州宴席的精華,“市井十洲宴”堪稱經典——以十余道特色菜品重現“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海絲盛景,姜母鴨便是其中的壓軸之作,選用本地番鴨,以生姜、米酒慢燉,鴨肉酥爛不柴,姜香滲透肌理,既是家常的溫暖滋味,也是泉州人對“鮮”的極致詮釋。

圖源:鯉城微事
此外,肉粽、土筍凍、潤餅等小吃各有千秋:肉粽以糯米包裹五花肉、海蠣干等食材,油潤鮮香;土筍凍將海產的鮮甜凝練成晶瑩的凍體,盡顯海洋饋贈;潤餅則以薄餅卷裹蔬菜、海味,一口嘗盡春日鮮活。
![]()
![]()
圖源: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如今,泉州更以“美食+文化”創新,如《簪花筵文化指南》串聯民俗與美味,讓千年古早味在新時代飄香五洲。
![]()
圖源:花YOUNG豐澤文旅之聲
![]()
作為閩菜的發源地,福州美食早已將“鮮、香、淡、脆”的特色刻入基因。
![]()
佛跳墻無疑是其中的巔峰之作,十八種山珍海味在酒壇中慢煨出的醇厚湯汁,既是宴席上的珍品,更是福建人對鮮味的極致追求。
![]()
而在市井巷陌,同利肉燕老鋪的“雙絕”更具煙火氣——肉燕皮薄如紙,入湯即浮,咬開時鮮湯與肉餡的鮮香交織;福州魚丸則以 Q 彈外皮包裹飽滿肉餡,一口下去汁水四溢,這兩道風味早已成為福州味覺的文化符號。
![]()
![]()
以上圖源:遇見福州
![]()
廈門的美食版圖里,藏著華僑帶來的南洋印記。沙茶面便是這份融合的最佳見證,四里沙茶面等老店堅守的濃醇湯底,以沙茶醬為核心,搭配新鮮海鮮或瘦肉,甜辣交織的滋味在舌尖蔓延,融進廈門的日常生活中。
![]()
圖源:廈門好料
而同安封肉則彰顯著閩南宴席的誠意,大塊五花肉燉至酥爛,醬汁濃郁香甜,肥而不膩的口感中,藏著廈門人對團圓滋味的詮釋。從街頭小攤到海鮮排檔,古早味與南洋風的碰撞從未停歇。
![]()
圖源:同安發布
![]()
漳州美食兼收并蓄,既有潮汕風味的影子,又融入東南亞風情,口味清淡卻余韻悠長。剛出鍋的石碼五香卷外皮酥脆,內餡的豬肉與荸薺在油脂中交融出鮮甜,配上蒜蓉甜辣醬更添層次。
![]()
圖源:揚帆龍海
待到夏日,原公園后門四果湯便是解暑良方,十幾種配料自選搭配,清甜湯汁消解暑氣,成為漳州人刻在骨子里的清涼記憶。這份溫潤滋味,正是漳州人對生活的細膩表達。
![]()
圖源:漳州文旅
![]()
提到三明美食,沙縣小吃早已憑借“中華名小吃”的身份走遍大江南北。

廟門扁肉店的脆口扁肉是地道代表,皮薄如紗,肉餡緊實彈牙,搭配淋上花生醬的拌面,簡單兩樣便構成最實在的美味。
![]()
燒麥、芋餃等小吃同樣各具特色,本地版的風味較連鎖店更顯醇厚,每一口都透著沙縣人對食材本味的尊重。如今,這些質樸滋味不僅滋養著當地人,更成為福建美食走向全國的鮮活名片。


以上圖源:綠都三明
![]()
在莆田,一碗莆田鹵面是宴席永恒的主角,更是萬里游子舌尖上最綿長的鄉愁牽系。高湯熬煮的濃稠湯底包裹著韌而不碎的面條,海鮮與瘦肉的鮮味充分融入每一根面條,熗肉店的鹵面搭配熗肉與煎粿,構成莆田人最愛的碳水盛宴。
![]()
而紅團則承載著莆田人的節慶記憶,糯米外皮包裹花生、芝麻等餡料,蒸制后香氣撲鼻,鮮紅的色澤更寄托著吉祥寓意,成為家鄉味道的最佳載體。
![]()
以上2圖源:莆田廣播電視臺
![]()
南平的美食,藏著武夷山脈的清新與閩北大地的質樸,每一口都是山林饋贈的本真滋味。
![]()
文公菜
紫溪粉是南平人鐘愛的家常美味,源自順昌紫溪,手工制作的米粉粗細均勻、口感勁道,搭配鮮美的肉絲、筍干、香菇等配料爆炒,醬香裹著米粉的清香,簡單卻極具煙火氣,是街巷早餐鋪里最受歡迎的選擇。
![]()
嵐谷熏鵝則盡顯南平人的匠心,每一塊鵝肉都裹著紅彤彤的辣醬,其色如秋熟的稻谷光鮮明亮,其香持久濃郁,辣而不膩,嫩而不腥,看著就很勾人。大口咀嚼,辣如猛虎下山,使得口腔不斷分泌唾液,又仿佛能直沖到天靈蓋,而后伴隨一絲絲的甜味、茶香、桂香味……逐一釋放,令人欲罷不能。
![]()
以上3圖源:閩北日報
![]()
龍巖美食深植客家文化土壤,以“鮮、辣、醇”為特色,盡顯客家人的豪爽與細膩。
![]()
九門頭堪稱客家菜的“功夫之作”,精選牛身上的舌、心、肝、百葉等九個部位,切得薄如紙片,經熱油快炒后保持鮮嫩口感,搭配客家米酒提香,入口脆嫩、辣中帶鮮,既是宴席上的硬菜,也是客家人招待貴客的誠意體現,蘊含著“九種食材,久久回味”的美好寓意。
![]()
以上2圖源:連城文旅
簸箕粄則是龍巖人日常的暖心美味,因用竹制簸箕蒸制而得名。薄如蟬翼的米皮包裹著蘿卜絲、瘦肉、香菇等餡料,卷成筒狀后淋上香油、辣醬,一口下去米皮軟韌、餡料鮮香,溫熱的口感從舌尖暖到心底。在龍巖的街頭巷尾,清晨的簸箕粄攤前總是排著長隊,這份家常滋味,藏著客家人對生活的熱愛。
![]()
圖源:文旅龍巖
![]()
寧德的餐桌,是東海岸海鮮與畬族山珍的完美邂逅。大黃魚作為寧德的地理標志產品,肉質細嫩鮮甜,無論是清蒸還是紅燒,都能凸顯其本真滋味,無需復雜調味便足以令人回味。
![]()
圖源:游在蕉城
除了海味,福鼎肉片、霞浦劍蟶等小吃同樣精彩,在三沙海鮮大排檔里,海鮮大拼盤與海帶苗湯的組合,將大海的饋贈直接端上餐桌,每一口都是原生態的鮮活體驗。
![]()
圖源:中新寧德
![]()
作為福建第一大島,平潭的美食滿是大海的饋贈,每一道都透著漁家的鮮活與創意。八珍炒糕是平潭的“國民小吃”,以地瓜粉為基底,融入蝦仁、蟹肉、魷魚、香菇、花生等八種食材,小火慢炒至軟糯Q彈,入口鮮香濃郁,既有海鮮的清甜,又有雜糧的綿密,是平潭人逢年過節必吃的美味,也是招待游客的“招牌菜”。


圖源:平潭廣播電視臺
時來運轉則藏著平潭人的浪漫與期許,原名“咸米時”,因外形圓潤如元寶,寓意“時來運轉、吉祥如意”而得名。用地瓜粉制作的外皮包裹著蝦仁、紫菜、瘦肉、蘿卜絲等餡料,蒸制后外皮晶瑩剔透,咬開滿是海鮮的鮮爽,一口下去仿佛嘗到了海壇島的海風與陽光。
![]()
在平潭的漁村里,家家戶戶都會做時來運轉,這份滋味既是對生活的祝福,也是漁家文化的鮮活傳承。
![]()
以上2圖源:平潭融媒體中心
從泉州的宋元海絲宴到平潭的漁家鮮味,從福州的閩菜珍品到沙縣的街頭小吃,福建的美食從來都是“活態的文化遺產”。
泉州獲評“世界美食之都”,不僅是對一座城的認可,更是八閩風味走向世界的新起點。這份藏在山海間、市井中的滋味,正等待著更多人前來品讀,感受福建用美食書寫的文化故事。
福建省旅游發展集團
fjlygroup
暢游八閩平臺
cybmflxx
廈門文旅
漳州文旅
綠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時福建
ssfj2023
![]()
![]()
![]()
轉載請標注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