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濰城區這場始于10年前的數字化改革,走出了一條“低成本、常態化、高效益”的運行之路
本報記者 褚清源
通訊員 步立建 王 磊 楊志偉
在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實驗小學的語文課上,四年級學生正學習《貓》這篇文章。與以往不同,學生饒有興致地“刁難”著AI。“請畫一只又乖、又任性、又溫柔、又老實的貓”,學生給出指令后,AI生成的圖像滑稽可愛,教室里笑聲一片。而笑聲背后,則是學生對老舍筆下貓的古怪性格和對老舍獨特描寫手法的深刻理解。“我們是在用AI創設認知沖突,讓學生直觀感受文學形象的復雜性。”學校副校長劉靜靜解釋道。
這樣的場景是濰城區實驗小學的教學常態。該校AI賦能深度學習型課堂有四階實施路徑,分別是第一階“情境導入”——AI生成式引導,第二階“探究互動”——AI賦能三元對話,第三階“實踐創新”——指向素養提升,第四階“評價反饋”——三維立體式評估。
在濰城區,AI已經成為很多學校課堂教學的“標配”。從AI賦能教學到賦能教研,從教師自主搭建的智能體到覆蓋全區的精準研修平臺,濰城區這場始于10年前的數字化改革,走出了一條“低成本、常態化、高效益”的運行之路,如今已形成了“平臺優用、數據賦能、AI融合、教師強能、課程完善”的新格局。
![]()
在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芙蓉小學,學生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飛行模擬操作體驗
教師離不開的“數字伙伴”
在濰城區南三里小學,數學教師趙曉敏曾經的忙碌頗具代表性。擔任班主任的趙曉敏與許多教師一樣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和班級事務中忙得不可開交。“每天都像在與時間賽跑。”趙曉敏說,“但自從有了AI,忙碌的困境迎刃而解,我的教學工作明顯更高效了。”
轉變始于趙曉敏開始嘗試用AI生成變式題目。只需要將學生的錯題輸入系統,AI就能自動生成多層級的變式題,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它讓我從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騰出更多精力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位從未學過編程的教師,借助AI制作了一個HTML網頁版對稱畫板。“學生在畫板的一側畫出圖形,另一側便會依據對稱原理實時同步生成對稱圖案,無論簡單的幾何圖形還是復雜的創意畫作,都能瞬間變得可視可感。”趙曉敏說。
上學期,趙曉敏利用AI搭建了個人知識庫,將課程標準、電子教材大單元教學案例按照教學評一致性要求進行系統化整合。個人知識庫就像趙曉敏的專業成長“數字伙伴”,可以隨時對話。她還搭建了24小時在線的數學老師智能體,安裝在教室一體機和家長終端,只要學生有問題隨時可以向智能體提問。
走進濰城區智群學校,AI賦能已覆蓋所有學科。記者看到在科學課上,虛擬實驗室讓抽象的化學反應更加直觀;音樂課上,AI創作工具讓學生可以自主編曲、實時生成伴奏。學校副校長周永勝介紹說,借助AI備課工具、智能批改系統,該校教師備課時間與以往相比縮短25%,作業批改效率提升50%。“關鍵是我們并沒有太大的資金投入,低成本運行也為常態化實施提供了可能。”周永勝說。
AI賦能教學的背后是教師觀念的更新、課堂樣態的變化和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為百年老校,濰城區實驗小學的一項數據值得關注。該校五年級兩年來的跟蹤研究數據顯示,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從原來的65%提升至92%。“AI不僅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也在重塑著教與學的關系,教師不再忙于知識講授,而是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在組織教學。”談到變化,濰城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建剛感慨頗多。
從“伴教”走向“伴學”
AI不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伙伴,更是助力學生學習的伙伴。走進濰城區外國語中學,你會置身于一個“泛在式AI環境”。
這里正在著力打造“AI智hui校園”。學校創建了AI自習室,開發了“外小語”“外小數”“外小英”“外小物”等9個學科智能體,便于學生自主學習,還開發了“外小心”成長助理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學校在教室里的大屏和走廊上的電子班牌上都安裝了豆包、DeepSeek等工具,為學生提供多場景的智能學習環境,學生可以隨時與AI對話,解決學業或情感困惑。
這里的每個學生都擁有一幅“數字畫像”,包括成績曲線、學科雷達圖、課堂行為分析等。“過去我們常說因材施教,但往往流于形式。”濰城區外國語中學副校長王曉娟坦言,“現在通過分析歷次考試數據,可以生成每個學生的成績曲線和雷達圖,能更好地讀懂每個學生,從而精準指導其學習。”家長也可以通過智慧校園App,實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從食堂消費到就寢時間,一切都透明可查,讓家校共育真正落地”。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課程資源的支持。在濰城區永安路小學,該校構建了“基礎普及+興趣拓展+專業提升”三位一體的數字化課程體系。比如,在基礎普及階段,該校推出“數字啟蒙游戲化課堂”,將枯燥的編程知識融入趣味闖關游戲,深受學生喜歡。
永安路小學還與駐地院校聯合開設“人工智能少年班”,由高校教師帶領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等前沿課題研究。學校副校長鄭清泉告訴記者,這是濰城區實施“校企協同育人”的重要舉措,邀請企業導師參與人工智能課程設計,形成了“專家導師+教師”的雙師授課模式。少年班學生制作的“智慧教室”,憑借精準的圖像識別技術斬獲全國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參與獎。該校的機器人社團更是連續兩年以全省第一的身份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現場交流。
作為山東省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的試點校,南三里小學積極探索數字化評價新路徑,將抽象的學生成長轉化為看得見的進步足跡。自定義評價項讓教師輕松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從課堂紀律到課外實踐,每一項都貼近學生生活。課堂上,教師輕點屏幕,“隨機點名”功能瞬間點燃全場,學生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期待“選中”自己;每當答對問題,“積分榜”實時攀升。這種游戲化體驗讓孩子在挑戰中愛上學習。校長萬慧說:“小小的數字背后,是孩子們大大的成長奇跡。”
這場變革不僅發生在城市學校。在于河實驗小學這所偏遠的街道小學,沒有計算機專業教師,卻有兩名學生在全國信息學奧賽月賽中獲得了全區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績。他們靠的是線上社團群的微課和答疑。負責信息學奧賽項目的教師李文琪說,信息學奧賽是教育部白名單賽事中科技類最高賽項,也是現存唯一小學、初中、高中均可報名參加的奧賽。近年來,他們以濰坊三中、濰坊八中和外國語中學為中心,開設周末興趣班,組建三支教練團隊,輻射周邊小學。目前,區信息學奧賽社團累計培養省級以上獎項獲得者120余人。
AI研修系統成為“加速器”
面對教齡不足5年教師占比超過70%的現實,濰城區利昌學校探索出基于“學素養,提智慧—深應用,展智慧—智管理,提效能—優評價,激提升—精教研,提素養—創模式,傳智慧”六大智慧應用場景的精準研修體系。該校利用AI錄課分析系統,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多維度評估,比如教師的講授是否過多,課堂互動是否充分、是否關注到后排學生……“數據不會說謊,它可以幫助我們更精準地反饋問題。”從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走上副校長崗位的顏庭波說。
該校還建立了“AI研修共同體”,通過“一師多課”“同課異構”等方式,實現教師間的互助成長。在這里,AI早已成為教師研修的“專業伙伴”。截至目前,該校利用研修平臺錄課739節,AI1.0版本錄課352節,個人分析報告352份。AI2.0版本錄課387節,AI課堂分析報告收取197份,各備課組實施在線聽評課59次。
顏庭波思考的遠不止這些,有了“量”的儲備,如何真正實現“質”的飛躍?該校決定在“教”中發現問題、在“研”中破解問題、在“培”中總結歸納,通過二次磨“教”,形成了“教—研—培”三階智鏈的數字化精準研修閉環管理體系。
這背后離不開區教體局的賦能。作為全國智能研修應用工作領航區,濰城區教體局整合共享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優質資源,構建區域智慧校園云平臺和大數據精準分析平臺,避免了學校重復建設,同時依托智能研修平臺進行課程診斷與協同教研,形成了具有“開放自主、結伴互助、精準有效、持續深度”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平臺成立了818個區校兩級名師工作室,組建教研組532個,有效降低了線下教研的時間與經濟成本。日前,《“數”人十年:數智迭代賦能教師發展的濰城實踐》獲得濰坊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AI教學熱背后的冷思考
在這場教育數字化浪潮中,濰城區的探索提供了一個觀察的窗口。這里既有技術賦能帶來的效率提升,也有發展過程中的挑戰與困惑。
AI是助力教師突破重復性工作、實現提質增效的有力工具,“但我始終謹記,人工智能只是工具,教學的核心在于育人。”趙曉敏說。
像趙曉敏這樣的教師目前仍是少數。“絕大多數教師停留在使用現成工具的層面,缺乏與之深度融合進而自主開發的能力,尤其是在城鄉和不同年齡段教師之間存在著失衡,教師數字素養的提升、教學理念的轉變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沉淀。”濰城區教體局黨組成員魏劍秋點出了問題的關鍵:“師資能力依然是影響這場變革深度與廣度的關鍵變量。”
這一判斷揭示了教育數字化轉型中面臨的普遍瓶頸。技術的部署可以靠投入快速實現,但教師數字素養與創新能力的提升卻是一個需要精耕細作的緩慢過程。
“AI不會取代教師,但善用AI的教師將取代那些不善用AI的教師。”在萬慧看來,AI是實施任務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的催化劑,但是從伴教走向伴學,要整合使用不同的技術工具,同時警惕技術的異化,防止將AI當成了灌輸教學的工具。
這也是許多區域和學校面臨的共同挑戰。記者了解到,在近日召開的“人工智能賦能區域教育創新發展論壇”上,《2025年中小學教師人群應用人工智能情況調研報告》正式發布。報告指出,工具協同之困、內容精準之困、交互門檻之困是影響AI深度融合應用的三大難題。
“當前的教育數字化仍處于工具替代階段,但是教育的核心不止于這些,還要進行思維培養、價值觀塑造和創造力激發。”李建剛說,“在這方面,我們將繼續優化頂層設計、標準規范、數據治理的深度以及評價體系的一致性改革,營造區域教育新生態。”
這場變革已經走過10年,但是李建剛認為,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歡迎訂閱
《中國教師報》
方式一:郵局訂閱,郵發代號
1-192
方式二:掃描二維碼一鍵訂閱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白衣
(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