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學習前置 問題驅動”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科教學中的深度落地,規范課堂教學流程,為教師提供可借鑒的教學樣態支架,促進教與學方式的系統性變革,淮濱高中教科室本月組織各學科開展了以該模式為核心的新授課例大教研活動。各學科積極響應,選派骨干教師參與“同課異構” 實踐,隨后圍繞課例展開深度研討,形成了“實踐-反思-優化”的教研閉環,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注入了新動能。
語文學科張倩倩和李新宇老師分別選取了古典詩詞中婉約與豪放風格的巔峰之作——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與李白的《將進酒》,為研討主題提供了絕佳的實踐范本,課例生動詮釋了“問題驅動”如何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研討交流環節,與會教師圍繞兩節課例,就“前置任務設計的有效性與差異性”、“問題鏈設計的邏輯性與開放性”、“如何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實現模式運用與審美感悟的平衡”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包學科領導凌端運主任肯定了兩位授課教師的智慧奉獻與全體同仁的坦誠交流,希望全體語文教師能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將研討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的教學中大膽實踐,持續反思,讓“學習前置”成為習慣,讓“問題驅動”點亮每一間教室,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滋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沃土。
![]()
數學學科劉志成和宋躍武兩位老師展示兩節新授課《圓的基本方程》和《兩條直線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劉老師采用問題導入、激發思考、構建新知體系;宋老師聚焦高頻錯題、穿插一題多解、激活學生思維。兩節課均采用小組討論、學生互評、教師反饋等方法,將課堂改革落到實處。課后兩位老師進行了說課,并開展了課例研討。包學科領導蘆憶主任和樊永勝主任進行了總結,要求全體數學老師注重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精心設計學案,用好打分欄,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
![]()
英語學科的陳紅老師和王佳妍老師精心準備,將“學習前置,問題驅動”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巧妙,問題設置合理,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展現了該教學模式的獨特魅力。課后,全體英語教師圍繞兩位老師的課例展開研討交流。大家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問題驅動的效果、學生參與度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探討。包學科領導鄭立勛主任對兩位老師的課例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充分體現了該模式的優勢,學生參與度高,問題設置巧妙,有效驅動了學習。同時,鄭主任也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為老師們今后的教學實踐提供了寶貴指導。
![]()
物理組馬高明老師展示《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新授課,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鏈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推演,建構起串并聯電路的核心特征與規律;臧貝貝老師則帶來《導體的電阻》新授課,巧妙地將實驗探究與理論推導相結合,以“導體的電阻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這一核心問題為引擎,驅動學生經歷猜想、設計、驗證、分析的完整科學過程。課后,兩位教師分別就前置任務設計、難點突破策略和教學效果進行說課反思。與會教師分別從問題設計的層次性與學生參與度、問題驅動模式下教學評一體化等維度進行點評。張帆主任提出一定要設計真問題,將前置問題與學生深度學習融合,落實課堂改革,讓學生動起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工會主席陳樂銀在總結指導中強調,要注重問題設計的精準性和遞進性,切實培養學生的物理建模能力和科學思維,強化學科教研的校本化落實。
![]()
化學學科李苗老師講授《電離平衡》和本部二年級的宋旭靜老師講授《電離平衡》。兩位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多樣,小組內成員交流研討、合作探究,展講板演。之后開展反思和研討活動。兩位教師課前備課充分,課堂上由問題帶動,問題層層深入,突出重難點,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打造高效課堂。第三階段劉豫淮主任解讀了“問題驅動”中問題如何來。他指出:一是來自于課標要求,二是來自于學生預習產生的,三是來自于教師備課。最后劉洪肅主任從整合資源的科學性、課改流程的完整性、教學策略的豐富性高度評價了兩位教師的教學,對化學學科課堂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出新的要求。
生物學科熊作偉老師和劉麗老師分別展示了一節《激素調節的過程》新授課例,圍繞著“學習前置,問題驅動”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兩位老師課后反思并進行了說課。骨干教師評課時肯定了兩位老師的充分準備,緊扣生物學科科學思維的培養,從“知識的傳授”轉向“能力的培養”和 “思維的啟迪”;同時提出應把現代科技技術手段熟練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陳主席指出教學中要依據教材內容聚焦學科素養,將宏觀教學和微觀課堂相結合,課堂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學”,并要求全體生物教師必須轉變思想,實施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政治學科張江柱、李洪強兩位老師分別展示兩節新授課。張老師結合課程標準以及高二學生學情,通過自學導圖、學生齊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構建思維導圖,國家領導人上臺宣傳,師生互動,層層遞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李老師的課堂詼諧幽默,學生通過自編自演情景劇導入新課,積分獎勵機制激發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兩節新授課都采取了“學習前置 問題驅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發生。在研討交流環節,兩位作課教師圍繞本次示范課進行說課,老師代表進行了評課。包學科負責人李俊青主任對大學科教研提出要求,要求全體政治教師務實進取,不斷鉆研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并落實到日常教學中。
![]()
歷史學科彭朵朵和孫存材兩位老師,分別呈現了風格各異、精彩紛呈的課例。彭老師通過小組協作、史料分析,層層深入,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孫老師巧妙設置“問題鏈”,以核心問題驅動學生思考,課堂氛圍活躍,師生互動、生生辯論頻繁,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后研討環節,老師們從問題設計的梯度、課堂生成的把控等細節提出了寶貴的優化建議。包學科領導王進磊對本次教研活動進行了總結。他高度肯定了兩位教師的探索精神和教學智慧,并強調,“學習前置”是基礎,“問題驅動”是關鍵,全體歷史教師應繼續以此模式為抓手,深耕課堂,不斷提升歷史教學的育人效能。
![]()
地理學科竇麗朋老師與張瑋老師均以《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移動》為主題,依據不同的學情和風格,帶來了不同的教學設計。之后的課后研討中,大家一致認可兩位老師對“學習前置,問題驅動”模式的落地成效——前置任務精準對接重難點,問題設計符合學生認知邏輯,有效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同時,也針對“部分學生前置任務落實不扎實”、“個性化答案回應不足”等問題展開研討,共同梳理出改進方向。此外,教研團隊還提煉出關聯知識點公開課的實用技巧,如兩節課需提前溝通前置任務與核心問題的銜接點,形成知識閉環;面對學生回答卡頓,可通過“拆分問題+關聯前置結論”引導思考,而非直接給出答案。
體育學科在校田徑場成功舉辦了以“提升課堂趣味性與規范跑操流程”為主題的大教研活動。本次活動匯聚了全校二十多位體育教師,通過專題分享與互動研討,共同探索體育教學的創新之路,場面熱烈,成效顯著。張偉老師圍繞“如何利用體育游戲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進行了精彩分享。張老師結合自身豐富的教學實踐,展示了多種寓教于樂、因地制宜的體育游戲。周恩卓老師就“如何規范的進行跑操,進步提升課間操質量”這一主題作了系統闡述。周老師從跑操的集合整隊、口令口號、步調節奏、間距保持、精神風貌等各個環節,詳細解讀了規范化的流程與標準。在隨后的交流研討環節,二十多位體育教師結合兩位主講老師的分享內容和自身的教學困惑,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就如何將趣味游戲更自然地融入不同年級的課堂、如何針對跑操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制定改進措施等議題,提出了諸多寶貴建議和可行性方案。
本次課例研究活動,不僅實現了“落實教學模式、規范教學流程”的基礎目標,更以 “典型樣態支架” 激發了教師參與課堂變革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不少教師在研討后表示,“同課異構中不同的前置設計與問題引導方式,讓我看到了模式落地的多種可能,也意識到自己以往教學中‘重講授、輕探究’的不足”;從學生反饋來看,基于“學習前置”的課堂更具針對性,“問題驅動”則讓他們從“被動聽”變成“主動想”,課堂參與感與知識掌握度顯著提升。
教與學的變革,從來不是孤立的行動。本次“學習前置 問題驅動”課例研究活動,以“同課異構”為實踐抓手,以“深度研討”為優化路徑,既為教師搭建了成長的平臺,也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未來,學校將繼續以 “問題導向、實踐導向、成果導向”推進教研活動,將“學習前置 問題驅動”模式進一步融入常態課教學,持續探索教與學方式變革的有效路徑,助力教師專業成長,賦能學生全面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