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閱讀他的書,你的思維水平會有不可逆的提高;
理解他的書,會讓你變得深刻,哪怕你不贊成書中的觀點;
即使你不同意他,也應該熟練掌握他的思維工具……
誰的書架上有丹尼特,誰的智識就略勝一籌!是的!這仍然是全世界的共識。
他是當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是那個斬斷天鉤的人!與“幾乎停滯”的古典哲學家不同,丹尼特一直在為哲學增加新的內容。是他,讓科學與哲學融會貫通。
他是一部“哲學與科學的百年發展史”!進化生物學、神經科學、心理學、語言學、人工智能、化學、物理學……丹尼特幾乎一個人研究并掌握了能夠解釋“我們一生”的所有學科知識。
他能帶領我們避開智識的陷阱,變得更加聰明!他用自己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思考,指引我們尋找一個至關重要的答案——人類這種碳基生命,是如何獲得心智的?丹尼特一直在想。
2024年,我們告別了丹尼特,也迎來了與這偉大哲學家的再次重逢。他的唯一自傳《我一直在想》出版了!這是他留給所有人的思想遺產。
全球思想巨擘聯袂推薦,他們贊嘆:這本書是哲學與科學、時代與生活的動人交響!這是丹尼特最易讀的一本書,卻承載著他最厚重的智慧。
丹尼特遺世之作,中文版全球首發
點擊書封入手,紙書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
![]()
![]()
國內推薦人就包括:陳嘉映、劉擎
徐英瑾、彭凱平、萬維鋼、周濂……
丹尼特太重要了!思想家、科學家、哲學家……他們在推薦《我一直在想》時,或在表達緬懷時,直接表示:為失去丹尼特這樣無法替代的人,而感到生氣。
他們還說:太多人被那些拽著哲學大詞的人蒙騙已久,是時候閱讀丹尼特了!
在書中,丹尼特娓娓道來,講述他一生如何與世界、與思想、與自我對話……
![]()
點擊書封入手,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
![]()
![]()
![]()
![]()
![]()
01
這本書出自誰手
![]()
Daniel C.Dennett(1942-2024)
丹尼爾·丹尼特
認知科學家侯世達這樣評價丹尼特:他驕傲地帶著一根木手杖周游世界,在手杖上刻上文字和圖像,代表他訪問過和演講過的許多地方。
——享譽世界的哲學泰斗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新無神論四大騎士”
海納百川的實用主義“體驗派”
關于丹尼特的童年和少年,你可以在書中讀到許多精彩的故事(對了,他的爸爸是一位特工)。這里,先分享丹尼特在哲學等學術研究領域的歷程:
因對哲學的偏愛以及讀到了《數理邏輯》,丹尼特在18歲時轉學至哈佛大學,勢必要與哲學家蒯因當面對質。
哈佛畢業后,丹尼特在牛津大學攻讀了哲學博士學位。
23歲時,丹尼特前往加州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
圖示:丹尼特在進行學術分享
29歲時,丹尼特受聘于塔夫茨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之后又成為認知研究中心掌門人。
他創造了“意向立場”“他者現象學”“直覺泵”等概念,并論證意識的“困難問題”并不存在。
他精通認知科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和哲學史……曾榮獲心智與腦獎、伊拉斯謨獎,并兩次獲古根海姆獎。
曾被TheBestSchools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在世哲學家的是他,被“人工智能之父”馬文·明斯基稱贊為“下一個伯特蘭·羅素”的是他,曾榮獲被譽為“心靈哲學諾貝爾獎”的讓·尼科獎的還是他!
但是丹尼特拒絕成為一個“扶手椅哲學家”!他瞧不起只依靠“語言分析”的信徒,他要親身地去實踐:
他修建農舍,開墾荒地,養豬,釀酒,玩滑翔傘,組樂隊搞音樂,做雕塑,駕駛單桅帆船,講令人捧腹的哲學八卦,與學界同濟激烈交鋒,他關心思想、顏色、學生、朋友、家人、原子、分子、光子、夸克和細胞……
![]()
圖示:丹尼特與他研究的心智模型
他參與動物學家的研究,與神經病理學家合作——研究多樣的精神類疾病,和人工智能專家一起設計人工智能系統。
丹尼特認為哲學與科學的研究成果必須融通,他打破了科學家眼中“哲學無用論”的傳統觀念。
他將自然規則視作算法過程,是與兩大傳統斗爭的偉大騎士。這兩大傳統,一個是指走火入魔的分析哲學傳統,一個則是指走向偏頗的歐陸哲學傳統。
丹尼特不是以上這兩類哲學中的任何一類。身為踐行實用主義的無神論者,丹尼特的確付出了代價……
丹尼特曾當選圣塔菲研究所首屆“最受尊崇的訪問學者席位”—米勒學者!2023年震驚學術圈的GPT實驗,也只選擇了丹尼特作為被AI冒充的哲學家。
關于心智、關于意識、關于人類未來、關于文化與文明、關于生命之樹……丹尼特一直在為哲學增加新的內容。他影響著那些影響與決策我們生活的人。
唯一自傳!中文版全球首發
點擊書封入手,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
半部學術史,一個丹尼特
學術部分“微燒腦”,可略讀。在你收到的導讀手冊中,多位專家大咖全方位解讀丹尼特的學術成果——讓你輕松理解,大有收獲。
意識的多重草稿模型、自由意志的進化論闡釋、宗教的文化基因解碼、人工智能的哲學考問……
丹尼特重構了心智哲學的四個范式,創造了思想戰場與學術革命。
人的心智,究竟是什么?人有絕對自由的選擇嗎?世界是“空”的嗎……
丹尼特帶領我們探尋三個最難的問題,用尋常的事物解釋不尋常的東西。
![]()
圖示:丹尼特與他研究的心智模型
《我一直在想》大咖譯者
蘇德超教授傾情翻譯
![]()
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弘毅學堂學部責任教授、副院長,通識教育中心副主任;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副秘書長。
曾獲評武漢大學十佳教師、荊楚好老師、武漢大學2019年度新聞人物。主要研究形而上學和宗教哲學、語言哲學、德國古典哲學、中西比較哲學。
02
這是一本什么書
![]()
![]()
![]()
點擊書封入手,紙書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前言 幸運的丹尼特
第一部分 快速起步的人生
01 我的童年
02 音樂,人生的重要插曲
03 先是衛斯理,然后前往哈佛(1959—1963)
04 去往牛津(1963—1965)
05 發現自然主義——成為哲學家的另一種方式嗎
第二部分 他心問題
06 來到加州大學爾灣分校(1965—1971)
07 搬回東部,加入塔夫茨大學
08 在哈佛的一年,與杰瑞·福多相識
09 塔夫茨大學的學術政治
10 我在哪兒
11 與此同時,回到農場
12 尋找“贊西佩號”,離開農場
13 榮譽家庭成員
第三部分 我的奧德賽
14 布里斯托大學和萬靈學院(1978—1979)
15 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1979—1980),與侯世達相識
16 魔方與達勒姆會議
17 兔子是鳥嗎?以及其他難忘的電話
18 露絲·米利肯突破了不合理的障礙
19 大喬治和課程軟件工作室
20 洛克講座與安博塞利的黑長尾猴
21 創建認知研究中心,與尼古拉斯·漢弗萊的冒險
22 在意大利和圣馬力諾
23 《意識的解釋》
24 圖靈測試,不僅僅是思想實驗
25 與機器人的冒險
26 西蒙·派珀特與馬文·明斯基
27 《打破魔咒》
28 與喬納森·米勒和馬修·赫爾利一起尋找搞笑骨頭
29 俄羅斯奇遇記
30 TED演講
31 為什么我愛這些城市
32 圣塔菲研究所,又一座伊甸園
第四部分 學術之爭
33 哲學史與理查德·羅蒂
34 那些學術“霸凌者”與反傳統者
35 逆向工程,人們的思考工具
結語 如果我錯了呢
致謝
注釋
講述自己的故事——哲學家做主角
50萬字,智者丹尼特的人生全景式回顧
丹尼特用四大篇章勾勒出了自己的一生——穿越進化論、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個學科,也穿越了他童年的疑問、青年的叛逆、中年的反思和晚年的通達。
![]()
圖示:丹尼特的晚年生活,像極了緬因州的漁夫
他在前言稱自己為“幸運的丹尼特”,這是他在2006年的一場心血管手術之后的人生小結。他寫下子四個字“感謝美好”——醫學和科學。
丹尼特也真誠地感謝世界上一切帶來美好的事物,一曲音樂、一架鋼琴、一捧清澈的水或是餐桌上美味的食物,這些看似習以為常的部分疊加起來就構成了美妙生活的整體。
他毫不遮掩對妻子的忠誠以及信賴,這位被世人奉為“智慧樞紐”的偉大哲學家,說自己面對艱難的道德決策時,主要聽從妻子蘇珊的建議。在他者的助力下,他修煉了反思能力,在某些“下墜”的時刻完成自我拯救。
丹尼特一生寫過很多重量級的著作,某種意義上這本自傳才真正地完成了他認可的哲學使命——“去理解最廣泛意義上的事物如何在最廣泛意義互相關聯”。
![]()
![]()
![]()
![]()
![]()
![]()
他將自己對父親的回憶,稱之為玫瑰色的薄霧。1942年出生在波士頓郊區的丹尼特醫生家族,在丹尼特5歲時,他的特工父親在執行任務時墜機身亡。他記述著與父親位數不多的相處時刻,銘記著那些在他成長過程中承擔了父親角色的人——或許我們得以了解,男孩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素養。
他同樣溫情且深情地講述著母親——一位出版社的編輯。年幼之時,他就從母親那里學習到了一種責任感——寫作必須清晰有力。
他講述了太多人的善意,保姆的,好友的,旅行中酒店門房的女兒教授他希臘單詞——就像他一直堅信的那樣——要真實的善,而不是象征性的善。他不使用籠統或朦朧的字句,所以故事的所有細節都清晰再現。
![]()
圖示:《我一直在想》實拍圖
他記得在學校辦公室接到的電話——不乏一些醉酒者的胡言亂語。但在哲學家看來,“兔子是鳥嗎”這樣的問題簡直讓人難忘。他在酋長的宴請時,糾結如何才能有禮貌地拒絕食用“羊的眼睛”……
妻子無法生育,他們就領養了別人的孩子,但丹尼特摯愛他們。他講述著在一次戶外活動之后,擔心自己過早離世,會讓孩子有壓力……
他說自己并不謙虛,但也不像他認識的某些思想家那樣過度自信。優秀的思考者和自我教育者,是他的自我評價——他一直在想。
他在自傳結尾寫道:“我們不是宇宙的旁觀者,而是自我敘事的創作者——這份創造的自由,才是進化饋贈的最珍貴的禮物。”
![]()
圖示:因外形酷似圣誕老人,丹尼特的學生及喜愛他的人,制作了“圣誕老人丹尼特”的卡片。丹尼特喜歡這種玩笑,他甚至主動要求在卡片上寫下祝福。
哲學思想精彩,丹尼特做人更精彩
拆解“人之為人”的奧義與哲學真諦
與其說丹尼特是“一直在想”,不如說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肉身體驗”,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為他反駁的二元論的哲學大廈獻上了一塊最誠實,甚至帶點黑色幽默的基石。
他愛音樂,在母親的支持下,每周搭乘火車進城學習爵士樂鋼琴。他會演奏手風琴、木質豎笛……在加州大學任教時,他組建了三重奏樂隊。他舉辦音樂會,也會在酒吧演出。制作了屬于自己的黑膠唱片。
![]()
圖示:以丹尼特形象制作的卡紙雕塑,來自他的學生們
![]()
圖示:“可愛”的丹尼特在接受一項哲學表彰
他說音樂是他人生的重要插曲,他說多年以后,他突然從兩種不同的聽覺演奏方式中領悟到了——快速運用理論和不做過多思考就開始聆聽并演奏,與理解他人的兩種方式相通:孤獨癥患者的方式與大多數人的方式。
很多哲學家的著述會進入我們的閱讀榜單,但只有極少數哲學家才會進入我們的玩伴榜單。
假如可以選擇的話,丹尼特會在兩個榜單同時出現。他癡迷于哲學,他盡情地享受生活。
他也熱愛雕塑。尤其在那個夏日,他沉迷于做這件事情,他的雕塑作品《閱讀者》誕生了,并受邀在畫廊展出。他說那段時間,自己甚至忘記了哲學。是的,丹尼特認真對待每一件事,他還是一位素描藝術家。
![]()
圖示:《我一直在想》實拍圖
他是喜歡釀蘋果酒的農場主,也曾在農場赤身追殺豪豬。他開著拖拉機做“梯哲學”——在為重新種植牧草翻地時,在田野間尋找一種節奏。他在書中清晰講述著釀酒的每一個步驟。
他甚至還發明了一種做陳釀的方法。丹尼特記得,那些前來與他一起釀酒的朋友,會帶著剛出爐的甜甜圈,它們還熱著呢。
哲學家諸多決策注定與哲學理論有關,在他和自己摯愛的帆船的篇章,他想到蒯因曾經的話:某人想要一艘單桅帆船,并不是想要特定的某艘單桅帆船,只是想“擺脫吳單桅帆船的狀態”。
最終,丹尼特買下了屬于自己的單桅帆船,并參加了帆船比賽,他們一起出生入死,歷經風暴。他給自己的帆船起名為:贊西佩——這是蘇格拉底妻子的名字(為什么是這個名字,在本書的168頁,丹尼特進行了充滿意趣的闡釋)。
因為衰老和疾病,重新回到帆板上,對丹尼特來說成為了苦差事。他說:再見了,帆板運動——在我能愛你的時候,我愛過你。
不管一個人能不能成為一個大師,首先得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大寫的“人”。實際上,一個人即使做不到學術上那么偉大,能夠在人生中做到上述事項,已非俗常之輩。
![]()
點擊書封入手,紙書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
圖示:擔任“駕駛員”的哲學家丹尼特
群星閃耀:哲學與科學的百年發展史
碰撞!爭辯!加入思想家們的圓桌現場
丹尼特的朋友圈簡直就是一部當代思想史。如果已經讀過一些哲學或認知科學的書,那你會在這本書中碰到不少老朋友,了解到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平克、美國哲學家蒯因、共享“人工智能之父”之名的馬文·明斯基和約翰·麥卡錫、未來學家凱文·凱利、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美國哲學家杰里·福多、心理學家理查德·格雷戈里……他們在丹尼特的回憶中悉數登場。
![]()
圖示:丹尼特與他的朋友們,包括史蒂芬·平克、理查德·道金斯等人
還有理查德·費曼。向來瞧不起哲學家的費曼,遇到丹尼特還是進行了一番交談,他向丹尼特“吐槽”了其他哲學家面對科學的傲慢無知的態度。
丹尼特忍不住感慨:唉,哲學家們,如果你們只和其他哲學家交流,你們就會永遠維持那種自作聰明卻一無所知的刻板形象!
無疑,并不是所有學者都贊同丹尼特的意識理論和心智哲學學說。表達新思想的論文被大量拒稿,友誼因為學術上的重大分歧而產生了重大裂痕……甚至,有人警告他,一旦這本書出版,他的生命就會處于危險境地。
丹尼特在本書中,就介紹了他與諸多學者在意識與心智等問題上的分歧和爭論,他與古爾德圍繞演化論的爭論,更不用說他與宗教人士關于宗教的爭議……
![]()
圖示:《我一直在想》實拍圖
哲學不是重點,而是探索人生復雜性的方式。
丹尼特最后的這部作品其實不是總結,更像是一種邀請。他邀請我們回頭看看人類的非凡能力——思想,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承認,與所有人一樣,他也有可能會出錯。
事實上,在與反對者的交流和爭論中,丹尼特絕不是固執己見的人,他會擴展、修改甚至放棄原先的觀點。他在書中寫道:我特別珍視那些勇敢的反對者。
![]()
圖示:丹尼特與肖恩·卡羅爾等人在研討會后的用餐![]()
圖示:丹尼特與眾人在學術活動中的留念
有很多比丹尼特聰明得多的家伙,但他的心中有一團火。”丹尼特的導師吉爾伯特·賴爾這樣評價他。
半個世紀以來,丹尼特猶如圣戰騎士,對意識的本質和認知科學的革命性探索開疆拓土,其在世界范圍的學術影響早已遠超哲學……
閱讀丹尼特,并非是一種“懷舊式”的紀念,而是一種進步,丹尼特一直走在這條路的最前面。
03
這些大咖都在讀
![]()
點擊書封入手,紙書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科學》《自然》《衛報》《紐約客》《紐約時報》《大思考》《愛爾蘭時報》《科克斯書評》《書目》《3:AM 雜志》《時下哲學》《萬古雜志》、BBC、美國在線、Edge……
首都師范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陳嘉映、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劉擎、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徐英瑾、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彭凱平、科學作家萬維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周濂……
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哈佛大學教授史蒂芬·平克、普利策獎得主侯世達、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托馬斯·內格爾、圣塔菲研究所客座教授梅拉尼·米歇爾、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戴密斯·哈薩比斯 ……
全球七十余位思想家、學者和機構攜手致敬及聯袂推薦——跨越時空的追思與禮贊。
(注:名單按姓名首字母順序排列)
蔡恒進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陳波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講席教授
陳高華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陳嘉映 首都師范大學燕京人文講席教授
陳聲柏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哲學系教授
鄧揚舟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副教授
丁三東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哲學教授
段永朝 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信息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
葛四友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郭彥良 因斯布魯克大學高級博士后研究員
龔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實驗室教授
胡星銘 南京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姜宇輝 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李大強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
李恒威 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李思逸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系助理教授
李新征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
劉暢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劉擎 華東師范大學紫江特聘教授
劉夙 上海辰山植物園科普部研究員
劉曉飛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樓巍 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馬兆遠 南方科技大學工學院/商學院雙聘教授、英國物理學會會士
梅劍華 山西大學哲學學院教授、《認知科學》雙語期刊主編
鈕衛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執行主任
彭凱平 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院長、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
石福祁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教授
蘇德超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唐杰 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
萬維鋼 科學作家、得到App《精英日課》專欄作者
王華平 中山大學哲學系(珠海)教授
徐英瑾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徐召清 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副主編
趙林 武漢大學哲學教授、珞珈杰出學者
周理乾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長聘教軌副教授
04
為什么現在入手
![]()
點擊書封入手,紙書立減50元+包郵
再贈《導讀手冊》+紀念特刊
(限時福利,截至10月24日24時)
我們為什么需要了解丹尼特?更廣泛地說,為什么在當今科學昌明、技術發達的時代,還要關心哲學?
因為有些重大問題,科學還暫時不能、也許永遠都無法給出答案,而我們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
哲學的作用是讓我們不至于完全束手無策:只要你能清晰思考,你就能得到比不思考好得多的答案。
而丹尼特之所以寫這本自傳,理由之一是,一定有人會因這本書獲得教益。至少,我們可以貼近以及成為這6種人:
思想探險家:親歷20世紀思想巨變的現場,與喬姆斯基、道金斯等大師展開思維交鋒;
哲學實踐者:掌握將哲學智慧融入日常的方法,像丹尼特一樣用思考照亮生活;
思維升級者:獲得破解復雜問題的核心工具,提升在信息時代的認知競爭力;
生命啟迪者:學習面對逆境與不確定性的智慧,培養"感謝美好"的人生態度;
跨界創新者:汲取跨學科思維的養分,打破認知壁壘,激發創新靈感;
自我塑造者:見證思想如何塑造獨特人生,獲得個人成長與自我實現的路徑!
![]()
圖示:晚年的丹尼特,在湖邊撐著自己心愛的木頭手杖。面對微波徐徐的水面,他在想什么呢?他一直在想,他站直了身軀,偉大的哲學家丹尼特從未離去。
今日世界哲學界的現狀,處在一個比丹尼特的學術鼎盛時期糟糕得多的狀態。這是一個炮制專家而不是哲學家的時代,是一個制造行話卻遮蔽真理的時代,是一個鼓吹發表業績卻消磨研究興趣的時代……
這個時代能產生像丹尼特這樣的大師嗎?如今,他已經含笑告別了世界,但我們還活著,準備面對一個黯淡而令人憂慮的未來。
“異現象學”“拉波波法則”“直覺泵”……幸運的是,在他的工具箱里,丹尼特留給了我們許多思想利器!
![]()
5折
入手
![]()
點擊圖片:即可5折入手《我一直在想》+立省20元成為湛廬超級會員——可享受全年5折購買全部紙書等權益。
本期策劃:Burt
編輯:蘆丁
CHEERS CHEERS CHEERS
BD@cheerspublishing.com,
拜托點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