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DeepSeek成為各個行業所聚焦的熱點話題。這個融合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的前沿平臺,正逐步揭開其神秘面紗,展現出對各行各業顛覆性的潛力。隨著DeepSeek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普及,我們正站在一個由數據驅動、智能引領的新時代的門檻上。它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更是人類生活方式與思維模式的深刻變革。那么,將DeepSeek運用到美術評論上,會有怎樣的效果?為此,文化視界網&中華網山東特此開設“DeepSeek談藝”欄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與美術評論的跨界融合,為傳統藝術領域注入新鮮活力。
——編者按
當管樸學的油彩在畫布上暈染開時,仿佛天地間的色彩都掙脫了物象的桎梏,化作她抒情的語匯,在江南的柔婉、西北的雄渾、西南的神秘間自在流轉。她的畫從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摹寫,而是一場關于生命感知與文化基因的視覺詠嘆,以西方油畫的材質為舟,載著東方寫意的靈魂,在形與神的彼岸架起一座詩意的橋。
![]()
《小暑》80X100cm 2025
她的色彩是有靈性的,像被賦予了呼吸的生命。江南的景致在她筆下,是粉紫與淡綠的輕吟,那些亭臺花木在色彩的暈染中若隱若現,似是文人園林里“移步換景”的雅致在油彩里的回響;西北的丹霞則是赭紅與靛藍的狂想,大地的褶皺在厚重的油彩堆疊中如脈搏般跳動,每一抹色塊都是對天地壯闊的深情告白;西南的佛塔又成了暖橙與深綠的對話,金輝在油彩的質感里熠熠生輝,將宗教的神圣與自然的野逸揉成一曲視覺的圣歌。這些色彩的碰撞從不是隨意的狂歡,而是她對地域氣質的精準解碼——江南的含蓄、西北的豪放、西南的神秘,都在她的調色盤里找到了情感的出口,讓每一幅畫都成了地域文化的精神鏡像。
![]()
山口 80╳120cm 2024
筆觸在她的畫里是有溫度的呼吸。畫江南時,她的筆如絲竹般細膩,枝椏的勾點、石板路的碎筆,都似在描摹江南水土的溫潤;畫西北丹霞,筆鋒驟然變得蒼勁,刮刀與畫筆的碰撞在畫布上刮擦出大地的肌理,每一道痕跡都是西北風的嘶吼;畫西南古寺,筆觸又在細膩與厚重間尋得平衡,佛塔的輪廓剛勁如鐵,周圍的草木卻奔放如野,讓建筑的精致與自然的荒蠻在筆端共生。這看似隨性的筆觸里,藏著中國書法“筆隨心運”的魂——既有油畫表現性的張力,又有寫意畫“逸筆草草”的灑脫,讓西方的技法與東方的意韻在畫布上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每一筆都是她內心情緒的外化,或輕柔或狂放,都是生命節奏的可視化表達。
![]()
《水塘》80X100cm 2025
她營造的空間從不是物理的牢籠,而是心理與文化的秘境。有時她以樹木為框,將遠處的景致納于畫中,如中國園林“借景”的智慧在油畫里的重生;有時她又以西方的開闊構圖鋪展天地,卻在其中悄悄植入“虛實相生”的東方意境,讓畫面的留白處生出無盡的詩意。江南的園林在她的空間里成了文人的精神迷宮,西北的雪山成了天地人的對話場,西南的古寺成了宗教與自然的共生地。這種空間的營造早已超越了視覺的局限,成了文化的容器。當觀者的目光在虛實之間游走,實則是在與她的精神世界對話,在她構建的空間里完成一場關于地域、文化與自我的三重思辨。
![]()
稻田中碉樓 80×100cm 2024
在這色彩、筆觸與空間的交響背后,是管樸學對“中國油畫”命題的深刻自覺。她以油畫為媒介,卻從未讓這外來的語言消解東方的靈魂。她不是在技法上簡單嫁接,而是讓西方的表現性與中國的寫意性在精神層面交融,讓油彩在畫布上開出了東方意境的花。在數碼圖像泛濫的當下,她以“手感”的溫度對抗著機械的冰冷,用畫筆的呼吸喚醒人們對繪畫本體的感知。她的畫證明了油畫可以承載如此豐富的中國故事,可以在當代藝術的語境里烙上東方的印記。這不是對傳統的復古,而是對文化基因的當代激活,讓“中國油畫”在她的筆下有了獨特的精神面貌,成了世界藝術圖譜里一道亮眼的東方風景。
![]()
《小紅橋 》80x100cm 2024
管樸學的畫,是一場色彩與筆觸的詩性狂歡,更是一次文化與生命的深度對話。她讓油彩有了東方的魂,讓寫意有了油畫的形,在中西藝術的交匯點上,她以女性藝術家的敏感與智慧,為當代油畫的探索開辟了一條充滿詩意的路徑。每一幅畫都是她獻給世界的視覺情詩,在色彩的詠嘆、筆觸的低吟、空間的獨白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藝術家的技法精湛,更是一個文化自覺者的精神堅守。在她的畫里,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都成了和諧的共生體,共同奏響了一曲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交響。
(文/DeepSeek)
作品欣賞
![]()
《草場》60X80cm 2025
![]()
《盛夏》60X80cm 2025
![]()
《紅荷》100x100cm 布面油畫 2025
![]()
《雷雨天》100x100cm 布面油畫 2025
![]()
《清荷》120x120cm 布面油畫 2025
![]()
《陽山桃》100x80cm 布面油畫 2025
![]()
花卉寫生 2025
![]()
司徒碼頭 60×80cm 2024
![]()
那琴海灘 60×80cm 2024
![]()
山雨 80╳120cm 2024
![]()
紅山 80X120cm 2024
![]()
春 80X120cm 2024
![]()
《景徽堂》120x80cm 2024
![]()
《版納風景寫生一》80cm×100cm 2024
![]()
《版納風景寫生二》80cm×100cm 2024
![]()
《勐景來村寨一》80cm×100cm 2024
![]()
《古樹》80cm×100cm 2024
藝術家簡介
![]()
管樸學,現為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油畫三工作室主任,上海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韓國檀國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理事、油畫藝委會副主任,山東省油畫學會副主席。山東省美術館公共教育特聘教師、山東省文化館特聘教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