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丨邛崍經開區:“一區三園”解鎖產業融合新路徑 奮力繪就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
《成都日報》(2025年10月23日第12版 專刊)
清晨的羊安新城科創中心觀景臺,薄霧漸散間,璞泰來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流水線已開始運轉,滿載鋰電池材料的貨車有序駛出;泉水湖畔,產業工人在濕地公園晨練后奔赴崗位,遠處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邛崍產教園整裝待發……一幕幕活力滿滿的場景,正在四川邛崍經濟開發區(以下簡稱邛崍經開區)生動上演。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是技術、資金、人才等各類要素的天然集聚地。去年10月以來,成都發力優化構建“3個國家級+22個省級+N個市級”的產業園區體系,一年來,加快園區建設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引擎,“立園滿園”行動在全市上下走深走實。
作為成都產業布局的重要節點,邛崍市依托自身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在成都市“立園滿園”行動的引導下,對經開區空間布局、產業定位進行優化重塑,創新構建“一區三園”發展模式——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成都綠色健康產業園、成都酒業產業園協同發力,推動邛崍經開區從單一園區向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產業新城跨越,成為成都西部產業承載的重要增長極。
2025年前三季度,邛崍經開區交出亮眼答卷:實現規上工業產值295.5億元,同比增長4.1%,累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7.2%;新引進項目19個,協議總投資達171.58億元。
![]()
環境優美的邛崍經開區
集群發力:
三大產業撐起發展“硬脊梁”
產業是園區發展的核心命脈,邛崍經開區“一區三園”的布局,并非簡單的空間劃分,而是基于產業協同、資源互補的科學規劃。
其中,天府新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作為成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的核心承載地,以上海璞泰來、融捷鋰業為鏈主,園區集聚了泓力新能源、愛敏特等鋰電企業,形成了獨特的產業生態——成都唯一一個在鋰電正極、負極、隔膜三大主材及設備領域均有布局并實現規模化產出的園區。
在四川卓勤新材料生產車間,智能化生產線全負荷運轉,作為成都2024年度新能源產業鏈鏈主企業,卓勤項目一期已投產,二期將進一步擴能升級。此外,園區內璞泰來旗下紫宸負極和石墨一體化生產項目啟動試產,全部達產后將形成28萬噸負極材料年產能,成為全球規模領先的生產基地之一。
全鏈條優勢加速企業集聚,泓力新能源從簽約到投產僅用86天,總經理黃凱坦言:“好環境讓我們主動邀約上下游伙伴落戶。”2025年前三季度,該產業園實現規上工業產值約179億元,同比增長10.4%,占邛崍經開區規上企業總產值60.6%,入選成都市綠色低碳重點園區,以園區為承載的邛崍市新能源電池材料及設備更獲評2024年四川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與新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相呼應,成都綠色健康產業園依托“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四川省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的深厚積淀,走出了一條穩健升級的發展路徑。園區精準定位“高品質、智能化”方向,成功吸引伊利、達能、天銀制藥、威高等龍頭企業落戶,形成食品加工與生物醫藥雙輪驅動的產業格局。
在伊利邛崍工廠,自動化生產線實現從原料到成品的全程溯源;邛崍天銀制藥有限公司則擁有銀杏蜜環口服液、雪蓮蟲草合劑等57個藥品批準文號的產品,20多個產品獲專利。如今的成都綠色健康產業園已形成覆蓋乳制品、生物醫藥、健康食品的產業體系,在為區域居民提供優質產品的同時,更帶動了就業與產業鏈協同發展,成為邛崍經開區產業多元化的重要支撐。
![]()
邛崍經開區綠色健康產業園
成都酒業產業園作為“世界美酒特色產區”核心承載地,在《成都市邛崍區域酒類產業發展促進辦法》的加持下,迎來了特色化發展的新契機。
圍繞邛酒產業,成都市從技術研發、品牌培育、市場拓展到文旅融合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傳統酒企轉型升級、創新業態融合。在此背景下,成都酒業產業園打破傳統釀造邊界,推動酒產業與文旅、潮飲業態深度融合。
巴克斯集團打造的崍州蒸餾廠體驗中心,成為中國首個威士忌旅游體驗中心;依托天府潮飲園,成都酒業產業園成功創建“四川省低度酒特色產區”,扛起“中國首個低度潮飲酒產區”旗幟。同時,園區還推動傳統白酒企業借助政策紅利,通過智能化釀造設備提升品質穩定性,開發文創酒、定制酒等新產品,如今已形成“傳統白酒+特色威士忌+低度潮飲”的多元業態,讓邛酒這一傳統品牌煥發新活力,成為邛崍經開區特色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
產城融合:
配套升級筑牢承載“大底盤”
如果說產業是園區的“靈魂”,那么完善的配套設施就是支撐園區運轉的“骨架”。“優質的配套不僅能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更能增強企業與人才的歸屬感。”邛崍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開區從交通、產業、生活及特色配套多維度發力,為園區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
在交通與基礎設施建設上,邛崍經開區憑借優越區位,構建起“四軌四高六快”對外交通網絡,距成都市區37公里、天府新區28公里、雙流國際機場30公里,天邛高速、成新蒲快速路等貫通全域,實現與成都主城區及周邊區域的快速聯通;園內,羊縱一線等4條道路完成整治提升,斜江河河濱西路等4條道路加快建設,“六縱四橫” 主干路網持續完善,讓園區內部通行更加便捷。能源保障同樣堅實,固驛500kV變電站、高埂220kV變電站建成投用,為企業生產提供穩定電力;供水、燃氣等管網同步延伸,滿足園區發展需求。此外,園區還首創高端人才異地通勤服務,開通“人才專車”,切實解決人才出行難題。
產業配套與生活配套的同步升級,則是園區踐行“產城融合”理念的關鍵舉措。產業端,羊安新城進口保稅倉提檔升級,標準化廠房三期完工,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倉儲與生產空間;羊安現代物流園區、特勤消防站加速建設,從物流運輸到安全保障,構建起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生活端,園區圍繞“15分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在2111畝泉水湖濕地公園旁,人才公寓、溫德姆智慧生態酒店相繼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居住與商務需求;運動秀場、湖畔商業豐富產業人群的休閑生活;邛崍市第二人民醫院、四川交院邛崍產教園投入使用,補齊醫療與教育短板,讓產城融合從概念逐漸成為現實。
![]()
針對園區特色產業,配套設施也實現了精準賦能。為推動酒產業創新發展,邛崍經開區打造酒業夢工廠,結合邛酒品牌特色及復合功能需求,布局主題酒店、特色會展、科創中心、酒街商業四大功能模塊,致力于打造集產業鏈、供應鏈、要素鏈、創新鏈為一體的酒業生態圈。涵蓋鄰里中心、酒店及住宅三大功能區的邛崍市人才服務交流中心則將成為園區引才育才的重要載體,該中心將提供300余套人才公寓、204間客房及商業、辦公、體育設施,為產業園區融入生活、運動場景,增強人才吸附力,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
精準服務:
暖心舉措激活企業“新活力”
在產業與配套日趨完善的基礎上,優質的服務成為園區吸引企業、留住企業的“軟實力”。邛崍經開區始終堅持“以企業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從政策保障到創新服務,全方位為企業排憂解難,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政策保障作為服務的“基石”,邛崍市發布《邛崍市推進新型工業化高質量建設制造強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試行)》,從先進制造業項目引進、上下游企業集聚、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扶持,為企業提供從落地到發展的全周期政策保障。
![]()
在邛崍市政務服務中心羊安分中心,企業可享受“一站式”服務。長宏新能源辦事員高會芳辦理工商變更時感慨:“以前跑市區多個部門,現在半小時就辦完。” 這種高效的政務服務,大大降低了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讓企業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生產經營中。
創新服務則為企業發展插上了“翅膀”。邛崍經開區搭建成都市新材料產業知識產權賦能中心、天府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半導體材料服務站等14個創新平臺,助力企業突破技術瓶頸;同時,與天府新區構建“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的合作模式,聯合舉辦“科創天府·智匯蓉城”路演、上海投資合作推介會等,幫助企業鏈接更廣闊的市場與創新資源。針對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具體難題,邛崍經開區扎實開展“進萬企、解難題、優環境、促發展”工作,深入269家企業摸排需求,解決重難點問題76件,辦結率92%;面對企業融資難問題,邛崍經開區召開金融賦能交流座談會,探索銀企合作新模式,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此外,邛崍經開區還推進成甘工業園區建設,深化區域合作,為產業發展拓展新空間。這些精準化、個性化的服務,不僅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更增強了企業在園區發展的信心與底氣,讓服務成為驅動園區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助推器”。
從優化重塑構建“一區三園”,到配套升級構筑的堅實根基,再到精準服務激發的企業活力,邛崍經開區正以全方位的發展優勢,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未來,隨著成都市“立園滿園”的持續深化與園區自身的不斷完善,邛崍經開區必將在產業建圈強鏈、產城融合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成為“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共生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來源丨成都日報
編輯丨王慶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