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醫保“駕照式”記分管理系統全面上線 30萬余人納入監管
10月17日,記者從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獲悉,新疆醫保“駕照式”記分管理系統已全面上線。該系統覆蓋新疆醫師、藥師、護士、醫保費用結算審核人員等9類人員,目前已有1.2萬余家定點醫藥機構、超過30萬人被納入記分管理。
今年以來,自治區醫保部門聚焦基金監管難點痛點,搭建新疆統一的醫保支付資格管理系統。系統整合智能監管、飛行檢查、跨部門協同檢查等數據資源,依據國家醫療保障局工作要求,參照機動車駕駛證管理模式,實行“自然年度12分制”管理,將醫保基金使用監管精準落實到個人,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使用醫保基金行為,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夯實醫療機構使用醫保基金主體責任。
“駕照式”記分管理依托新疆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平臺,構建集信息采集、數據治理、承諾簽署、責任認定、記分管理、異議申訴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閉環管理體系,針對醫師、護士、藥師等不同崗位人員,量身定制醫保支付資格管理模塊,為每一位醫務人員建立“數字檔案”。系統串聯醫師、藥師等直接責任人,以及定點醫藥機構、醫保部門等多方主體,形成“一處違規、多方受限”的監管合力。
系統創新引入“修復機制”,允許被記分人員通過醫保政策學習、在線考核等方式修復信用,形成“約束+激勵”的良性循環。對違法或違反醫保服務協議的相關人員,在對定點醫藥機構作出行政處罰或協議處理的基礎上,根據行為性質和責任程度等認定相關人員責任并記分。
今年4月,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率先試點上線該系統,現已在新疆實現全覆蓋。截至目前,累計處理違規行為680條,涉及542人,總扣分1179分,以“精準記分”推動“規范行醫”的效果逐步顯現。
自治區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醫保“駕照式”記分管理的實踐是新疆醫保基金監管模式的創新突破,也是國家醫保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生動體現。該系統細化了主體責任,推動了“機構監管”向“機構監管+個人監管”雙重監管轉型,從根源上擰緊醫保支付資格管理的“安全閥”,基金監管效能也顯著提升。
新疆將立足工作實際,持續拓展記分結果應用場景,探索與多部門建立實時數據共享機制,強化聯合監管合力,讓每一次監管都落到“守護群眾利益”上,讓每一分“救命錢”都用到刀刃上。
來源: 石榴云/新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