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關鍵要可持續,要以用戶可承受的價格、可信賴的質量、可持續的技術,建立中國汽車‘安全、可靠、高端’的新形象。”在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說,“要擁有國際化思維,當好全球企業公民。”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中國汽車出口有望在2025年突破650萬輛,歐洲媒體用“占據主導地位”形容參展IAA的中國車企,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成為當地銷量榜單上的頭部常客……
但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全球貿易沖突與爭端的陰云不散,美國幾乎成了中國品牌無法觸及的“禁區”;世界各國市場、法規、文化的差異日漸放大,“一招鮮吃遍天”并不適用;保護主義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先也被視為一種“進攻”……
中國摩托車在東南亞的故事被無數遍拿來當做教訓,但卻總有人覺得自己不會是下一個。沒有了中文互聯網的水軍“護航”,沒有了熟悉的制度與文化,而你所代表的不僅是品牌本身,還有共同的名字“中國汽車”時,出海的路應該怎么走?
![]()
建設全球化創新體系,這是奇瑞繼新能源、智能化后,另一個“吹出的牛”,但也同樣應該是所有中國車企走向全球時,應該遵循的范式。
當然,你可能會說,原創技術、可靠品質、良好品牌形象這些要素,是汽車行業一直以來所應該遵循的原則,放到今日還值得拿到如此高規格的大會上作為目標來討論嗎?
且不說這個基本的原則,如今還有些品牌都尚未做到,而這樣的原則應該是刻入基因,始終不忘的。
更重要的,是奇瑞在這個基礎之上,還為中國車企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的創新出海范式,提供了一種思路:融合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具身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的“聚合智能”,是屬于中國車企在新時代的出海機遇。
01
奇瑞為全球化,準備了什么?
“奇瑞全球創新大會”的前身是“奇瑞科技DAY”,目的就是展示奇瑞在全科技領域上的創新實踐與成果,探討對未來汽車發展的思考。
![]()
從去年“科技·智馭未來”到今年“創新·智領全球”的主題演進,其實也恰好對應了奇瑞“瑤光2025”戰略的逐步達成。從技術奠基,到技術賦能發展,就像尹同躍所講,繼“新能源不客氣”、“智能化不客氣”之后,奇瑞的全球化創新體系,也要“不客氣了”。
也許很多技術在此前奇瑞各個品牌的發布會上也有所提及,但在創新大會上,它們得到了系統性地展示。
![]()
奇瑞的“超級技術貨架”覆蓋了5個技術領域,涵蓋17個技術模塊和超過400項技術能力,具體包括: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靈犀智艙、獵鷹智駕和銀河生態。覆蓋了新能源智能汽車從底盤、三電、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的全維度技術能力,以及圍繞智能汽車所延伸的補能、人工智能、低空飛行、具身機器人等聚合智能領域。
咋一看上去,似乎這只能說是奇瑞的全維度技術體系化能力,又和全球化有何關系呢?
“全球化”對于中國車企而言,也許是剛剛起步,但事實上我們對于“全球化”并不陌生。從四十年前桑塔納在上海的投產開始,中國汽車工業的現代化之路就與全球化密不可分。
只是,如今中國車企出海所面臨的環境,不是直接把一臺車拿到海外就萬事亨通。相比于過去全球車型拿到中國只需要加長軸距,做動力、底盤的適應性調校、做法規適配就能熱銷,如今面對全球不同市場日益放大的需求差異,如何用一個平臺(成本最優化)來解決完全不同的市場需求(市場最優化)?
首先找個對比參照——跨國車企的轉型。它們在平衡中國市場與歐美、亞非拉市場之間的關系時,大多數選擇的是在中國依賴本土技術,歐美保持傳統路徑,亞非拉市場“攫取”剩余價值的方式。
但這也意味著,名義上為全球車企的它們,需要在內部構建兩條完全不同的技術架構,但在市場層面,全球品牌又不可避免地跨越國家相互影響。
而中國車企的出海,從一開始就站在電動化、智能化的起點,沒有包袱,也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前面提到的“超級技術貨架”,就是奇瑞對于出海問題,從技術角度給出的思考。
![]()
火星架構的核心是“可拓展”,“多能源+智能化+高寬帶+模塊化結構”使得其像搭樂高積木一樣,可以適應全球不同市場的用戶需求,T、E、D架構分別對應“超價值油電混”、“豪華高品質電混”和“極致越野電混”,兼容B級到D級的轎車、SUV和MPV。這使得奇瑞面向不同市場,可以快速地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并且在商業模型上取得正向收益。
而這些產品又共同擁有先進的智能化架構,為靈犀座艙、獵鷹智駕提供技術基礎;數智底盤則提供了線控轉向、主動懸架、線控制動等等控車能力,從而保證奇瑞可以為全球市場提供產品力出眾的車型。
此外,由智能電動汽車延伸的包括兆瓦閃充、具身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等產品,也是全球范圍內新興的由AI衍生的智能化產業,是新的藍海。
客觀來說,即便中國車企的超車速度再快,在傳統汽車領域的內燃機、變速箱、機械底盤的調校,相比于百年歷史的跨國車企仍然稍顯稚嫩。但新能源、智能化的浪潮給了中國車企繞過傳統路徑,依靠新技術路線實現比肩,甚至是超越原先燃油汽車駕駛體驗的可能。
就像奇瑞在創新大會上所展示的技術,它不僅僅是汽車技術本身,也代表著中國車企在出海這條路上,不再走傳統跨國車企的老路徑,并且創造出中國車企具備競爭優勢的新藍海。
02
中國車企的全球化,有何不同?
過去在國內總有這樣一種論調,就是跨國車企進入中國的“合資模式”,并沒有為中國汽車產業創造真正的價值,扣上“代工廠”、“買辦”這樣的帽子。
我們不能認同這種極端的觀點,而合資企業為曾經一窮二白的中國汽車工業帶來了現代化的生產技術、理念,培育了中國汽車工業的產業鏈條,這樣的貢獻不可磨滅。但另一方面,相比于總被拿來對比的中國高鐵,合資也的確有它的局限性所在,中國自主品牌的創新與超越,更多也發生在電動化、智能化時代。
而當我們因為跨國車企提出的“在中國,為中國”而興奮時,也應該換位思考,當海外市場看到涌入的中國品牌時,他們希望的是什么?
尹同躍說:“中國車企的全球化,要擁有國際化思維,當好全球企業公民,成為各國政府的座上賓,為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拿出中國方案,做出中國貢獻。”
翻譯一下,就是中國車企的出海,不僅僅是賣車,還要幫助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賺錢的同時,還要共同進步。
![]()
![]()
當跨國車企“在中國,為中國”的時候,其實中國車企也在“在中國,為全球”。奇瑞在全球建立了“1+7+N”的研發布局,在開發具備當地市場競爭力的產品的同時,也讓全球伙伴可以共享奇瑞的技術與平臺,讓技術創新不是簡單的輸出,而是“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Be Somewhere”。
![]()
為此,奇瑞建立的兩大實驗室體系——內部的“瑤光實驗室”,攻堅500多項近期重大課題;外部的“開陽實驗室”,與全球100多所頂尖高校合作,聚焦從0到1的原始創新。它們共同在奇瑞內部3萬余人的研發團隊基礎上,聚攏全球超5萬名的“編外”院士、工程師和科學家,推動新技術不斷誕生,并實現產業化。
在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的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清單上,可以看到梅賽德斯-奔馳、日產、豐田的身影。而在奇瑞創新大會上,我們也同樣看到了伊朗大學生設計的汽車,南洋理工大學、加泰羅尼亞理工大學加入開陽實驗室戰略聯盟。
![]()
如尹同躍所說:“創新之路,一定是九死一生。我們全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崇尚實干的文化土壤。”奇瑞為全球產學研合作建立了更加開放、寬容、積極的創新機制,奇瑞提供思路、市場、資金、管理、團隊,推行“成果共享,風險我擔”的機制,成則給予股權、產業化,敗則給“車馬費”,奇瑞承擔損失。
福耀科技大學校長王樹國受邀在大會上演講,他說:“我真的沒有想到,一個區區幾百萬人口的城市,居然在總書記所表述的若干戰略必爭的創新領域都有布局,而且都有產業集群。安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而蕪湖走在了安徽的前列。”
安徽在新能源與智能汽車領域的崛起,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是產學研創新發展,企業為社會做貢獻的一個優秀案例。而把這樣的案例復制到全球更多的城市,是中國車企出海所應該創造的不一樣的價值。
03
什么是奇瑞的出海價值觀?
職業生涯起于一汽紅旗工程工藝員,因為詹夏來的一句“總是為外國人做事沒有出息”而南下造車的尹同躍曾說,奇瑞的很多理念與堅持,與他本人歲數比較大比較保守有關系,和他跟德國人學造汽車十年內受“毒害”比較重有關系。
在奇瑞提出的全球創新生態中,除去前面講的技術創新體系、文化創新體系外,就是管理創新體系。
尹同躍說:“一位行業老領導曾提醒我,奇瑞今天的規模已經不小了,再追求銷量意義有限,要追求成為全球質量的標桿、管理經營的標桿、成為全球一流品牌,才更有意義和價值。所以奇瑞始終堅持,質量比銷量更重要,創新比利潤更重要。”
![]()
歷史上,大眾汽車“排放門”事件的爆發,其底層原因中離不開當時大眾追求全球銷量冠軍的目標,所引發的內部增長壓力、成本壓力與競爭壓力,將KPI數字放到了客戶價值前面。而從更加感性的品牌角度來看,打造輝騰、途銳、W12的大眾,也比之后銷量更多的大眾,更被人懷念。
做企業,都會有欲望,但能把欲望控制在正規的,是企業所堅持的精神與價值觀。盡管如今“匠人精神”這個詞,在中文互聯網上已經被“玩梗”玩壞了,但不可否認的是,造一臺好車,成就一個偉大的企業的過程里,人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
尹同躍分享了很多年前的一個經歷,一個CKD項目從德國引進零部件,其中部分存在瑕疵,奇瑞將這些零部件修復好后重新使用。而一位從本部來的質量工程師看到后,竟當場失聲痛哭,認為這有損他們的品牌形象。
![]()
這樣的故事放到社交媒體上,一定會得到一些諷刺的評論,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樣的真實事件,或許不會理解這種精神。“如果有一天,奇瑞也有員工因一個質量問題而痛心疾首,甚至嚎啕大哭,那我們就真的離世界級品牌不遠了。”尹同躍說。
而只有堅持這樣的初心,才能在未來海外市場與員工數量超越國內,成為真正全球化企業時,建立起與之匹配的全球化運營能力,建立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商譽。
04
大公司視點
2025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一字排開的十多間同傳工作間,是奇瑞全球化規模與勇氣的縮影;一位老者在全球大學生設計大賽的模型展車間流連,是中國汽車人的傳承與希望。
![]()
從一間小草房,到如今頗有“八方來賀”之勢的火熱,即便我們只是作為媒體來記錄,也很難不被這種氛圍所感染。
而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從業者來說,更加自豪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
中國汽車產業,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當中國汽車有實力走向海外時,我們所經歷過的好與不好,都應該成為經驗和反思,幫助中國汽車在更多海外市場,走出一條新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