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末的香港,秋意漸起。
皇后大道東,太古廣場六座二樓,邦瀚斯拍賣行的展廳里,靜立著三十余尊來自遙遠年代的造像。北魏的石造像,宋代的木造像,大理國的銅造像,明代的漆金造像……它們從時光深處走來,斂目垂眉,沉默不語。
空氣中,仿佛有一種低沉的共鳴。那不是聲音,是跨越千年的能量場。他們將此專場定名為——“幻化”。
![]()
![]()
![]()
邦瀚斯香港 「幻化:中國歷代雕塑造像」專場
壹|何謂幻化?
幻化,是物質外形的改變。匠人執斧鑿,對一塊頑石、一段枯木、一坨冷銅,施以刀工火藝。這是形而下的轉換,是手藝的極致。
幻化,更是意象與精神的升華。一像既成,便不再是原來的物質。冰冷的銅,有了佛陀的體溫;殆盡的木,得了菩薩的慈悲;粗礪的石,生了羅漢的歡喜。匠人傾注其間的,不只是技藝,更是虔誠的念想、通達的哲思。這是形而上的幻化,是心靈的投射。
于是,我們面對的,不再是一件件古董,而是一個個凝練的時空,一場場與古人的精神往來。
![]()
![]()
![]()
![]()
Lot 225
十二世紀 云南大理國 漆金銅阿嵯耶觀音立像
尺寸:高47cm
估價:1,500,000 - 2,000,000 港元
1.法國私人珍藏;
2.Carlo Cristi,米蘭,2006年6月18日;
3.Edmund 與 Julie Lewis 醫生伉儷收藏,芝加哥;
4.香港邦瀚斯,2019年10月7日,拍品編號911
注:
喜馬拉雅藝術資源網16703號
本尊菩薩像體態雅致而頎長,呈現云南大理國十二世紀珍罕的佛教形象,與漢傳及藏傳佛教中的菩薩外觀迥然不同。
作為大理國觀音造像之典范,本尊菩薩身著適宜炎熱氣候的輕薄服飾,一襲合身的紗裙在腰間挽結,自在輕盈。其上身袒露,僅系一條刻圓形花朵圖樣之腰帶、一新月形胸飾、以及一條串珠項鍊。葉形臂釧高高佩戴在兩臂上方,右腕帶有一念珠手串。菩薩頭頂結高髻,上有化佛,數條自頂延伸而下發辮垂于兩肩,為云南造像中最獨具魅力的部分之一。觀音菩薩嘴帶笑意,眼神柔和,一手施安慰印,一手結予愿印,象征其能夠引導眾生得償所愿。
現存大理國阿嵯耶觀音像或不足三十尊,其中絕大部分珍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館,包括云南省博物館、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編號:購銅000133)、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品編號42.25.28)、弗瑞爾藝廊、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布魯克林博物館、倫敦艾爾伯特與維多利亞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等。其中,布魯克林博物館之藏品(藏品編號1995.48)與本尊最為接近,目光同樣溫柔,臉帶笑意,以婉雅之姿展現佛心慈懷。
![]()
![]()
![]()
![]()
Lot 233
明/清 木雕漆金佛坐像
尺寸:高92.5cm
估價:600,000 - 1,200,000 港元
來源:購于意大利,2014年入藏
坐佛呈靜謐禪定之姿,右手上舉,左手垂落足間,雙手皆期克印,身披長袍流暢垂墜,袍褶于肩部自然滑落,在腿間疊出精妙衣紋,胸前寶帶工整系結。面容靜謐,雙耳豐垂,螺發致密齊整,層層盤繞至頂髻。此尊佛像體量恢宏,工藝卓絕,尤以其精湛雕工見長,袍服衣袂柔軟垂墜,線條流暢自如,完美展現造像形態。通體漆金豐潤,漆金表面細紋,猶如古琴斷紋,自成天趣,風格應屬明清時期之作,或曾供奉于寺廟,承載重要宗教功能。
![]()
![]()
![]()
Lot 224
明萬歷(1583年) 鐵鑄真武坐像
銘文:萬歷十一年四月造醴泉縣
尺寸:高77cm
估價:400,000 - 600,000 港元
真武大帝,本稱玄武,源于先秦星宿崇拜與動物神信仰,原為鎮守北方天界之神祇。其形象歷經人格化演變,轉為披發仗劍、足踏龜蛇之威武法相,職司蕩魔伏邪、治水禳災。北宋真宗時期因避諱改稱「真武」,至明代成祖朱棣極力推崇,封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敕建武當山道場,使真武信仰臻至鼎盛。
![]()
Lot 201
明 木雕毗盧遮那佛坐像
尺寸:高45cm
估價:150,000 - 250,000 港元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1995年入藏
毗盧遮那佛,漢譯大日如來,為密教法身佛、華嚴教主,象征光明遍照之至高境界。此尊楠木造像呈現宋金時期華北佛教藝術之典型風貌:肉髻低平,螺發間飾髻珠,面龐方圓豐潤,杏眼垂視,臥蠶隱現,雙唇微抿,盡顯內省莊嚴之態。身披通肩袈裟,衣紋流暢如水,雙手結「最上菩提印」——左右拳相觸,雙食指直伸,此印由智拳印演化而來,為宋遼以后華北毗盧造像獨標志。
此像面容深具北方民族特質,肉髻平緩與髻珠突出之特征,見于遼金造像體系,而元明寺院亦延續此風。雖本拍品年代跨度自宋至明,然其造型精髓實源自宋金巔峰時期之美學成就。木雕造像能兼備完整儀軌、精準比例與溫潤材質者,實屬鳳毛麟角。此尊毗盧遮那佛不僅凝聚十至十四世紀漢傳佛教的精髓,更見證華北木雕藝術之傳承演變,極為難得。
貳|見天地
當北魏的風,
吹過佛首的眼梢
專場中,一尊“北魏石灰巖佛首”,是那種讓你第一眼看見,便不自覺屏息的存在。
他的微笑太美了,美得超乎想象。他的面容如此清癯秀麗,雙眉如新月彎弧,細長的鳳眼輕闔,仿佛沉入無盡的禪悅。最動人的,是那唇角微揚的“古拙之笑”。那不是人間的歡欣,而是了悟后的澄明與慈悲。
一千五百年前,北魏的皇帝以佛陀自居,在洛陽龍門的山崖上,鑿窟造像。這尊佛首,或許曾高踞于某座石窟的中央,靜觀世間。想象一下,無數信徒曾跪坐其下,在搖曳的燭光中,仰望著這張臉。他的微笑,曾給予多少迷茫的心靈以慰藉與力量?
此刻,他依舊在微笑。當北魏的風,穿過宋代,穿過港島的海灣,吹拂而過。我們在他面前,看見了那個佛法鼎盛、文化交融的宏大天地。
![]()
![]()
![]()
Lot 220
北魏 石灰巖佛首
尺寸:高36.8cm
估價:2,600,000 - 3,600,000 港元
1.Nagatani Inc,芝加哥,1967年;
2.戴潤齋,紐約;
3.紐約蘇富比,2011年3月22日,拍品編號264
出版:
1.仇國仕,《無盡意》攝影集,香港蘇富比,2018年,圖63;
2.香港蘇富比,《菩提:佛教藝術萃珍》,香港,2024年,頁39-42
此尊石灰巖佛首,面相瘦長,雙眉彎弧如新月,細長鳳眼輕闔,鼻梁寬挺如峰,唇珠微抿含笑,垂肩長耳舒展如蓮,肉髻高聳層疊整齊,整體刀法于剛健中見圓融。石質呈溫潤青灰色,皮殼瑩潤,歷千年風化尤顯從容氣度。本拍品面容特征深具河南龍門地區典型風格,其飽滿體量與內斂笑意構成動人對比,將北魏特有的「古拙之笑」凝于石中,完美平衡材料厚度與審美細膩,實為北魏佛教藝術中兼具歷史深度與收藏價值的標本級珍品。
叁|見眾生
木石有情,皆是慈悲
如果說石造像見的是天地的莊嚴,那么木造像見的,便是眾生的溫度。
一尊“宋代木雕菩薩首像”,將這種溫度體現得淋漓盡致。她頭梳華麗的高髻,面龐豐腴如滿月,是典型的宋人審美。雙眼微睜,目光下視,眼中鑲嵌的料珠,歷經千年仍流光內蘊,炯炯有神。
![]()
![]()
![]()
![]()
Lot 217
宋 木雕菩薩頭像
尺寸:高64.5cm
估價:2,200,000 - 3,200,000港元
1.法國私人收藏,1920年入藏;
2.亞洲私人收藏
注:
本拍品經株式會社パレオ?ラボ放射性碳分析檢測,結果于其斷代相符。
此尊木雕菩薩首像,像首采圓雕技法,面龐豐腴飽滿,雙目微垂,嵌有光澤黑玻璃瞳仁,歷千年仍流光內蘊,尤為難得。眉弓彎弧如新月,額心凹痕原應鑲嵌寶石白毫,唇型豐潤微抿,耳輪垂肩,發髻層疊高聳如云渦。尤為難得者,乃其保存狀態極臻完美:面部雕刻立體感飽滿,刀痕勁健利落,風化皮殼溫潤如玉,木紋肌理因歲月淬煉而顯露行云流水之態,原始彩繪雖剝落殆盡,反成就璞質歸真之美。整體透顯慈悲內省之圣相,展現中國佛教造像藝術之巔峰。
首像驚人尺寸令人震撼,若為完整立姿造像,原應達丈六之巨,屬殿堂級弘規。雖僅存首像,然其恢弘體量與完整保存狀態,仍昭示著北宋佛教藝術的巔峰成就。
另一件“明初木胎漆金男相觀音”,則展現了另一種風骨。
從宋的溫潤,到明的風骨,木石雖是無情物,但在匠人手中,卻化為了承載萬千眾生愿力與情感的慈悲容器。
![]()
![]()
Lot 212
明初 木胎漆金男相觀音坐像
尺寸:高28cm
估價:120,000 - 180,000 港元
來源:德國私人舊藏
此像為極為罕見的男相觀音。以極富張力的「自在坐」姿呈現,右足曲蹲,左足垂踏,右手輕搭弓起的右膝,左手自然垂撐于后。身形頎長勁瘦,胸前肋骨隱現,帛帶于瘦削胸膛下系結,寬袍大袖如流云般自肩臂層疊垂落,衣紋疏朗瀟灑。面容塑造尤具古意:額頭浮現智慧紋,長發披背,眉濃目邃,唇際蓄髭,下頦須須卷曲,通體漆金保存良好,展現明初木雕之精湛工藝。
觀音蓄須垂發,身形勁瘦,肋骨隱現,一派名士風度。他以“自在坐”姿斜倚,神情超然,將早期印度佛教的男性氣韻與明代文人的灑脫不羈,完美融合。在他身上,我們看見的是智慧與逍遙,是“形殘神全”的生命境界。
肆|見自己
一念清凈,烈焰成池
“幻化”專場中,更令人動容的,或許不是最恢弘的,而是那些殘缺的造像。
我們總是在追求完美,追求“全”。可有時,正是這種“殘”,給予了我們更大的想象空間與美學沖擊。它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無情,也彰顯著生命在破碎中依然持有的尊嚴與力量。
凝視這些殘像,我們仿佛照見了自身生命中的種種不完美與遺憾。
正如古人所言:“一念清凈,烈焰成池。” 當我們能以平靜的心去觀照、去接納這些殘缺時,它們便不再是傷疤,而是成了我們生命中獨特而深刻的印記,一如這些造像,因殘而更顯珍貴。
![]()
![]()
![]()
![]()
Lot 216
唐 大理石雕文殊菩薩騎獅殘像
尺寸:高37cm
估價:280,000 - 400,000 港元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1996年入藏
展覽:國際亞洲藝術博覽會,紐約,1999年
本拍品雕琢文殊菩薩舒坐于獅背之姿。菩薩身形豐盈,交足跏趺,胸前瓔珞華美精致,層疊袈裟如流水般垂落,衣褶線條繁復而富有韻律。獅像造型威猛懾人,蜷曲鬃毛如云團緊聚,肌肉張力飽滿,石質溫潤若凝脂,整體呈現唐代雕塑特有的雄渾氣韻,兼具歷史深度與美學高度之典范。
此殘件雕工之精妙、動態之捕捉令人驚嘆。刀法既見剛健力道,又具細膩表現,完美再現盛唐時期佛教造像之磅礡氣象。
![]()
可參照山西博物館藏唐代白石彩繪文殊騎獅造像,見上圖,其衣紋處理與獅像神態與本品頗具共鳴。
![]()
![]()
Lot 207
隋至唐 黃花石雕坐佛
尺寸:高29cm
估價:150,000 - 250,000 港元
1.愛麗絲?龐耐,紐約,1982年11月9日;
2.佛羅倫斯(1920-2018)及赫伯特?歐云(1917-2016)伉儷收藏,編號829;
3.紐約蘇富比,,《云逸雅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中國藝術-佛羅倫斯及赫伯特?歐云伉儷惠贈》,2019年9月10日,拍品編號59
佛像結跏趺坐,右手上舉持蓮苞,左手輕置膝上,身披層疊僧袍,衣褶整飭流暢,背襯圓形頭光,面容慈憫含笑,全像安坐于階式圓座之上,整體呈現莊嚴和諧之相。
本尊佛像與隋文帝開皇十五年(595年)所造之一例極為相近,該例刊載于松原三郎《中國仏を中心として》,東京,仏教彫刻史論:石窟造像以外の金銅像1966年,圖版214。二者皆結跏趺坐于圓形束腰基座,身披層疊厚重的規整衣紋,面容神韻亦相契合。同類帶有規整衣褶與束腰基座之石雕佛像,尚可比較唐顯慶二年(657年)發愿造像,載于喜龍仁,《五至十四世紀中國雕塑》(第二冊),泰國,1998年,圖版368;另見六世紀大理石佛坐像,紐約佳士得,2006年3月29日,拍品編號342。
![]()
![]()
Lot 203
北齊 石灰巖雕半身佛龕像
尺寸:高30cm
估價:80,000 - 120,000 港元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1996年入藏
此佛龕殘件具典型北齊風格。佛陀面龐圓潤,雙眉彎弧,雙眼微垂,嘴角內斂含笑,長耳垂肩,肉髻低平。整體造型飽滿,神情靜謐內省,刀法洗練,展現了北齊佛教造像在吸收外來風格后,所形成的圓融清秀、充滿韻味的藝術特征。
![]()
Lot 202
唐 大理石雕蓮座佛身像
尺寸:高18cm
估價:80,000 - 150,000 港元
1.日本私人收藏,1996年入藏;
2.亞洲私人收藏
此尊佛像身軀端坐于鏤雕蓮座之上,左掌向內撫膝,原右臂應結施無畏印,現為說法之姿。袍服線條如行云流水,巧妙勾勒軀體輪廓。基座鏤雕柱飾精美,蓮瓣飽滿,整體風格優雅自然,充分呈現唐代佛教藝術巔峰時期之美學追求與工藝境界。
伍
幻化之間,澄懷味象
邦瀚斯此場“幻化”,不僅僅是一場拍賣。它更像一次精心安排的旅程,邀我們暫別喧囂,與這些古老的靈魂進行一場寂靜的對話。
在這里,我們見天地之闊大,見眾生之悲歡,最終,是為了照見那個真實的自己。
愿您能走進這個場域,于幻化之間,澄懷味象,汲古啟思。在與這些千年造像的對望中,找到一份內心的寧靜與力量。
![]()
Lot 228
清 十八世紀 德化白瓷觀音坐像
尺寸:高22cm
估價:120,000 - 150,000 港元
來源:巴黎佳士得,2014年6月11日,拍品編號114
此尊德化白瓷觀音呈極富寫實美感之自在坐姿,左腿自然垂展,足尖微露于層疊衣袂之間,右膝弓起承托纖纖玉手。左臂輕倚繡墩,手持如意寶杖,右腕垂搭膝頭,指節柔婉如蘭瓣初綻。頸間瓔珞寶珠精雕細琢,與流暢衣紋相映成趣。通體白釉瑩潤如羊脂,將薄紗質感與肌理曲線刻畫入微,袍袖皺褶如云水瀉地,靜謐面容含笑低眉,青絲盤髻綴以玉簪,盡顯德化瓷塑將宗教神性與人間美學融合之巔峰境界。
![]()
Lot 205
唐 抱子石雕坐獅
尺寸:高18cm
估價:80,000 - 120,000 港元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1990年代入藏
此尊抱子石(礫巖)坐獅雕工渾厚有力。前肢穩踞臺座,身姿前傾,凜然雄踞。頭部鬃毛刻畫綿密,巨口怒張,舌齒分明,兇猛懾人之貌栩栩如生。石體表面卵石斑駁剝落,包漿古樸,別具雅韻。此類抱子石獅像于中國藝術史上屬早期范例,存世稀少。
![]()
Lot 221
清乾隆 局部鎏金銅四臂觀音坐像
陽文「大清乾隆年敬造」楷書款
陰刻「忿怒母瑜伽根本」楷書款
尺寸:高17cm
估價:80,000 - 120,000 港元
來源:2015年購于美國
此尊四臂觀音造像展現乾隆時期漢藏融合藝術之精髓。面相飽含宋韻,雙眉彎弧如新月,眼簾微垂內蘊悲智,鼻梁挺秀如春山疊翠,唇珠豐潤含笑,將宋代文人審美之溫潤典雅,完美融于密教造像之莊嚴法相。
![]()
Lot 213
五代至宋 木雕菩薩坐像
尺寸:高51cm
估價:1,500,000 - 2,500,000 港元
來源:亞洲私人收藏,1995年入藏
此尊木雕菩薩呈現禪定坐姿,右手持蓮莖,左手輕置膝上,袍服層疊垂落,衣褶線條流暢典雅。胸前瓔珞寶飾精雕細琢,面容豐腴飽滿,雙目微垂,唇瓣輕抿,頭戴華麗寶冠,背襯圓形背光,全像端坐于雙層仰蓮基座之上,蓮瓣飽滿挺拔,刀法于渾厚中見精微,整體展現五代到宋時典型北方地區特征。
更多精彩細節
誠邀藏家親臨預展現場!
香港邦瀚斯2025秋季拍賣會
AUTUMN
幻化
中國歷代雕塑造像
掃碼查看圖錄
觀物
閑云山莊閑趣軒藏文房雅玩
掃碼查看圖錄
![]()
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
掃碼查看圖錄
拍賣日程/PREVIEW
預展:2025年10月24–28日
拍賣:2025年10月29日 上午10時
邦瀚斯香港藝廊
香港皇后大道東50號太古廣場六座
(預展地點:2樓;拍賣地點:10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