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在傳統文化中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日子,民間相傳是孔子誕辰日。孔子誕辰的具體日期在歷史上存在爭議。《谷梁傳》記載為 “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后經歷法推算,結合 “三正說”(周正改夏正),最終定為農歷八月二十七日。多地仍保留祭孔傳統,如曲阜孔廟的大型祭典。今天農歷八月二十七日,記住“吃三樣,做一事”習俗,安康順遂過八月!
![]()
一、吃三樣
農歷八月二十七的傳統飲食習俗因地域和文化背景而異,既有與孔子誕辰相關的紀念性食物,也有地方性的特色美食。
1、孔門素肉
孔府菜除了接待賓客的宴席名菜、家人的內宅菜之外,還有一個分支是孔門齋菜,專門為信佛的家人以及前來祭祀的賓客準備的。此菜是齋菜里的一道代表,選普通冬瓜,炸出細軟口感,老做法是粘饅頭渣,配蜂蜜蘸碟,經過改良后用面包糠,將蘸碟換成煉乳、檸檬汁,使其成為一道時尚的美味。
![]()
食材:冬瓜、面包糠、淀粉、雞蛋、檸檬汁、煉乳
![]()
做法:1、冬瓜洗凈、去皮切成片。2、粘勻面包糠,全部都粘好。3、起鍋加油燒熱,燒至五成熱,把冬瓜片放至油鍋中,小火炸制。4、炸成兩面金黃色,素肉成熟撈出控油。5、擺入盤中,蘸煉乳、檸檬汁食用。
![]()
2、神仙鴨子
神仙鴨子是山東名菜,這個菜歷史悠久,相傳在明代時已是孔府名肴。此菜做法復雜,要求嚴格,蒸制時間長,蒸后立即上桌,以保持鮮味,為了精確地掌握蒸制時間,老輩的廚師用“燃香計時”的方法,在鴨子人籠蒸制前開始點燃香,共燃三柱香,即可成熟。
![]()
食材:麻鴨、豬蹄、大蔥、生姜、干辣椒、八角、桂皮、香葉
![]()
做法:1、鴨子整只去毛處理干凈,與3塊豬蹄膀一起開水下鍋。2、往鍋內倒入一大勺料酒,蓋上鍋蓋煮20分鐘撈出;整只鴨子過一遍涼水。3、熱鍋涼油,蔥段、生姜片、干辣椒、八角、桂皮、香葉這六種香料一起下鍋爆香。打成結的蔥段下油鍋炸不容易爛,蔥油拌面中的蔥油也是這么做的。4、倒入適量水,再次放入鴨子和豬蹄。加入一勺蠔油、兩勺醬油;兩勺白糖。5、中火燉煮30分鐘左右連湯一起盛出到砂鍋。6、撒上香菜葉即可食用。
![]()
3、一品豆腐
一品豆腐,是一道經典的特色名菜,屬于孔府菜。此菜白細鮮嫩,營養豐富而為人所喜食。稚嫩的豆腐,經過鹽的入味,再裹以淀粉等物油炸,本已酥香可口,后竟輔以果醬蜜汁。
![]()
食材:家常豆腐2盒、冬菇70克、筍片50克、姜末1/4茶匙、青江菜6顆、蛋皮1張、胡蘿卜40克、蛋清1個、鹽1茶匙、香油1茶匙、太白粉2大匙、 蠔油1大匙、香油1大匙、胡椒粉少許、高湯1杯、鹽1/2茶匙、太白粉水1茶匙、香油1/3茶匙、味霖1茶匙
![]()
做法:1. 豆腐壓干水分,切去四周硬皮,加入調勻之調味料,拌攪均勻。2、冬菇置于溫水中泡發,去老根、雜質、洗凈后與筍同切小丁,加姜末拌勻。3、入炒鍋炒香后,加調味料,拌炒出香味。4. 保鮮膜置于模型上,均勻涂上麻油。 5. 蛋皮切細丁,在豆腐餅上擺一品。 6、再將胡蘿卜切末,撒于豆腐邊。7、入蒸籠中以中火蒸15分鐘取出,以燙熱之青江菜圍盤,并淋上調勻之調味料。
![]()
二、做一事
農歷八月廿七祭孔子的儀式,不僅是對先師的追思,更是對中華文明精神根脈的守護。無論是在孔廟的宏大典禮,還是家庭的簡約儀式中,核心在于以 “必豐、必潔、必誠、必敬” 的態度,將傳統禮制轉化為現代人的精神滋養。通過這一儀式,我們既與歷史對話,也為未來播撒文化傳承的種子,讓孔子的智慧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生。
![]()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