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福元為顧客端上熱乎乎的元宵
![]()
糯米粉像飛雪般飄落竹筐
![]()
韓福元將新鮮制作的元宵下鍋
11月3日,晨光初露,晉源區長巷村的晉祠桂花元宵作坊里,自動石碾機開始勻速轉動。73歲的韓福元——晉祠桂花元宵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如常開啟了一天的忙碌。晉祠江米在碾盤間緩緩流淌,漸漸化作雪白細膩的米粉,濃郁的米香隨之在空氣中彌漫開來。“機器效率高了,但古法的魂不能丟。”韓福元輕撫著剛碾好的米粉,指尖傳來的細膩觸感讓他露出欣慰的笑容。那雙布滿老繭的手,見證了他50多個春秋對傳統味道的執著守護。
匠心獨運守真味
“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這句在晉源區流傳已久的民謠,唱的就是有著兩千年歷史的晉祠桂花元宵。這門起源于漢代的手藝,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地。2023年12月,晉祠桂花元宵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從選米、泡米、碾磨到炒餡、滾制,一顆地道的晉祠桂花元宵要經歷十幾道精細工序。“自從晉祠泉水復流后,咱們的江米品質更好了。”韓福元捧起一把晶瑩的米粒,臉上洋溢著欣慰,“這米要遵循‘一泡、二淘、三晾’的古訓,再用石磨慢慢碾磨,才能留住最地道的米香。”
作坊一角,整齊碼放著早已準備好的元宵餡料。這些方方正正的餡塊,是選用上等核桃、芝麻、花生,配以白糖、冰糖,以及獨家秘制的玫瑰花醬和桂花醬精心炒制而成。“咱家的玫瑰花醬都是用優質玫瑰花,一朵朵精心挑選、腌制出來的。”韓福元輕撫著深褐色的餡料,語氣中透著自豪。這些餡料需要經過數日晾曬,待質地變得恰到好處,才能切成大小均勻的塊狀,用于制作元宵。
在作坊內,自動搖元宵機正勻速轉動。隨著機器的節奏,江米粉一層層均勻地沾在桂花餡表面,餡料在翻滾中逐漸變圓、變大,最終滾成乒乓球大小。雖然采用了現代化設備,但“六蘸六滾”的傳統工藝精髓一道未少,將元宵真正做到了潔白如雪,形似珍珠。
“六蘸六滾,一遍都不能少。”韓福元在手工區演示著傳統技藝,將餡料倒入笸籮,灑水、撒粉、搖動,動作一氣呵成。潔白的米粉如雪花紛飛,餡料在一次次翻滾中漸漸圓潤,最終化作外表圓潤飽滿、內里餡料充實的元宵。
“以前過了正月初五,村里人見面都要問‘你滾了嗎’。”韓福元望著成型的元宵,眼神里透著對往昔的懷念。他輕輕拾起一顆元宵,“潔白如雪,形似珍珠,這才是咱們晉祠人記憶里的樣子。”這份傳承了兩千年的手藝,在晉祠泉水的滋養下,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創新發展拓新途
韓福元的兒子韓偉,也是晉祠桂花元宵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今年初,他在太原鐘樓街開設的晉陽文食體驗店成為展示這門手藝的重要窗口,讓游客在親手制作中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
“配方精髓要保留,但風味要與時俱進。”韓偉介紹,除了傳統的桂花玫瑰口味外,店內還推出酸甜可口的沙棘口味元宵、健康低卡的木糖醇元宵、醇厚濃香的黑芝麻口味元宵,深受年輕人青睞。“一直買這兒的元宵,就為這一口記憶中的老味道。”專程從尖草坪區開車前來購買的殷先生表示。
談及產品創新,韓偉充滿信心:“從原先單一的桂花味,發展到現在的五種口味,我們要讓傳統美食煥發新活力。”
2025年元宵節,這項傳承千年的制作技藝登上了央視元宵晚會的舞臺。在聚光燈下,韓福元手法嫻熟地展示著“六蘸六滾”技藝,雪白的元宵在笸籮中歡快跳躍。韓偉全程協助父親完成這次重要展示。
“做了一輩子元宵,沒想到能在央視舞臺上展示這門手藝。”錄制結束后,韓福元難掩激動之情,“這是對傳統手藝最好的肯定。”
更令人振奮的是,晉祠桂花元宵亮相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展示中華傳統美食的魅力。如今,韓家制作的晉祠桂花元宵已進駐全市20多家商超,與線上渠道共同構建起完整的銷售網絡,預計今年銷量將突破400萬顆。依托完善的冷鏈物流,這份傳承兩千年的味道已香飄大江南北,并正在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攜手同心共傳承
在晉源區,像韓家這樣的元宵作坊有30余家,從業人員500余人,年產值達5000萬元。
2017年,在韓福元的推動下,太原市晉源區晉祠桂花元宵研究會正式成立,為這門傳統技藝搭建了交流發展的平臺,也為周邊村民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在他的帶動下,長巷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元宵制作行列。每逢佳節,街道兩旁制作元宵的作坊鱗次櫛比,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我們不僅自己做,更要帶動鄉親們一起發展。”談及未來,韓偉滿懷憧憬:“我們正探索將晉祠桂花元宵與晉源其他非遺代表性項目深度融合,形成組合優勢。在包裝設計和消費體驗中融入文化元素,讓人們既能品嘗美味,又能領略晉源的深厚歷史。”
夜幕降臨,韓家作坊依然燈火通明。自動搖元宵機的運轉聲與手機訂單提示音交織回響,映照出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的勃勃生機。
“讓這份傳承兩千年的味道走得更遠,是我們的責任。”韓偉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工坊里,新一批元宵正在精心打包,準備將這份承載文化記憶的甜蜜,送往千家萬戶。記者 畢晶晶 攝影 張澍宏
記憶檔案
在晉源,一顆元宵滾過兩千年時光。73歲的韓福元作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用布滿老繭的雙手守護著這門古老技藝。從選米、泡米到滾制,一顆地道的晉祠桂花元宵要經歷十幾道精細工序,其中“六蘸六滾”的絕活更是凝聚著世代匠心。從地方特色到央視舞臺,從傳統工坊到各類展會,這顆凝聚著世代匠心的“元宵蛋蛋”,正以獨特的方式傳承著中華飲食文化的精髓。這不僅是舌尖上的記憶,更是流淌在歲月里的文化傳承。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