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深刻了解汽車產業變革
出品: 電動星球
作者:思為、毓肥
面對零跑 D 系列的開山之作,零跑和消費者似乎都各有各的忐忑。
昨晚的全球首秀發布會上,零跑透露出 D19 車上增程 80 度大電池、1280TOPS 的座艙芯片算力,以及雙腔閉式空懸 + CDC 減振等豐富配置,讓人們期待又擔憂:D19 的價格還會有驚喜嗎?
零跑內部對這種情況早有預料,從宣布 D 系列的存在,到今天早上針對 D19 預售發布會的群訪,零跑汽車 CEO 朱江明和零跑汽車高級副總裁曹力,都在強調 D19 的定價策略與零跑以往產品一致。
對于 D19 的定位,朱江明的說法,是「產品很豪華,價格不豪華,這是零跑一貫的理念和作風,也是一貫堅持」。
![]()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零跑的電動汽車及部件銷售收入為 231 億元,共交付 221664 臺新車,單車收入約為 10.42 萬元,汽車毛利率在 12% 左右,成為新勢力中第二個實現盈利的品牌。
在淘汰賽賽況加劇、在今年品牌與銷量同時得到認可,但淘汰賽賽況正在加劇的當下,D19 究竟會用什么定價邏輯撬動市場?
今早的群訪或許能夠給到我們答案。
本周福利:對話框回復【好運】
可以參與現金紅包的抽獎活動。
![]()
不忘初心
一直以來,零跑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和「半價」兩個字分不開,在以往 B 系列、C 系列上的體現,是「半價 Model 3(參數丨圖片)」、「半價理想」等零跑官方也不避諱的稱號。
較為親民的定價與看齊高端車型的部分配置,讓零跑近兩年展現出愈發凌厲的鋒芒,9 月月交付破 6 萬臺、連續 7 個月蟬聯新勢力銷冠的成績,就是這套方法論效果的最佳證明。
構成零跑當下銷量成績的底色,是其向來以成本定價、重視用戶切實需求的理念,即便在沖高的 D19 身上也沒有改變。
關注零跑 D19 的消費者需要什么,是理解其定價初心的第一步。
![]()
朱江明在今早的群訪中,再一次提到了他對純電和增程未來趨勢的看法:
「我一直說純電一定是未來最大量的方向,增程是那些不缺錢、更高配置的車才會用的一種形態,這是我半年前、一年前一直在很多場合這么講的。」
一個冷知識是,即使是銷量節節攀升的 2025,根據汽車之家的公開數據,零跑也一直是純電車型銷量占比更高的,甚至純電和增程達到了 8、2 開。
以剛剛過去的 9 月份為例,零跑 C10 一共售出 12663 臺新車,其中純電占 10915 臺,占比高達 86.2%。
朱江明在去年 11 月也提到過,增程產品只占整體銷量的 20%,純電是零跑的產品銷量大頭。
他在使用 C16 增程版的時候,這臺純電續航 280 公里的 SUV,發現在打 7 折的情況下,對于北京、上海等這種通勤距離普遍較長的城市用戶而言,充電頻率高,增加了不便。
基于這個邏輯,即使是看似純電優勢不大的大型車市場,零跑的打法依然是「主電輔油」。
青睞 D19 80.3 度電池增程版的消費者,是那些「不差錢,希望多掏 1 萬多塊錢去買一個發動機加增程器」的用戶,他們求的是春節歸家無憂,同時又能保障較低的日常用車成本。
這部分較高凈值人群既需大電池、長續航的實用配置,同時,零跑在群訪中數次強調的「品牌定位沒有變,也不是說推出 D 系列就是高端品牌」,也是這部分消費者更看重務實配置與產品的傾向體現。
擁有 720km 純電版本續航、超 500km 增程版本純電續航、雙腔空懸等配置的 D19,要的就是精準擊中「務實豪華」需求。
![]()
在零跑看來,他們不會去區分豪華和非豪華車型,而是配置的高低、產品的大小存在差別。
D 系列依舊會以成本定價,零跑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成本與豐富的配置之上,給予一個能夠打動的消費者的定價。
曹力舉例稱,零跑既不會為了銷量,將成本二三十萬的車型定價定到十幾萬,擁有與豪華車相當體量的 D19,也不會因此顯著拉高零跑的毛利。
零跑的毛利將「維持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水平」,依舊是 B、C 系列定價思路。
這也呼應了朱江明那句「零跑始終堅持做大眾化的產品,堅持追求不是很高的毛利,我們是靠規模。」
![]()
零跑的底氣,藏在今年上半年的財報中。
2025 年上半年零跑整體毛利率 14.1%、運營虧損大降 96.3%,證明了零跑現有車型定價并非「賠本賺吆喝」,相反,規模效應與成本控制給予了零跑利潤一步步轉正的落腳點。
而這一切,離不開它對全棧自研的堅持。
![]()
自研
零跑實現品價比的關鍵,依舊在于自研。
此前零跑曾提到過的高附加值零部件量產,已經在部分方面實現了突破。
譬如空調壓縮機和座椅都實現了量產,后者的月產量已經達到 2-3 萬臺/月,已經部分替代了供應商,并且空調壓縮機的不良率「遠低于原來的供應商」。
朱江明稱,在自研能力的加持下,零跑的「某個技術一旦成熟,一旦能夠給用戶帶來好價值的時候,我們就會快速上車、快速應用」。
這與 D19 強大的供應商名單并不沖突。
為什么并不沖突?因為整車平臺是零跑自研的、電池包是零跑自研的、輔助駕駛算法是零跑自研的、甚至熱管理、電機、相當一部分 ECU 都是零跑自研的。
昨晚的發布會上,零跑也有其整車自研自造占比達到了 65%,甚至在今年早些時候全新 C11 上市時,零跑曾透露出 500 塊錢以上零部件實現更大范圍自研自造的野心。
![]()
但這并不意味著零跑的零部件,一定要為自研自造讓步,零跑的理念,依舊圍繞著成本與安全展開,這也讓它在部分核心零部件的選擇上,堅持采用知名供應商的產品。
朱江明稱,部分核心零部件零跑也能做,但「投入產出沒那么高,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考慮到安全、可靠性相關一些核心零部件,由有著成熟且優秀經驗的供應提供是更好的選擇。
與此同時,零跑還會與供應商一起進行創新。
譬如零跑和采埃孚聯合開發的電驅和發電機一體化系統,讓電機同時兼具驅動和發電能力;
而在零跑自己也將排氣管集成到門檻梁中,提高集成度,將寧德時代的電芯放到車內,實現布置空間、車身重量等方面的優化。
![]()
供應商與自研自造的結合,是 D19 以大體量、高配置沖高,但同時又能堅持零跑成本定價原則的關鍵。
這是一款足夠「中國」的車——足夠「量大管飽」,因此暫時沒有出海的計劃,中國市場或許會是它目前唯一的戰場,而這個戰場向來不缺優秀產品。
![]()
2026 年的信心
零跑對自己的未來兩年很有信心:能提前完成 2025 年年銷 50 萬臺的目標;
同時,2026 年除了 B 系列、Lafa5 等產品外,還會發布 D 系列的 2-3 款產品、A 系列的 2 款產品,「26 年是零跑整個產品最大的一年」。
截至 9 月份,零跑的 2025 年累計銷量已經達到 39.55 萬臺,若其能一直維持月交付 6 萬臺的成績,最快 11 月份,零跑就能完成年交付 50 萬臺的目標,這也會是新勢力中首先完成年度目標的品牌。
![]()
海外銷量方面,8 月份剛進入德國市場滿 1 年的零跑,已經在德國市場售出 6263 臺新車,進入 2025 年以來,零跑在德國市場的進步明顯。
今年 1-8 月,零跑的德國銷量為 5658 臺,零跑產品的能力、Stellantis 的助力初見成效。
歐洲將會是零跑在中國之外最重要的市場,零跑今年給這個市場設定的目標銷量是 5-6 萬臺,而 2026 年則要在這個數字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已經在歐洲鋪開超 1700 家銷售與服務網點的零跑,正摩拳擦掌。
而在國內,零跑月銷成績的下一個目標,或許是 10 萬臺/月,要達成這一目標,需要更豐富的產品矩陣支撐。
這也就意味著將在 2026 年第一季度上市的 D19 將會是開啟其新一年、新目標征程的首款產品,零跑在群訪上展現出對定價與銷量的信心,能再一次奏效嗎?
我們拭目以待。
(完)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