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閩菜,很多人其實都不是很熟悉,但是說到大名鼎鼎的“佛跳墻”,大家又是如雷貫耳,雖然大部分都沒真正吃過,但是覺得聽過它的大名。
閩菜作為八大菜系,盛名遠揚,但是卻似乎始終固守在福建的山水之間,你很難在江西,湖南,甚至廣東,上海看到閩菜餐館。
![]()
這就讓人疑惑了,明明閩菜這么如雷貫耳,但是為何閩菜卻走不出福建?直到我最近去了福州一趟,品嘗了最正宗的閩菜后我才弄懂:有4個關鍵原因。
![]()
一、很多食材只有福建本地有,外地找不到
閩菜的靈魂,其實就是扎根于福建獨特的山海物產,有些這些特色食材,才有閩菜無與倫比的獨特味道。
但是很多食材只有福建本地才有,外地基本上難以找到,比如在閩南地區,紅蟳是宴席上的明星,非常美味,但是外地卻難以找到同等品質的紅蟳。
再比如閩西的深山里的獨特食材石鱗,這是一種山澗蛙類,肉質細膩如雞,燉湯清甜無比,僅生于武夷山脈的清澈溪流中,外地根本找不到。
因為食材限制,很多特殊的食材只有福建本地才有,去了廣東,去了浙江,根本找不到這樣的食材,所以閩菜一直蝸居于福建省內。
![]()
二、老廚師不愿去外地發展
閩菜的精細,在刀工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福建名菜“荔枝肉”,廚師在制作之前,需要將豬里脊肉切出密密麻麻的十字花刀,深度、間距都有要求。
只有這樣精湛的刀工切配后,油炸后的里脊肉,才會卷曲成荔枝狀,這種刀工非數十年功力不可得。
除刀工之外,烹飪技法要求也很高,一位七旬閩菜老師傅表示:“如今的年輕人根本不愿意花個十年時間去學做菜,我們老廚師也不愿意離開家鄉和家人去外地發展,這就導致閩菜難以走出福建。”
![]()
三、閩菜流派繁多
名義上閩菜是由福州菜、閩南菜、閩西菜三大流派組成,但其實閩菜流派繁多,遠不止這三家,就拿閩南菜系來舉例。
閩南菜系其實又分為泉州菜,漳州菜,廈門菜,以最常見的沙茶面舉例,廈門地區做出來的沙茶面偏甜,漳州的則偏辣;同一道菜做法,配料居然完全不同。
這就導致閩菜各個地方的人們都認為自己的菜肴口感才是最正宗的,缺乏統一標準,讓閩菜在外地人心中難以樹立具體的印象。
![]()
四、口味偏小眾
當今餐飲的主流口味其實是重油重辣,被川菜的麻辣、湘菜的香辣、江西小炒的鑊氣所占據,濃烈的味覺刺激更易征服現代食客。
而閩菜的核心卻是“重湯輕油,原汁原味”,福建人覺得清淡的口味很美味,但是外地人看來卻是味道太寡淡了,甚至食之乏味。
總體而言,閩菜的口感偏小眾,不夠辣,不夠重口味,如今福建本地人都開始吃辣了,在福建江西小炒,川菜,湘菜館越來越多,而本地的閩菜館卻始終難以找出福建市場。
但對于福建本地人而言,自己喜歡吃的那才是最美味的,至于閩菜能不能走出福建,并沒有那么重要。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