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西伯利亞平原秋明州的安蒂平斯基煉油廠遭遇無人機襲擊。這座距離俄烏前線超過2000公里的能源設施,位于地理意義上的亞洲地區。
這是烏克蘭無人機首次跨越烏拉爾山脈,深入俄羅斯亞洲腹地實施打擊。
烏克蘭的遠程打擊范圍不再局限于歐洲部分,俄羅斯170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從理念上已不再存在絕對安全區。
![]()
秋明州的爆炸聲改寫了現代戰爭規則。位于烏拉爾山以東的秋明市,距離烏克蘭邊境相當于從北京到廣州的直線距離。
這片被視為俄羅斯絕對后方的亞洲領土,如今也陷入了戰火。
襲擊發生后,俄羅斯官方迅速作出標準回應,聲稱防空系統成功擊落三架無人機,地面無人員傷亡和火災爆炸。
然而,當地居民在社交媒體上傳的視頻卻顯示消防車呼嘯而過,遠處火光沖天。
更令人擔憂的是,秋明市在遭遇襲擊時甚至沒有拉響防空警報。不是系統故障,而是當地根本沒有預料到敵人能從如此遙遠的地方發動襲擊。
這種心理震撼比實際破壞力更為巨大。
為實現超遠程打擊,這些無人機加裝了350升副油箱,將航程提升至前所未有的2200公里。
飛行途中,它們始終保持50米以下的超低空姿態,利用烏拉爾山脈的地形褶皺規避俄軍雷達探測。
進入秋明州空域后,機身搭載的地形匹配算法精準激活,如同“循著地圖找門牌”般鎖定了安蒂平斯基煉油廠的核心裝置。
烏克蘭采用 “雙軌體系” 進行遠程打擊。一方面通過國產“海王星-D”巡航導彈、“火烈鳥”重型巡航導彈等武器實現本土遠程發射。
另一方面通過特工網絡在俄羅斯境內預置打擊節點,繞過防空密集區。
就在不久前,烏克蘭無人機第三次襲擊列寧格勒州基里希煉油廠,引發熊熊大火。
烏赫塔煉油廠、奧爾斯克煉油廠也先后遭打擊。
這些目標并非隨機選擇,而是俄羅斯能源經濟的“命脈節點”。安蒂平斯基煉油廠年處理能力超過750萬噸,為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地區提供燃料和化工原料。
烏克蘭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通過持續打擊煉油設施,切斷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支柱。
僅在短短幾周內,被打擊或停產的煉油設施累計產能可能超過5000萬噸,這幾乎占到全國煉油能力的一半。
![]()
曾經,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是天然屏障,烏拉爾山脈是不可逾越的地理天險。如今,在無人機這種“廉價遠程武器”面前,廣闊領土反而成了防空的噩夢。
俄羅斯擁有S-400、S-300等先進防空裝備,但這些系統是為攔截戰機、導彈設計的。用來對付小型無人機,既耗費資源又效率低下。
一枚導彈的價格動輒上千萬盧布,卻只能打下一架幾千美元的無人機,這樣的戰法根本無法持續。
俄羅斯的防空系統主要集中在核心區域,而遠東、西伯利亞等縱深地區防御薄弱,成為烏克蘭無人機的突破口。
同時,西方制裁導致俄軍導彈零部件短缺,生產線難以為繼。
美國最近松口,授權烏軍使用遠程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深處的目標。這給了烏克蘭更大的膽子,打擊范圍更廣。
機場、指揮所、油庫、電力節點等都成為潛在目標。
與此同時,俄羅斯簽發秋季征兵令,計劃招募13.5萬人,年齡從18歲放寬到30歲。這表明前線消耗巨大,必須補充新鮮血液。
雙方都在加碼。烏克蘭拿到了遠程打擊許可,就像獲得了更長的矛;俄羅斯則在加固自己的盾,同時征召更多士兵準備持久消耗。
這場戰爭已經從前線陣地爭奪演變為對國家戰爭潛力的全面考驗。
今年5月,俄羅斯宣布在收復庫爾斯克州后,正沿著俄邊境建立安全區。俄武裝力量“北部”集團軍新聞發言人雅羅斯拉夫·亞基姆金表示,
“俄軍正在完成沿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建立安全區的作戰任務”。
然而,秋明州的遭遇表明,在現代戰爭中,傳統的地理安全區概念正在失效。當無人機能夠飛行2000多公里打擊縱深目標時,沿著邊境建立的安全區已無法保證后方設施的安全。
![]()
烏克蘭顯然不滿足于防御,而是主動出擊,將戰場延伸至俄羅斯本土深處。通過前線削弱俄軍有生力量,同時在后方摧毀戰爭經濟根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