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許會遇到這樣一些長輩或者朋友:他們每逢天氣轉涼或者稍微勞累一些,就容易引發咳嗽氣喘,而且還經常反復感冒、得肺炎,或者是其他癥狀都快好了,咳嗽卻一直不好,甚至感覺呼吸很淺,好像氣吸不到肺里一樣。與此同時,他們還會有腰膝酸軟、雙腿發沉、走點路就腳軟乏力等癥狀。
面對這種復雜情況,如果只想著止咳化痰,或者單獨溫補身體,那么情況很難會有所改善。這就像一個需要同時解開兩個環的鎖扣一樣,考驗的是協同作戰的能力,而蘇子降氣湯,正是巧妙解決這一難題的答案。
![]()
蘇子降氣湯是理氣劑,為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載中藥方劑,由紫蘇子、半夏、當歸、前胡、厚樸、肉桂、甘草組成,可以降氣平喘、祛痰止咳,主要針對的是上實下虛之痰喘證,癥見痰涎壅盛、胸膈滿悶、咳喘短氣或肢體浮腫。
知道了基礎信息之后,再來看看來蘇子降氣湯所針對的上實下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上實和下虛,這并非兩個孤立的問題,而是一個整體狀態。
首先,我們來看看上實是怎么回事。這里的實,指的是多余的、不該有的病理產物壅塞在了身體的上部,也就是肺臟。肺主司呼吸,調節著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當痰濕盤踞在肺中,阻礙了肺氣的正常流動,就會使得肺氣不能順利向下肅降,反而被堵得向上沖逆,對應到人身上,就表現為喘嗽、喉嚨里痰聲不斷、胸部感覺滿悶憋脹等一系列癥狀。所以,上實的本質是痰壅氣逆,屬于需要被疏導出去的“邪氣盛”。
那么,下虛又是指什么呢?這個虛,指的是人體的虧虛,具體來說是腎不足。其中腎陽不僅提供著溫煦的能量,而且還可以幫助肺保持吸氣的深度。如果腎陽不足,這時即便肺想正常吸氣,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固攝,就會出現吸氣淺短、感覺氣吸不到底、活動后喘促更甚的情況。同時,也會有腰酸腿軟、雙腳乏力、畏寒怕冷等表現。因此,下虛的根本是腎陽虛衰,納氣無權,屬于需要被溫養的“正氣虛”。
更重要的是,上實和下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會相互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腎陽不足,會導致肺氣難以降下,這就在無形中加重了“上實”的局面;反過來,痰濁壅肺也會損耗人體的正氣,影響到腎的納氣,從而加劇“下虛”的程度。這種上面堵塞、下面空虛的復雜狀況,就是蘇子降氣湯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明白這個方劑的組方思路。
紫蘇子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能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紫蘇子能讓氣機平復,消除阻滯在肺臟的痰濕,而且紫蘇子的藥性相對溫和;半夏燥濕化痰,前胡降氣化痰,甘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調和諸藥,這些都很好理解;但為何用厚樸呢?因為蘇子降氣湯的情況是無力排痰,所以用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的厚樸,加強了排痰的能力;而用肉桂,就是因為肺脾腎陽氣不足,整個人體氣化不利,水道不得通調,津液不得布化,所以聚而為痰,在這種情況之下,就需要用肉桂來溫腎。
還有個當歸的問題,其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乍一看,當歸用的好像有點突兀,但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教授王綿之老先生認為用的是恰到好處,這怎么說呢?王綿之老先生認為:“因為到了這樣的情況,哮喘病都影響到心,病人的大便都不通暢,這有兩個理由,一個是肺與大腸相表里,所以肺氣壅,大腸不通,當歸在其中主要是養心潤肺,加上氣味芳香,可以行氣,對積于胸中的宗氣有推動的作用。”這里只截取一段,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找原文來看看。所以大家知道了吧,當歸一方面是解決大便不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養心。
![]()
我們明白了蘇子降氣湯的組方原理后,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準確地使用它,畢竟再好的方子,也必須用在適合的人身上才行,否則可能適得其反。那么,什么樣的情況最適合使用蘇子降氣湯呢?
首先,最核心的表現是咳嗽和喘促。這種咳喘,通常痰量很多,顏色是白的,質地比較清稀,有時可能呈泡沫狀。而且會感覺胸口有一股氣往上頂,呼吸起來很費力,呼氣相對容易,但吸氣卻感覺深度不夠;與此同時,會伴隨下半身虛弱的跡象,比如腰背酸痛、膝蓋軟弱無力、腿腳容易疲憊,或者整個人精神不振,手腳可能不溫等等;通常會看到舌質比較淡,舌苔是白的,而且看起來是比較水滑或者膩的。
關于如何使用這個方子還要再補充兩點,其一是蘇子降氣湯證不是一下子來的,也就是突然咳喘的情況用是不行的,一定是日久造成了腎虛才可以用的;另外一點是,要確認痰飲的產生跟誰有關系,因為肺脾腎都會生痰,我們要找到根才可以。那怎么找呢?哎,對了,當痰飲病出現腰酸腿疼、腳步虛浮、乏力等情況時才可以確定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蘇子降氣湯的藥性偏于溫燥,是專門針對寒痰的方子,所以它有著明確的禁忌人群,最重要的一點是,它絕對不能用于痰熱或肺熱引起的咳喘。如果見到痰色發黃、粘稠不易咳出、喉嚨痛、口干想喝冷水、身體發熱、舌頭發紅舌苔發黃等情況,這說明體內有熱,用了溫燥的蘇子降氣湯無異于火上澆油。同樣,對于肺腎陰虛導致的干咳少痰,這個方子也不適用,因為會嚴重耗傷陰液。此外,如果是單純的肺氣虛或腎不納氣,而沒有明顯痰濕,也是需要調整思路的,不能簡單套用此方。
在劑型和服用方法的問題上,方中通常會加入生姜和大棗,主要是用來保護脾胃,緩和藥性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方中含有半夏,有毒,所以要注意不要擅自使用。當然,現在也有配制好的中成藥,方便性提高了,但選擇時依然必須嚴格遵循藥品說明書,并且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
接下來,咱們簡單說一個古代醫案來加深印象,這個醫案出自清代魏之琇的《續名醫類案》。
顧芝巖夫人喘嗽半載,臥不著枕,舌燥無津,屢治不應。診之右關尺虛澀無神,此標在肺,而本在腎也。肺為出氣之路,腎為納氣之府,今腎氣虧乏,吸不歸根,三焦之氣出多入少,所以氣聚于上,而為喘嗽口干,不得安臥。《中藏經》云:陰病不能吸者,此也。法當清氣于上,納氣于下,使肺得其清肅,腎復其蟄藏,則氣自納,而喘嗽平矣。用蘇子降氣湯加人參五錢,肉桂一錢,連進三劑,癥漸平。改用金匱腎氣湯,加人參五錢,二十余劑,可以安枕。后因調護失宜,前癥復作,乃委之庸手,純用破氣鎮逆之劑,極詆人參為不可用。病者自覺不支,求少參,不與,遂氣敗而死。傷哉。
這一段翻譯一下就是顧芝巖夫人患有氣喘咳嗽已半年,無法平躺入睡,舌苔干燥毫無津液,多次診治無改善。然后經診察發現是病癥表現在肺,但根本原因在腎。《中藏經》所說“陰病不能納氣”正是此理。所以應當清肅上焦之氣,同時納氣歸腎,使肺恢復清肅的能力,腎恢復封藏之職,這樣氣機自然能夠歸納,喘咳也就平息了。于是就用了蘇子降氣湯,加入人參五錢、肉桂一錢,連續服用三劑后,癥狀逐漸緩解。之后改用金匱腎氣湯,加入人參五錢,服用二十多劑后,已能平臥安睡。但后來因調養不當,前癥復作,家屬轉而求助其他醫生。這位醫生一味使用破氣鎮逆的藥物,極力詆毀人參不可用。病人自覺體力不支,請求稍用人參卻遭拒絕,最終元氣衰敗而亡,實在令人痛心。
這個醫案讀來真是讓人感慨,既看到了中醫辨證的精妙,也目睹了一場悲劇。這位夫人的病根其實就是在腎,前面的醫生之所以“屢治不應”,很可能是只盯著肺了,一味地止咳平喘,忘了去補腎。而咱們這位主角,則先用蘇子降氣湯把壅塞在肺部的痰氣請掃干凈,同時加入人參和肉桂來進行緊急修補和加固,讓腎重新振作起來,這前三劑藥,是急則治其標。待癥狀緩和后,立刻調整戰略,主打緩則治其本,為的是從根本上扭轉體質,所以病人才能“安枕”。
而最后的悲劇,一方面是因為調護失宜,另一方面是因為后來的醫生犯了兩個致命錯誤:一是思維僵化,見喘治喘,用猛烈的破氣鎮逆藥強行壓喘;二是詆毀人參,在病人腎氣大虛的背景下,破氣藥只會進一步消耗本已不足的正氣,而人參是唯一能守住元氣的關鍵。最后,病人自覺不支,需要人參來填補,卻被醫生忽視,最終元氣散盡而亡。
通過這個醫案,大家要知道,首先用中醫來診病一定要有整體觀,要找到真正的根;其次要分階段,先后次序一定要分明;最后,要重視身體發出的警告,一味蠻干,輕視扶助正氣,甚至可能釀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
這張古老的方劑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或許就在于它處理矛盾的智慧。在我們的身體里,像這樣虛實夾雜的情況其實非常普遍。而蘇子降氣湯告訴我們,當身體同時出現看似相反的問題時,關鍵在于分清主次,把握本質,找到那個能夠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點。因此,我們既要果斷地清理威脅,也要耐心地強壯自身,這不僅是從診病的角度來說的,同樣也是生活中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