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38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分鐘
![]()
不知從何時起,一些學校的管理似乎陷入了一種復雜的怪圈。制度文件一本本,各類通知滿天飛,大小會議一個接一個,考核評比更是花樣翻新。校長們忙得團團轉,老師們也被折騰得身心俱疲。可到頭來,大家卻發現,教育教學的核心問題,那些關乎課堂質量和學生成長的根本,被淹沒在了這些繁文縟節里。真正高明的管理,從來都不是靠條條框框去“管”人,而是靠尊重和信任去“激”人。剝開那些華而不實的外衣,學校管理的核心其實很簡單,就三件事:尊重教師、信任學生、聚焦課堂。把這三件事想透了、做實了,學校的各項工作自然會進入良性循環,教育質量的提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1
尊重教師
把他們當成教育的合伙人
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是連接教育理念與學生成長的直接橋梁。一所學校的氣質和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教師隊伍決定的。
(一)少些管控,多些賦權
很多校長習慣于把老師放在一個被監督、被考核的位置上。今天查教案寫得夠不夠詳細,明天查作業改得夠不夠仔細,后天又搞突襲查崗。似乎只有這樣,老師才會好好工作。但這恰恰是對教師專業素養的不信任,也是對教育規律的不尊重。
教育是一項充滿創造性的事業,不是流水線上的標準化生產。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智慧,每個班級的學生都有獨特的特點。強行用一套僵硬的制度去統一要求,只會扼殺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校長要做的,是給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要相信老師的專業判斷,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法。比如,文科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課堂討論和辯論,激發學生的思辨能力;理科老師可以增加實驗探究的比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理解抽象概念。不必規定每節課必須講滿多少分鐘,也不必強求所有老師都必須使用PPT。同樣,對于教案,也應簡化形式上的要求。教案是為教學服務的,是老師自己的“作戰地圖”,只要能有效指導教學,手寫的、電子版的,甚至是思維導圖式的,都應該被允許。與其檢查教案寫得工不工整,不如關心這份教案是否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興趣。
(二)少些檢查,多些支持
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沒完沒了的檢查和評比上,不如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工作生活提供實實在在的支持。這種支持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是專業發展上的支持。學校應積極為教師創造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比如邀請專家到校講座,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學習,或者提供經費支持他們參與課題研究和教學創新。當老師有了成長的空間和資源,他們自然會更有工作熱情,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被認可。
其次是工作保障上的支持。當教師在處理學生問題或與家長溝通時遇到困難和阻力,校長要主動站出來,做他們最堅實的后盾。比如,當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方法產生誤解,甚至出言不遜時,校長應及時介入溝通,耐心解釋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老師的良苦用心,而不是讓老師獨自面對壓力。
最后是人文關懷上的支持。要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難。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體檢,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和團隊建設活動,幫助他們緩解工作壓力。當老師家人生病或遇到突發狀況時,能適當調整他們的工作安排,讓他們有時間處理家事,沒有后顧之憂。
老師在工作中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支持,他們才會真正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教育當成自己畢生追求的事業,而不是一份僅僅用來謀生的工作。
2
信任學生
讓他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現在很多學校的學生管理,還停留在比較傳統的層面:靠制度管,靠說教壓,靠懲罰嚇。墻上貼滿了“不準追逐打鬧”“不準大聲喧嘩”等禁令,大會小會上反復強調各種規定和要求。但這種管理方式,往往只關注了表面的秩序,卻忽略了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內心需求和成長規律。
(一)轉變觀念,相信學生
要做好學生管理,首先要轉變觀念,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向上的欲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要預設他們是調皮搗蛋的“問題學生”,而要把他們看作是正在成長、需要引導和幫助的獨立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潛力,只是表現方式不同而已。
學校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用“一刀切”的標準去要求所有學生。可以開設多樣化的校本課程和興趣班,比如書法、繪畫、機器人、戲劇等,讓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發揮自己的優勢。要堅決摒棄“分數歧視”的觀念。在評價學生時,不能只看考試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在品德行為、團隊合作、創新精神、社會實踐等方面的進步和表現。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是被看見、被認可的。
(二)放手實踐,引導成長
信任學生,更要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學會責任和擔當。學校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支持他們成立各類社團組織,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資源支持。
學生們可以自己組織讀書分享會、科技節、文化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自己策劃方案、分工合作、協調資源、解決問題,這不僅能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更能讓他們體會到付出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當然,放手不代表放任不管。當學生在活動中出現失誤或犯了錯誤時,不要急于批評指責,更不能因此就收回他們的自主權。而是要引導他們冷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從錯誤中學習和成長。這種"試錯"的經歷,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學校和老師要真正走進學生中間,傾聽他們的真實需求和想法。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個別談心等方式,了解他們在學習上的困惑、在生活中的煩惱以及對學校管理和教學的建議。讓管理措施和教學安排更接地氣、更有溫度,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當學生覺得自己被信任、被尊重,當學習和活動變成他們自己的事,他們自然會愿意學、主動學,自覺地遵守規則,維護秩序。
3
聚焦課堂
讓教學回歸育人的本質
無論校園環境多漂亮,課外活動多精彩,學校的核心永遠是課堂。課堂是知識傳遞、能力培養、品格塑造的主陣地,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如果課堂教學搞不好,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一)回歸主陣地,深入一線
校長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抓課堂、抓教學上,而不是熱衷于搞那些華而不實的“面子工程”。很多校長整天忙于應付各種行政事務、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卻很少走進課堂,對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知之甚少。這樣的管理,注定是脫離實際的,也是無法真正提升教學質量的。
校長要帶頭回歸課堂主陣地,深入教學一線。要保證每周有足夠的時間走進教室聽課評課,不僅要聽優秀教師的課,更要聽年輕教師、新入職教師的課。聽課的重點不應僅僅是看老師的教態是否自然、語言是否流暢、板書是否工整,更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思維活躍狀態和實際學習效果。要看課堂是否真正以學生為中心,是否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同時,要抓實教研活動。很多學校的教研活動流于形式,要么是集體備課變成了“一人備課,眾人復制”,要么是評課變成了互相吹捧的“走過場”。真正有效的教研,應該聚焦真實的教學問題。比如,“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怎樣幫助學困生跟上教學進度”等。組織老師們圍繞這些問題共同探討、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開展集體備課、磨課、評課等活動,讓教研真正服務于教學實踐,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困難。
(二)堅守育人初心,摒棄功利化
當前,一些學校的教學存在比較嚴重的功利化傾向,過分關注考試分數和升學率,把教學變成了應付考試的刷題訓練。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也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課堂教學應該回歸育人的初心,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能力,塑造他們的品格。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設計具有探究性和挑戰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合作,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通過結合教學內容講述榜樣人物的故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那些暫時落后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分層教學目標和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課后,要安排老師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逐步跟上教學進度。要鼓勵老師們積極探索和創新教學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方式也在不斷變化。
學校應支持老師們嘗試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情境教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定期舉辦教學創新大賽或教學成果展示活動,推廣優秀的教學經驗和做法,讓課堂充滿思維的碰撞和生命的活力。當課堂真正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當教育真正關注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學校的教育質量提升自然會水到渠成。
學校管理的真諦在于“以人為本”,在于化繁為簡。把老師當合伙人,給他們尊重和信任;把學生當小主人,給他們空間和機會;把課堂當核心,讓教學回歸育人本質。做好這三件事,遠比堆砌一堆制度文件、開展一堆評比活動更有效。校長真心對待師生,他們自然會用最好的狀態回應你,學校的發展也就走上了健康、可持續的快車道。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校長派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2025年11月9日—11日我們在西安不見不散,年度盛會,期待您的加入,歡迎掃碼報名!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高級研修班(科研能力、論文撰寫與成果發表專題研修)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