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到國慶,不少中小學生和家長都在期待:春秋假,是不是要來了?
前不久,在商務部等9部門印發的《關于擴大服務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五方面19條舉措,其中就有:
“在放假總天數和教學時間總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科學調整每學年的教學和放假時間,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相應縮短寒暑假時間”。
也有一些地方,已經率先開始探索實施春秋假:
![]()
近日,23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回答記者提問時更是表示,未來將要下大氣力整治超時學習。
這些調整全國中小學生休假和學習時間的信號表明:讓孩子們能夠有更多時間休息,已經成為了未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而早在開學前,全國多地就已經開始逐步推進普通高中雙休的制度。那么落地效果如何?
據悉,有學校國慶假期不僅暫停雙休,還連續補課;有學校則真的放假,讓學生有了更多休息時間。
![]()
有家長支持孩子周末休息,有家長則坐不住了,到問政平臺投訴:
“為啥杭州市區的高中生就必須要雙休,而其他縣中或者市的高中都可以單休,孩子在家根本沒有自我管理能力。”
有老師有了更多休息時間,有老師反而更累了,周末要么依然要到校到崗,或者在家也要辦公。會被要求周末遠程監督學生自習(如打卡、作業拍照上傳),某班主任吐槽:
“周末要批改200份在線作業,還要回復家長30條私信,比上班還累。”
![]()
雙休落地后,情況或許沒想象中那么簡單。
1
有人自主學習
有人打開游戲
不少人當學生的時候都幻想過,要是學校突然給放幾天假,俺們得玩得多爽啊!
但當雙休真落實了,不少高中生也覺得有點茫然,要不還是去學習?
其實,面對這么突然的變化,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和老師,行動都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的意思,兩極分化也比較明顯。
NO.1
高中生雙休圖鑒:自律vs放縱
自律的高中生們多了雙休,不用上大課和考試,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效率更高了。
閨女高一,雙休以后感覺學習更有動力了,星期六自愿去圖書館寫作業。
![]()
一些地區的高三學生也開始雙休,家長最直觀的感受是“覺得孩子精神狀態好多了”。
以前周末在學校是被迫學習,很多知識課上沒弄懂,有了周末自主學習的時間,心里更輕松了,學的東西更扎實了。
閨女高三,上周開始雙休,明顯覺得孩子精神狀態好多了,利用雙休兩天把自己的薄弱學科下勁補補,這真的是良性循環。
![]()
但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控制好自己,有高中數據顯示,雙休落地后,孩子們的學習安排和休息安排出現了兩極分化:
班級排名前30%的學生睡眠時間增多4.2小時,課外實踐參與率提高65%;
而排名后20%的學生手游時長暴增300%。
NO.2
孩子雙休,家長:放松vs焦慮
已雙休的地區,家長們手忙腳亂迎接孩子回家;一些還沒推行雙休的地區,有家長在考慮自行給孩子雙休,以減輕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
這位職業為高中老師的家長,還打算每個月帶女兒去看一所大學,放松的同時給孩子學習的動力。
女兒高二,上了高中就經常生病,高一結束頭發禿了一大塊,我也是高中老師,準備自己給她雙休了,目前還在和學校爭取中。我想利用雙休讓她自己規劃學習,一個月帶她去看一所大學。
![]()
不過有的家長,就沒辦法像她一樣決定真讓孩子休息。看到孩子沒有自我管理能力,家長真的很難不焦慮。
一邊焦慮成績,一邊放不下手機,據說周末做作業不超過一個半小時,晚上玩手機白天睡覺,催做作業就發飆,返校周測表現不佳,在家一點就炸……
![]()
NO.3
學生雙休,老師:休息VS依然累
不少高中老師紛紛感嘆,從教多年終于體驗到雙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多陪陪家人。
高中老師,從教8年,終于體會了一次雙休,感覺朋友圈的老師學生們都好開心,有出去玩的,有好好陪孩子家人的。
![]()
圖源:網友@I'm just beautiful
不過,也有老師依然很累、甚至更累了。
有學校沒有真正雙休:
我們領導說雙休就是一周休滿24小時,我越來越不懂中文了。
![]()
有些學校甚至提出,可以直接交罰款,就是不能讓學生雙休。
![]()
圖源:網友@艾笑曦之學霸養成記
老師依然很累:
只是不讓老師進班,但是強制要求到崗還會查崗,還不如上課呢。
就是假的雙休,周六日上自習,其實就是周測。
![]()
哪怕有真正的雙休,老師甚至更累了:
因為雙休,教師需在更短時間內完成相同知識容量;
周末要遠程監督學生自習,還要“自愿”開設周末線上答疑,既不計算課時費,又變相占用休息時間。
雙休落地后,學生、家長、老師都慢慢呈現出兩極分化。有人更開心了,有人更累了。
而這種分化,從大家一開始對雙休的看法,就可見一斑。
2
中學生雙休
大家都有一肚子話要講
雙休落地后,隨著不同學校、不同家庭、不同學生的不同適應情況,關于如何看雙休,大家都憋了一肚子話要講。
NO.1
卷時長不如高效率、好身心
雙休政策推行后,有不少贊同的聲音。
一位家長在社交媒體發表長文,表達了對高中雙休改革的支持。
她的孩子入學高中半年后,因為緊張的課業安排和短暫的休息時間,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脫發痘痘、失眠甚至生理期停滯的健康問題。
一月一次假期,把孩子全權托管給學校,她認為這樣的疲勞戰術,未必能帶來好結果。
我曾與副校長座談,建議改為兩周一接,但校長表示許多家長認為這樣太麻煩,尤其是非市區居民。
我不禁想問,家長們真的忙到半個月都抽不出半天時間來接孩子嗎?或許有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長時間留在學校就能提高成績,但我們應該反思,是否真正理解了家庭教育的意義?
一味地疲勞戰術持續壓榨學生的健康和精力,未必能帶來好結果。
![]()
圖源:網友@minmin
一位同時作為母親和高中老師的網友,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比起一味地卷學習時長,勞逸結合才更有效率,學習效果更好。
我是80后媽媽,我也是一名高中老師,我全力支持周末雙休,讓孩子在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學習的時候才能學習。
![]()
另一位家長認為,“雞娃”不如“雞自己”,支持雙休,是因為想擁有健康樂觀的孩子。
![]()
一些已經高中畢業的年輕人表示,曾經在高中的自己,如果吃好睡好,甚至連知識點在課本多少頁哪個位置都能記住,但是每天5點起11點睡覺后,上課也只想睡覺,即使成年后也還是對那段時間耿耿于懷。
![]()
還沒有雙休的時候,很多高中生只能把自習課用來補覺。回憶起高中,就像是大家都在拼體力,體質差的學生只能一直受苦。
![]()
在內卷的壓力之下,學生們的周末早就比大人還要忙碌和勞累,常年待在學校,休息時間被壓縮到最短,甚至沒有情緒發泄的出口,很容易造成心理健康問題。
![]()
更有網友一針見血,連成年人都不愿意996,卻還有人強迫未成年人早七晚十一周無休。
甚至對996的打工人來說,辦公環境至少是舒適的,高中生們卻還要站著早讀、小跑吃飯。
![]()
一位來自高考大省河南的高中老師,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在和孩子們的接觸中,她對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無比心疼。
每次有孩子哭著跟我說不想活了,真的感覺很心疼,本來成績能上一本的孩子因為抑郁癥,半年成績退步到剛過本科線,可能這些并不只是雙休能解決的問題,但我們能怎么辦呢?總得改變一下吧?
![]()
NO.2
雙休讓學習差距越拉越大?
也有網友認為不能小看雙休兩天,堅持雙休是對學習時間的長期擠占。
在河北衡水,更是有一位家長怒斥雙休,認為這是“胡搞”。
不要小看雙休兩天,以前每周放半天,現在每周放2天,三年下來要少200多天的上課學習時間!按目前一個月上課21天算,三年下來少上課10個月!
任何一個想學習的人,知道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人都能體會到高中時間是不夠用的吧,看著自己還有多少題不會做,看著自己分數提高的太慢都挺著急的,現在還要雙休?
![]()
圖源:網友@小紅薯6592240F
還有家長認為,雙休的時間,一部分家庭可以通過課外活動填補時間空白,但條件較差地區的學生卻可能因為資源匱乏進一步落后。
![]()
他們提到,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做到自律,雙休會加重學生的兩極分化。
![]()
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回家后的教育產生擔憂。
孩子在家不肯學習,自己也不會教育,以往外包給學校和老師的孩子,突然要自己來管。
![]()
他們焦慮自己無法帶好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感受到挫敗和不習慣,甚至有些家長覺得,這是學校把負擔甩給了自己。
![]()
圖源:網友@芷瀾
有些家長則是把雙休當作“正常應有的”學習時間,表達對學習時間減少的擔憂。
于是我們看到,在雙休落地兩周后,有人害怕它停止、又恢復到過去的狀態,雙休只是長期的亂紀元中偶然的、短暫的恒紀元;
有人不想它持續,擔心它只是孩子成長中一段以后回過頭來看,甜蜜但后悔的時光。
3
從全局看雙休:
對無邊界內卷拉下“剎車”
當下嚴重的內卷風氣、學歷焦慮和優績主義,都讓大家頭腦里的弦繃得太緊。
內卷的時代,高中生們受到前所未有、越發加重的優績主義壓迫,長期壓抑下心理問題頻出。
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做題機器,而是塑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
就這一點來看,已有很多學校發出了“反內卷”的信號。
恢復雙休只是一個開始,目前多個省份已經提出,準備取消高中早晚自習,保障學生正常作息。
![]()
圖源:網絡
當然,始于雙休,卻又不止于雙休,反內卷也并不是目的。
教育改革的目標,更多的是讓每個人找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去學自己學的,做自己想做的,不必因為單一的社會評價標準而焦慮。
也能讓更多的人在累了的時候想休息就休息,不必因為沒有學習而感到“浪費”。
![]()
圖源:網絡
只有學生、老師、家長都從時間焦慮和內卷思維中解放出來,教育才能真正回歸本質。
當然,雙休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的過程。但從目的本身出發,它是利好學生長期發展的。
周末雖然不長,但學生可以在這段時間去看喜歡的電影、動畫片,和家人一起去一個地方露營、旅行,或者只是睡一個懶覺。
那些被歸還的周末不是時間的空白,也不是光陰的虛度,而是讓麥苗拔節的生長期。
只有在這些閑暇而自由的時光里,孩子的自我才能真正生長出來,成為有主體性的個體。
參考資料:
[1]新聞哥:幫不上孩子的家長,只懂反對孩子雙休
[2]男孩派:雙休落地首月,學生出現兩極分化:最吃虧的,是哪種孩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