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昨日(11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2026年的放假安排。與往年不同,2026年春節將在2月15日(農歷臘月二十八)至2月23日(農歷正月初七)放假調休。這意味著,2026年春節將迎來9天超長假,成為史上最長春節假期。隨后,“史上最長春節假期”相關話題迅速沖上多平臺熱搜,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上游新聞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從僅能返鄉吃頓年夜飯的3天假期,到如今從容安排返鄉、出游的9天長假,春節假期的變遷如同一面鏡子,不僅承載著億萬人對團圓的期盼,更折射出我國節假日政策從整齊劃一到個性包容的深刻變革,一起來看看。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春節3天假期出爐
1949年12月23日,原政務院發布《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以下稱《放假辦法》),規定了全民放假的節假日共7天,包括元旦1天、春節3天、勞動節1天、國慶節2天。春節的假期最長,這一規定奠定了我國春節假期制度的基礎。
![]()
1960年,人們在北京廠甸春節市場選購玩具。新華社
上世紀五十年代,春節成為宣傳國家政策的重要時機,幾乎每年春節文藝活動都有固定的主題,比如1953年的婚姻法宣傳。工農聯歡和軍民聯歡,則是這一時期的兩種重要形式。
“春運難”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出現。1954年,國家首次明確春運時間為春節前后一個月,鐵道部成立春節旅客輸送辦公室,晝夜值班。
上世紀八十年代:春晚見證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開放后,因特殊歷史時期停滯多年的春節等節假日,又恢復了正常。1979年1月,部分省份宣布恢復春節放假。1980年起全國恢復舊制,即重新施行政務院于1949年12月發布的《放假辦法》。
春節放假制度全面回歸后,“春運”難題隨之而來。據統計,1988年,有88萬人是在火車上站著回鄉過年的。安全過年、平安回家等口號,也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的。
這時候,春節期間文娛活動全面展開。電視節目不僅增多而且題材豐富。1983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
![]()
1990年天津年貨市場上,顧客們購買桂順齋的糕點,用于節日饋贈親朋好友。新華社
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外新奇商品,時髦年貨是半導體收音機、磁帶錄音機。年飯能湊齊12道菜了,孩子為能穿上新衣服去走親訪友討紅包而興奮不已。
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流行的“三件套”,是縫紉機、洗衣機和彩電。人們住進了單元房,逢年過節開始貼春聯。在娛樂活動方面,“看著春晚過大年”成為時尚。有了現場直播的春節晚會,形成了節前“搶購”彩電的熱鬧景象。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黃金周”概念初步成形
雖然按照《放假辦法》,每年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都只有三天法定假日, 但在實施過程中,由國務院辦公廳提前(前一年的11月或12月)下發通知,通過上移下借前后周末某日,形成每年三個、每個七天(多至八天)的全國性長假。1999年國慶、2000年春節和勞動節三個假期,均以調休方式湊為七天長假,“黃金周”這一概念初步成形。
2000年國慶長假,史上第一個名正言順的國慶黃金周正式啟動。
![]()
2024年2月17日,游客走出北京故宮博物院。春節假期,北京旅游市場呈現火爆態勢。中新社
同樣,春節黃金周也緊隨成形。較之傳統的“宅”過年,開始有人選擇在春節黃金周出門旅游。
![]()
今年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節假期最新數據。新華社
今年2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春節假期數據: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游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全國出游人次和總花費再創新高。
1999年至2024年:法定假期“3變4”,除夕終于“轉正”
針對與春節放假最為密切的《放假辦法》,國務院分別于1999年、2007年、2013年、2024年進行了4次修訂(修改),春節假期也進行多次調整。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春節法定假期由沿襲幾十年的3天變為4天,除夕幾進幾出,終于在2025年“轉正”成為法定節假日。
![]()
1999年正月初一,在山東某地農村,孩子們給家中老人拜年。新華社
1999年,國務院修訂《放假辦法》,將全民放假的節假日調整為10天,其中勞動節、國慶節假期分別增至3天。春節三天假期是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不在法定假日里。
2007年,國務院再次修訂《放假辦法》,將春節假期調整為除夕、正月初一、初二。除夕被正式納入法定節假日。
2013年,國務院第三次修訂了《放假辦法》,將春節假期恢復為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被“踢”出了法定節假日。
2014年春節假期從初一開始,這也在網上引起一番“論戰”。有網友表示,從正月初一開始放假,這代表可能除夕夜就要在趕回家的路上過,年味兒被沖淡了很多。也有網友認為,即使除夕被排除出法定節假日,事實上很多單位也會提前到除夕就讓員工回家,等于多“賺”了一天假期。
2024年11月12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全體公民法定節假日增加2天,即農歷除夕、5月2日。增加后,春節放假4天,即除夕、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此次修改,將除夕再次納入法定節假日。報道稱,近年來,除夕主要靠調休或者靈活休假進行保障。除夕是全體中國人看重的傳統節日,此次將除夕納入法定節假日,通過制度化方式保障大家更好團圓過年,更好享受傳統節日。
2025年:“史上最長春節假期”誕生,能否延續仍待定
11月4日新華社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2026年的放假安排,2026年春節將在2月15日(農歷臘月二十八)至2月23日(農歷正月初七)放假調休。這意味著,2026年春節將迎來9天超長假,成為史上最長春節假期。事后,“史上最長春節假期”相關話題迅速沖上多平臺熱搜。
![]()
2026年春節假期,連休9天。中國政府網
報道稱,2026年假期總天數上并沒有增減,但拼湊出了連續9天的“史上最長春節假期”。其中,農歷臘月二十八和除夕兩天均放假,這樣大家在大年初一之前,至少有兩天假期可以準備年貨或者出行。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表示,“春節是大家最看重的傳統節日,相比于2025年除夕放假一天的安排,2026年春節臘月二十八和除夕均放假,可以讓大家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無論是出行還是采買都可以更從容。”王琪延提到,這個安排是基于前后周六周日布局所調整的,未來是否能夠延續還無法確定。
有網友提出疑問,“史上最長春節假期”有沒有可能成為未來假期安排的常態?王琪延表示,當前假期時長的把控較為合理,在滿足民眾需求與保障生產之間實現了平衡,是結合中國現階段實際情況作出的制度安排。然而他也提到,當前通過調休延長假期的模式并非最優方案。
“未來,隨著我國人均GDP提升和生產效率提高,我們可能不再通過‘前借后挪’的調休方式,讓它(假期)自然形成。”王琪延指出,此次春節假期延長也可視為一次重要的政策嘗試。若該調整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其經驗或將為未來其他節假日的優化調整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上游新聞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經濟日報、澎湃新聞、北青網、紅星新聞、九派新聞、東方早報、海報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