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多個未動工的安居房/人才房/共有產權房轉為公租房/保租房的消息傳出,讓一些想要買安居房的家庭期待落空了。
據不完全統計,有以下幾個項目:
1、光明區:光晟工業園項目,之前規劃有15120平方的共有產權房和6480平的公租房,現在全部改為21600平公租房。
2、龍崗區:橫崗街道,四聯社區茂盛片區城市更新單元,原來是規劃有安居型商品房24460平方米,現在轉為租賃性保障房。。
3、龍崗區:平湖街道,新南-鵝公嶺地區01-03地塊項目,原來規劃有2000套安居房,現在轉為了公租房。
4、龍崗區:南灣街道,李朗地塊保障性住房項目,原來規劃1600套福田房源安居房+400套龍崗房源安居房,現在轉為公租房。
就這四個項目,已經有大幾千套安居房/人才房轉為租賃性保障房了。
那么,這個轉變說明了什么呢?
一、保障房體系從“售”到“租”的轉變
在2023年8月,深圳就明確表示不再批新的安居房、人才房項目,這兩年深圳一邊配售在建的安居房和人才房,一邊推出了保租房,同時公租房的配租人群更傾向于低收入家庭。
這些改變都說明,深圳的保障房體系真正開始并軌,開始從“售”到“租”的轉變,優先解決大家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問題。
二、快速增加租賃住房供給
很明顯,相對安居房來說,不管是公租房還是保租房,建設和管理流程都更加單純,能夠更快地增加租賃房源,解決三十多萬輪候庫中低收入家庭的“燃眉之急”。
畢竟買不起房的家庭,還有租房需求,租金相對賣房的總價雖然很少,但是見效快,而且是一個長期可循環的過程。可以長期穩定地解決住房問題。
三、收緊“可售性保障房”的供給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安居房不建了,可以改成“配售型保障房”呀,都是可以出售的,感覺更合理。
為什么不改成售保房呢?因為從這兩年可售性保障房的認購情況來看,銷售數據并不理想,特別是位置偏的,以及體量大的樓盤,去化率沒有想象的高。
本來還有幾個大體量樓盤安居房等著清庫存,如果再增加價格更低售保房,就更不好賣了。
物以稀為貴嘛,供應的少了,大家都搶起來,反而能更好賣。
因此后面的售保房大概率也不會像近兩三年的安居房這樣大量供應了。
![]()
四、安居房輪候庫家庭該怎么辦呢?
一是要認清形勢,以后是“租售并舉,以租為主”;
二是調整買房策略,要么趁著現在還有部分安居房,人才房房源,有合適的就抓緊上車;要么等價格更有優勢但是產權約束更多的售保房;或者就干脆買偏一點的商品房。
三是可以先認租保租房或公租房,再慢慢選要買的房,這樣壓力也不會太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