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新紀元,用有趣故事解讀餐飲與美食,分享美食人生。
導讀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發現,街邊的面包店越來越冷清了。
曾經,新鮮面包的香氣是許多人難以抗拒的誘惑,那剛出爐的面包捧在手里,溫暖踏實又美味,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只是從櫥窗前匆匆走過,甚至連推門而入的欲望都沒有了。
![]()
以前大家看到面包店都忍不住想去逛一逛,而如今大家都是選擇避而遠之,為什么如今大家不愛去逛面包店了呢?
對此,有網友評論道:“你去看看面包店的價格就明白了”,這句話背后,是消費者面對如今面包消費的無奈與失望。
![]()
1、一個巴掌大的面包要20。
走進任何一家商場或街邊的面包店,你會發現價格標簽上的數字令人咋舌,普通面包動輒二十元起步,帶點肉松、奶油等配料的三四十元也不稀奇,甚至有些“精品”面包價格直逼六七十元。
這不是錯覺,根據數據顯示,過去五年間,面包類產品的平均價格上漲了約40%,一個巴掌大的小面包售價20多元已成為常態,而這份價格在幾年前足以買到一個用料扎實的大吐司。
![]()
2、買面包就像開盲盒。
如今面包店的品質更是讓人一言難盡,同一家店,同一款面包,口感卻時好時壞,完全取決于當天是哪位師傅制作。
有一次買到的榴蓮包餡料充足,第二天再去買同樣的產品,卻幾乎吃不出榴蓮味,二十多元買一個面包,卻要承擔‘踩雷’風險,這讓人很難接受。
這種品質的不穩定性讓消費者逐漸失去了對面包店的信任,當高價不能換來穩定的高品質,人們自然會用腳投票,轉向其他更可靠的消費選擇。
![]()
3、性價比極低。
如今,大家隨便找個面包店,進去隨便買兩三個面包就要七八十塊錢,還不如去餐館吃頓實實在在的飯。
當一份三明治的價格相當于一份快餐套餐,當一個小面包的價錢能買一個辣椒炒肉,消費者不得不重新思考面包這種食物的價值所在。
畢竟,面包本質上是由面粉、水、酵母等基礎原料制成,其成本與最終售價之間的巨大差距讓人難以接受,面包店提供的往往只是零食,卻標出了接近正餐的價格。
![]()
4、消費者更加理性。
如今的消費者正在變得理性,他們不再輕易為“氛圍感”和“精致生活”的營銷話術買單,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實際價值和自己的真實需求。
社交媒體上,越來越多人分享自己的“省錢心得”和“極簡生活”體驗。其中,“少買面包店面包”成為許多人的共識。
自己在家做面包、尋找平價替代品、轉向傳統面點等等,大家正在用各種方式應對面包店的高價策略。
當我們去面包店,花費上百塊的價格,買了一堆好看但不好吃的面包時,大家都會覺得上當受騙了,都會覺得不值這個價。
普通的面包兩三塊錢一斤,至少能夠做四五個面包,而我們去面包,花10倍以上的面粉價格,買到的卻是一個巴掌大小的面包,人們不禁想問:到底是誰偷走了面包的良心?
最后麻煩大家點個贊支持一下,非常感謝!
如果你愛看美食,愛看餐飲故事,歡迎關注我們
與君共勉
嘗遍中國美食
游遍千山萬水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當成了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