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餐飲陷入預制菜輿論風波
引發公眾對餐飲行業菜品制作方式
消費者知情權的討論
近日,不少媒體記者到國內多個城市的西貝門店后廚進行探訪直播,展示其菜品的制作過程時,暴露了一些菜品的問題。
有網友在直播視頻中發現,西貝后廚員工用漏勺在下水道(地漏)撈殘渣,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
記者注意到,一段視頻中,員工用不銹鋼漏勺疏通下水道,漏勺上沒有明確的用途標識。另一段視頻顯示,下水道一旁的操作臺上,鍋里放著一個不銹鋼漏勺,與疏通下水道的漏勺相似。
14日,西貝客服稱,公司已關注到上述視頻,將核查此事。客服解釋,根據要求,西貝的門店會有專用的疏通地漏的清潔工具,貼有專用標識,專人保管,禁止有第二用途。門店一般不會選擇用漏勺清潔地漏。視頻中涉事門店可能選擇的是用漏勺作為地漏清潔工具,選擇的工具和操作不規范。
![]()
一旁鍋里有個相似漏勺
記者以消費者身份隨機詢問了一家西貝門店。西安某門店店長稱,每個門店確實有一個專門的工具清理洗碗間的下水道(地漏)。下水道口有濾網,飯菜渣堆積后,需要用工具清理。這個工具和廚房制作食物的工器具有區分,它有專用標識,固定的存放位置和使用區域,“我們門店的下水道清潔工具是一個圓柱形的大杯子。”
西貝暫停后廚開放
“羅永浩”套餐下架
9月14日下午消息,據新浪財經,今日中午12點55分,西貝在內部平臺發布通知,暫停門店后廚的參觀。一位門店店員表示, 主要為了保證后廚的正常運營。
此外,該公司已通知部分門店,此前推出的西貝“羅永浩”套餐下架。西貝鄭州中原區一家門店工作人員表示,媒體記者可在周內工作日提前咨詢門店,是否可進后廚參觀、拍攝和直播,但進入后廚參觀拍攝需要持健康證。
西貝此次開放后廚,主要是為了回應近期關于其廣泛使用預制菜的爭議。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親自回應,否認使用預制菜,并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國370家門店允許消費者參觀菜品制作過程。
被曝使用轉基因大豆油
門店:涉事產品已停用
此前用于煮員工餐
有媒體在直播過程中發現,西貝使用的其中一款油為轉基因大豆油,隨即引發外界熱議。
14日,西貝廣州某分店廚師長表示,此前確實有使用轉基因大豆油,但主要用于員工餐。媒體報道后,目前門店已經將這款大豆油更換為非轉基因大豆油。
該廚師長介紹稱,西貝兒童餐主要使用某品牌精煉一級非轉基因大豆油,“已經用了好幾年了”。至于其他菜品的用油,廚師長稱如果沒特殊要求一般會用豬油。
到底什么才是預制菜?
2024年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其中明確:預制菜也稱預制菜肴,是以一種或多種食用農產品及其制品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調味料等輔料,不添加防腐劑,經工業化預加工(如攪拌、腌制、滾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調味料包,符合產品標簽標明的貯存、運輸及銷售條件,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預包裝菜肴。
哪些食品不屬于預制菜?
從菜肴屬性看——
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面包、漢堡、三明治、比薩等主食類產品不屬于預制菜。此外,連鎖餐飲企業廣泛應用中央廚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門店配送的凈菜、半成品、成品菜肴,應當符合餐飲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不納入預制菜范圍。
預制菜定義中強調“加熱”或“熟制”后方可食用——
加熱是指將食品加熱到可食用狀態的過程,即針對已經預加工熟制的產品在食用前的簡單復熱。熟制是指經炒、炸、烤、煮、蒸等將食品熟制的過程,即在預加工階段并未完全熟制,需要徹底熟制后方可食用。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不屬于預制菜。
來源:新華日報、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