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首發文章,抄襲洗稿必究!)估計在不少人印象里,蒙古是個水資源非常緊缺的國家;
![]()
世界兩大內陸國
畢竟蒙古國土不僅中俄兩個大國包圍,也地處亞歐大陸內部,是僅次于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國土面積達到156萬平方公里;
由于距離海洋較遠,難以受到暖濕氣流影響,蒙古氣候非常干旱,降水稀少,全國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而干旱的氣候,又讓蒙古境內遍布著遼闊的戈壁,據統計,蒙古全國有70%的土地面臨荒漠化威脅;
![]()
蒙古荒漠化區域分布
種種一切,似乎都在向人們傳達著一個信息,那就是,蒙古非常缺水。
那么,蒙古的水資源真的很緊缺嗎?
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意外,蒙古的水資源相當豐富。
全城探秘想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大家介紹:
1.蒙古雖然是個內陸國,但其北部卻分布著大量的河流,雖然高達88%的河流都是內流河,但也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太平洋甚至北冰洋水系,比如克魯倫河就通過黑龍江匯入了太平洋;
![]()
色楞格河最終匯入北冰洋
而蒙古第一大河流色楞格河,更是通過貝加爾湖、安加拉河與葉尼塞河連通,是名副其實的北冰洋水系河流,其全長達到1480公里,流域面積94.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則達到300億立方米;
這是個什么概念?
我國北方地區的世界大河黃河,年徑流量雖然有580億立方米,但真正入海的水量也就300億立方米左右;
要知道,黃河流域可是生活著數億人,而蒙古全國人口也才352萬。
![]()
蒙古中北部河流眾多
而蒙古全國河流總數則高達6767條,長度加起來達到6.7萬公里,年徑流總量則將近400億立方米,可以說,即使只有這些河流水量,蒙古的水資源就完全夠用了。
2.除了河流,蒙古境內的湖泊更是讓全城探秘“眼紅”!
包括第一大湖泊烏布蘇湖以及第一大淡水湖庫蘇古爾湖在內,蒙古的湖泊總面積達到1.6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其國土總面積的1%,其中有80個湖泊面積在4-100平方公里,而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湖泊更是達到16個;
![]()
蒙古部分湖泊分布
單看這些數據,也許不少人還不覺得有什么稀奇的;
那是因為,你可能不知道蒙古第一大淡水湖庫蘇古爾湖的“含金量”有多高!
庫蘇古爾湖面積約2760平方公里,乍一看,跟我國的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以及巢湖等五大淡水湖相比,并不占優勢,然而,其平均水深卻達到138米,最大水深更是達到262米,導致其蓄水量高達3800億立方米;
![]()
庫蘇古爾湖與我國五大淡水湖對比
這個蓄水量,別說五大淡水湖了,哪怕是我國所有的淡水湖加起來,也比不上。
只不過,一座水資源如此豐富的寶庫,卻因為地理位置太偏僻,距離俄蒙邊境線僅20公里,距離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卻將近800公里,導致至今仍在安靜的蒙古西北部而“默默無聞”,但凡能拿出很少一部分開發利用,恐怕都會讓全世界不少國家眼紅。
![]()
庫蘇古爾湖
3.即使蒙古氣候最干旱的南部戈壁地帶,也分布著豐富的地下水;
蒙古原本就氣候干旱,而南部與我國接壤的戈壁地帶尤甚,年降水量甚至只有50-100毫米,不過蒙古高原整體地形是向南傾斜,所以當地雖然降水少,蒸發量大,但漫長歲月中,地層下卻積蓄了相當豐富的地下水;
這些地下水大多來自1000-35000年前,含水層深度約4-350米,歷史上,蒙古高原一直人口稀少,并且以游牧民族為主,所以這些地下水并未被利用,至今仍保存完好,開發潛力巨大。
![]()
蒙古南部的戈壁也分布著豐富的地下水
也正因如此,蒙古的水資源總量高達1920億立方米,其中河流與湖泊水資源1800億立方米,地下水120億立方米,其水資源總量在全球所有國家中排在第22位;
作為一個人口僅352萬的內陸國,蒙古的水資源之豐富,不僅非常難得,也更加讓全城探秘“眼紅”。
那么,為啥蒙古會給人以非常缺水的印象、甚至造成全國70%的國土都面臨荒漠化問題呢?
全城探秘認為有兩個原因:
第一,蒙古絕大部分的水資源都集中在其國土北部,甚至是俄蒙邊境區域,而其人口雖然稀少,但卻大部分都位于首都烏蘭巴托;
![]()
庫蘇古爾湖距離烏蘭巴托遙遠
就像全城探秘在上面提到的,蒙古第一大淡水湖庫蘇古爾湖,水資源不可謂不豐富,但距離烏蘭巴托卻有將近800公里;
“遠水不解近渴”啊!
水資源分布跟人口分布的“錯位”,是個大問題。
第二,蒙古基礎設施落后,自身又沒啥基建能力,導致其國內不僅缺乏大型水庫等儲水設施,無法解決水資源的季節分布不均問題,同時也缺乏運河、水渠等調水工程,難以解決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問題。
![]()
蒙古南部的戈壁
對此,蒙古顯然也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早在2004年就批準了一個“北水南調”工程項目;
根據全城探秘查到的資料,這項調水工程的北端起點位于俄蒙邊境的蘇赫巴托爾,南端則位于中蒙邊境的扎門烏德,工程總投資高達150億美元,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一,是在蘇赫巴托爾的色楞格河修建一座高150米的大壩,不僅能夠發電,還能攔截河水形成一座水庫;
![]()
蒙古“北水南調”工程
其二,則是修建一條從水庫到扎門烏德的長達1100公里管道,從而實現“北水南調”。
理論上來說,這個“北水南調”工程相當完美:
一方面,蒙古高原原本地勢就向南傾斜,完全可以通過地形上的南北高差,實現北水“自流”南調;
另一方面,水庫的修建,可以解決蒙古缺乏蓄水設施的問題,水電站,則能解決蒙古的用電問題,而從蘇赫巴托爾到扎門烏德的管道,又能解決蒙古南部戈壁區域的缺水問題;
![]()
蒙古南部的銅礦
要知道,蒙古中南部雖然氣候干燥,但礦產資源儲量卻非常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高達1620億噸,銅礦儲量也達到3600萬噸,比如額爾登特銅鉬礦,就是亞洲最大的銅鉬礦,此外蒙古的稀土礦儲量同樣也位居世界前列,等等;
我們都知道,礦產資源的開采,水是個大問題,通過“北水南調”,蒙古巨大的礦產資源開采潛力才有可能真正被釋放,這對蒙古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
![]()
蒙古煤炭資源開采及外運
由此可見,蒙古的“北水南調”工程,無論從哪方面看都非常有價值。
但還是那個問題,蒙古基建能力太差,根本負擔不起如此龐大的基建工程啊!
怎么辦?
蒙古的辦法,是拉上中國一起,借助我國強大的基建能力來實現這一工程。
![]()
其理由其實也很有說服力;
1.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北方面臨著嚴重的沙塵暴問題,每年春季,沙塵幾乎能籠罩我國整個北方大地,這些沙子,有相當一部分來源蒙古南部的戈壁;
![]()
而蒙古則希望通過“北水南調”工程,改善其南部戈壁地帶的生態環境,一旦區域內有了足夠的水資源,蒙古就能實施“綠墻防護林帶計劃”,不僅可以遏制其全國70%的國土面臨荒漠化的趨勢,也能夠減少吹向我國的沙塵暴。
2.過去數十年,我國北方地區人口迅速增加,同時經濟也在快速發展,無論生活用水還是工業、商業用水都大幅增加,而我國北方地區原本水資源就不寬綽,進入二十一世紀更是面臨嚴重的緊缺問題;
![]()
蒙古通過“北水南調”工程,可以將其水資源調入我國北方
蒙古的想法是,其“北水南調”工程將水引到中蒙邊境的扎門烏德后,還可以進一步向南引入中國的西北、華北以及東北地區,從而讓我國北方地區也能用上“蒙古水”。
怎么說呢,這可是名副其實的“曉之以理,動之以利”啊!
而蒙古彼時也是很有效率,說干就干,2004年才批準了“北水南調”工程,2005年6月就在我國設立了“蒙古國自然資源部北水南調工程中國辦事處”,同時還舉報了一場盛大的“北水南調”新聞發布會,對工程進行介紹和宣傳;
![]()
蘇赫巴托爾地處俄蒙邊境
只不過,這項工程攔截的可是色楞格河的河水,而色楞格河最終匯入了貝加爾湖,所以項目難免會對貝加爾湖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俄羅斯對此不可能無動于衷;
而我國更是早在2003年就開工修建南水北調工程,并在2013年實現通水,北方用水緊張問題因此大幅緩解;
兩個因素,導致蒙古的“北水南調”工程高開低走,后來也沒了下文,但即使如此,蒙古的水資源之豐富,卻能通過這項工程可見一番。
![]()
中蒙俄大運河
不管如何,全城探秘還是非常看好這項工程,如今各方面形勢跟二十年前早已大不相同,中俄在遠東地區的合作日益密切,也許在未來某一天,不僅蒙古“北水南調”工程能迎來開工契機,甚至很多人設想的從俄羅斯貝加爾湖向南穿過蒙古,最終連通我國的中蒙俄大運河項目,也未嘗不能實現;
加油!(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