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業潛水表的譜系中,勞力士(Rolex)以一條清晰且遞進的技術脈絡,定義了從“水鬼”到“鬼王”,再到極限規格的 Deepsea Challenge 的完整階梯。1953年,勞力士推出了第一枚潛水腕表 Submariner,將1920年代研發的蠔式表殼防水技術引入水下世界,開啟了品牌深入海洋的制表歷程。還不清楚它們的功能及規格差異嗎?
![]()
今日美洋海購bouluxury將循序漸進地梳理每一款潛水表的定位、關鍵技術與佩戴建議,絕對是初入勞力士世界的必讀懶人包,趕緊一起看下去。
勞力士“專業潛水表系列”差異一篇解析
勞力士水鬼:Submariner(1953年推出)
勞力士水鬼:Submariner Date(1969年推出)
勞力士鬼王:Sea-Dweller(1967年推出)
勞力士鬼王:Deepsea(2008年推出)
勞力士終極鬼王:Deepsea Challenge(2022年推出)
勞力士專業潛水表怎么選?
勞力士專業潛水表常見問與答
勞力士水鬼:Submariner(1953年推出)
![]()
Rolex Submariner 是現代潛水表的標桿。1953年問世時便確立了當代潛水表的標準——蠔式表殼、旋入式底蓋與表冠、清晰易讀的時標與指針,以及可計時潛水的單向旋轉外圈。早期型號實現了100米(330英尺)防水,經過數十年的演進,現行版本已達到300米(1000英尺)防水,并引入了抗刮的高科技 Cerachrom 陶瓷字圈和發光效能更持久的 Chromalight 顯示,顯著提升了工具表的可讀性與耐用度。
![]()
作為“無日歷顯示窗”的純粹款式,Submariner 保持了盤面的對稱性與簡潔視覺,適合從入門玩家到專業潛水者的各類人群,也是許多表迷收藏家的第一只勞力士。中文昵稱“水鬼”源于其出色的水下性能;黑圈、綠圈、藍圈等不同顏色的陶瓷表圈,則讓它在功能之外具備強烈的辨識度與文化符號性。如果你追求一款“從潛水到正裝皆能駕馭”的萬能運動表,Submariner 是最穩妥的選擇。
勞力士水鬼:Submariner Date(1969年推出)
![]()
1969年推出的 Submariner Date 在經典架構上增加了實用細節。它延續了300米(1000英尺)防水、單向陶瓷表圈與夜光顯示功能,但加入了日期顯示窗與放大鏡(Cyclops),使其在通勤、差旅、辦公等日常場景中更加便利。材質選擇也更豐富:從蠔式鋼到金鋼雙色(Rolesor),甚至純貴金屬款式,進一步強化了“運動表 × 正裝”的跨界屬性。
![]()
設計上因其表面的放大鏡略顯不對稱,但也因此形成了極高的品牌辨識度;功能方面,1969年推出時最初防水深度為200米(660英尺),十年后的1979年提升至300米(1000英尺),與無日歷款式并駕齊驅。如果你希望在一只腕表上同時擁有潛水工具的可靠性、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與更高的造型可塑性,Submariner Date 是平衡之選,也是“一表走天下”清單中的常勝款。
勞力士鬼王:Sea-Dweller(1967年推出)
![]()
當潛水從娛樂走向專業作業,問題不再只是“能潛多深”,還包括“如何安全返回”。1967年問世的 Sea-Dweller 專為飽和潛水(Saturation Diving)設計:首次引入專利排氦閥(Helium Escape Valve),在減壓過程中自動釋放滲入表殼的氦分子,避免內壓過大導致鏡面脫落或機芯受損。
![]()
Sea-Dweller 的防水性能從早期的610米(2000英尺)提升至現行的1220米(4000英尺),并且遵循勞力士的嚴格標準,實際測試深度會超過標示深度的25%。與法國專業潛水公司 Comex(Compagnie Maritime d’Expertises)的長期合作,使該系列在高壓艙、海底居住計劃等真實任務中反復驗證。設計語言上,Sea-Dweller 仍延續經典潛水表的語法,但整體更顯剛健、尺寸更大,加上日歷窗上方的放大鏡,進一步提高了日期的易讀性。如果你注重“專業潛水的安全陪伴”與“極端環境下的可靠性”,Sea-Dweller 是直接而明確的選擇,也是“鬼王”稱號的起點。
勞力士鬼王:Deepsea(2008年推出)
![]()
2008年登場的 Rolex Deepsea 將 Sea-Dweller 的專業性推向極限。其關鍵在于 Ringlock 系統:由高強度合金壓力環、厚約5毫米的拱形藍寶石鏡面與 RLX 鈦金屬底蓋組成的三件式承壓結構,使防水能力達到驚人的3900米(12800英尺)。按照勞力士的品牌準則,每只表的測試深度需高于表面所示深度的25%,相當于必須在4875米(16000英尺)的深度進行壓力測試,確保安全無虞。
![]()
功能上,單向陶瓷表圈具60分鐘刻度,整體涂覆 Chromalight 夜光材料以應對深海黑暗;佩戴方面則以44毫米尺寸、Glidelock/Fliplock 延展機制,靈活適應潛水衣的厚度。外觀除了經典黑盤,還有向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深潛壯舉致敬的 D-Blue 漸變盤面版本。如果說 Submariner 是全能型、Sea-Dweller 是專業型,那么 Deepsea 則是極限型:它將機械腕表的物理邊界推向人類水肺潛水難以到達的深處,是工程美學與可靠性的集大成之作。
勞力士終極鬼王:Deepsea Challenge(2022年推出)
![]()
Deepsea Challenge 可謂將“實驗型時計”正式推向量產的里程碑。其設計靈感源自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隨潛水艇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深達10908米(35787英尺)時所佩戴的原型裝備。2022年問世的量產版本采用輕盈而極度堅韌的 RLX 鈦(5級鈦合金)打造50毫米大尺寸表殼與表帶,通過材質革新與結構優化大幅減輕重量,同時完整保留“Ringlock 系統+排氦閥”的承壓核心,將防水性能推至驚人的11000米(36090英尺)。
![]()
這是少數以“深潛器工作環境”為邏輯設計的腕表:在自由潛水、載具潛行乃至高壓艙測試中都能保持精度與結構穩定。設計上延續專業詞匯、移除放大鏡以確保鏡面強度與可視性,整體風格更偏向工具本位。對大多數人而言,Deepsea Challenge 是象征意義大于實際需求的“旗艦工程表”。它存在的價值在于將機械潛水表的物理極限清晰地標定并推向極致。
勞力士專業潛水表怎么選?
![]()
若以“需求層級”來挑選:
追求日常百搭與經典之美,首選 Submariner;
需要日期顯示與更貼近日常通勤的便利性,推薦 Submariner Date;
面向專業作業與風險管控,Sea-Dweller 值得信賴;
講究工程極限與話題辨識度,非 Deepsea 莫屬;
想擁有“技術終點”象征的收藏者,則會鎖定 Deepsea Challenge。
無論你是辦公室里的“桌潛”族,還是真正馳騁深海的專業探險者,理解這條自1953年一路延展至今的技術階梯,才能在美學、功能與情境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腕間伙伴。
勞力士專業潛水表常見問與答
![]()
Q1:為什么 Rolex Submariner 會被稱為“水鬼”?
A1:“水鬼”這個昵稱源于 Submariner 優異的潛水性能,黑、綠、藍圈等不同版本更衍生出“黑水鬼”、“綠水鬼”等稱呼,成為表迷之間的共同語言。
Q2:Sea-Dweller 與 Submariner 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A2:Sea-Dweller 專為“飽和潛水”設計,搭載排氦閥門,可承受1220米防水深度;而 Submariner 防水深度為300米,設計更偏向專業與日常兼顧。簡單來說,Sea-Dweller 更“專業”,Submariner 更“百搭”。
Q3:Deepsea Challenge 是否適合日常佩戴?
A3:Deepsea Challenge 以 RLX 鈦打造,具備驚人的11000米防水性能,但表殼直徑達50毫米。因此,這款表更多承載的是象征意義與收藏價值。對多數人來說,它是展示勞力士工程極限的旗艦之作,而非日常最佳選擇。
source:Rolex,Copying @fehk.cn & WeChat ID:CDFHK19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