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物名稱
《藝術傳播研究》
期刊介紹
《藝術傳播研究》(雙月刊),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藝術類中文學術期刊。辦刊宗旨為: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辦刊方向,刊載藝術學及相關各門類藝術研究領域與傳播領域融合發展的創新理論和研究成果,促進藝術與傳播的互動與發展。主要欄目:理論新探、影視研究、音樂研究、學術視野等。
刊物級別
AMI擴展(2022版), CSSCI擴展版(2023-2024), 維普收錄, 萬方收錄, 知網收錄, NCPSSD(國哲社文獻庫),不收版面費,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投稿方式
1、投稿方式:郵箱投稿
2、出版日期:雙月刊,逢單月10日出版。
3、不收版面費
投稿指南
1.稿件原則上應為藝術傳播類題材的研究性學術論文,并符合本刊宗旨。來稿務必齊、清、定,具有首發原創性,無知識產權糾紛。稿件內容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作者和單位署名須無爭議。謝絕一稿多投。
2.來稿建議使用電子版,以Word工作文檔格式(*.docx或*.doc)發送至本刊唯一投稿電子郵箱。請將文檔作為附件(Attachment),并令郵件標題包括“投稿”一詞(若無此詞,則無法收到自動回復)。
3.來稿正文篇幅原則上在8000至15000字之間;標題應具有高度概括性(鼓勵同時提供作者自擬的英文標題);較長的稿件可以使用多級小標題,但盡量不超過三個層級;請附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至8個中文關鍵詞。學位論文或其他長篇文稿請按上述要求自行刪節、修訂后再投送。
4.凡引用、參考他人文獻,不管是否使用引號,均須詳細注明準確出處。著錄項目除作者(編者、譯者等)、標題外,期刊文章還須標明刊名、期次、頁碼,著作還須標明出版者、出版年、版本、頁碼等,報紙文章還須標明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互聯網文獻還須標明網站名稱、所在頁面的完整網址
5.對擬用稿件,本刊將以電子郵件方式在四個月內答復。若逾期未收到本刊對稿件的意見,作者可視為退稿并自行處理,本刊恕不逐一退稿。
往期收稿方向及文章題目參考
隱藏的工具:從演員的神經機制
到具身實踐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中的身心觀在西方演員身體訓練中的傳播表征
中國的西部影視空間生產與國家形象建構
“原型批評”視域下中國動畫電影的形象塑造及國際化路徑探索
早期中國民族題材電影的認知轉型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構(1949年以前)
“閔式”二胡傳播符號的建構--音樂聲學視域下閱惠芬音響資料再審視
論絲路樂舞東漸與北魏平城時期樂舞藝術影像樂評:音樂評論的模式重建
野性的潛能:從生命本體到人類世感知
當代藝術中的植物轉向與植物思維
中華傳統藝術當代傳承的制度體系引論
文化生產與消費的符號動能--基于符號學視角的考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