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榜單不再受關注,但仍有一定參考意義。
根據克而瑞和中指院剛公布的1-8月房企銷售排行榜,操盤金額在1000億以上的房企,有五家。從這個維度看,它們屬于第一陣營。
它們分別是保利發展、綠城中國、中海地產、華潤置地、招商蛇口。由于統計口徑差異,榜單權益銷售金額有所不同,我們就不去跟合約銷售額一一比較了。
放在中報的聚光燈下,五強的含金量就十分懸殊了。
今年上半年,華潤置地營業收入949.21億元,中海地產832.19億元,保利發展1168.56億元,綠城中國533.68億元,招商蛇口514.85億元。
雖然保利是后二者營收的一倍,但至少它們都保持在500億以上,說得過去。
房企賺不賺錢,終究要看利潤。
華潤置地歸母凈利潤118.8億元,同比增加16.21%;
中海地產歸母凈利潤為85.99億元,同比減少16.62%;
保利發展歸母凈利潤約27.1億元,同比下降63.47%;
招商蛇口歸母凈利潤14.48億元,同比增長2.18%;
綠城歸母凈利潤為2.10億元,同比下跌近90%。
華潤從中海手里搶走了“利潤王”的位子,它的經常性業務(包含經營性不動產及資管業務、輕資產管理和生態圈要素型業務)核心凈利潤就達60.2億元。
頭部房企各有各的難言之隱。保利發展雖然銷售額和營收都是行業第一,但歸母凈利潤卻只有27.1億元。
中海地產歸母凈利潤下滑,中期未能守住第一,但它的表現與行業大勢是相符合的。
招商蛇口雖然凈利潤獲得正增長,但歸母凈利潤只有14.48億元。
綠城中國剛剛換帥,雖說上半年的財報主要反映的是過去的經營成果,但區區2億元的凈利潤,多少有點不給新領導面子——這個數字,創下綠城中國自2006年在港交所上市以來最低中期凈利潤紀錄。
綠城中國將之歸因為結轉和計提。也就是說,它還在為庫存買單。
深究起來,是少數股東拿走了絕大部分。綠城中國期內凈利為12.11億元,但是,非控股股東權益拿走了10.01億元的凈利潤,占比83%。而去年同期,該比值為38%。
8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采取有力措施鞏固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從7-8月的市場情況看,我們不敢說樓市仍在加速下探,但至少,現在還沒有看到明顯的止跌勢頭。
樓市是不是底部,以及底部有多長,誰也說不準。但從龍頭行動看,不管是補庫存需要還是從前瞻性判斷出發,它們認為現在是買地的時候。
今年上半年,保利發展仍然拿地最猛,新增26個項目,總地價509億元,權益占比87%。而去年同期僅新增12個項目,拓展成本126億元。
中海地產新增17宗地塊,權益地價為401.1億元。
華潤置地上半年新增土地儲備148萬平方米,獲取項目18個,權益投資322.8億元。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新增土地均位于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線核心城市。
招商蛇口上半年新增16宗地塊,總地價約353億元,權益地價約為21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招商蛇口同期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是負的,-20.06億元,去年同期為12.88億元,公司的解釋是:房地產項目銷售同比回款減少,購地款同比增加。
與營收和利潤相比,綠城中國拿地在五強中最為激進。
上半年,綠城新增項目35個,總建筑面積約355萬平方米,權益土地款36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135%。其中有些地塊的溢價還比較高。
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第二季度末,綠城中國的凈資產負債率分別為:52.0%、62.6%、63.8%、56.6%、63.9%。在房企降負債為主基調的當下,綠城的這種上升曲線有點扎眼。
這說明,綠城中國還在追求(相當)規模的路上。一手擴規模,一手降負債,很難平衡。如果四季度市場止跌回穩,甚至回升,綠城明年就會有比較好的收成。
必須說明的是,從房企結轉結算一般規律看,上半年情況并不一定能代表全年。如果九十月有幾個熱銷大項目,銷售額就會增長較多;同樣,如果之前有一批項目在年底能結算,營收和利潤就會再上臺階。
這種市況,誰都不輕松。雖說基本沒有出險之憂,但頭部房企的日子也是戰戰兢兢的。
★★攸克近期文章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