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黃山市境內有一條路,串聯黃山風景區、宏村、西遞三處世界遺產,被稱為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它是安徽省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標志性工程,是“交通強國”試點項目,旨在串聯世界遺產資源、提升旅游體驗,并推動區域經濟與文化協同發展。10月下旬,大皖新聞記者對這條路進行了探訪。
讓游客看得清進得暢
黃山市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起點始于黃山區黃山景區南大門,沿205國道經湯口鎮寨西、岡村,休寧縣藍田鎮儒村,過儒村后沿S476省道至塔川村,宏村鎮,再沿著G530國道至石山,沿S479省道經西遞古村落,終于西遞葉村。該風景道于2020年5月21日開工,2021年1月31日完工。
![]()
黟縣塔川景區。殷平/攝
經過升級改造后的風景道,全線工程設施良好、路況質量優良,平縱相適、舒緩相間,路面平整密實,標線、指路牌等交通安全防護設施齊全規范,路側邊溝與自然水系連接暢通,路基、邊坡防護設施亦突出地域特色,與周邊自然和人文景觀相融合,既保證行車的安全舒適,又能體驗山區駕駛的獨特樂趣,讓更多游客“看得清”“進得暢”。并且對外交通十分方便,途經G205、S476、G530和S479四條普通國省干線,并與G3、S42、G0321、G56等高速相通直達,為進一步強化大黃山區域聯動,促進長三角一體化,發揮交通優勢。
據介紹,風景道沿線設有8處生態景觀憩息地、1處觀景臺,還設有廁所及5處港灣式停車帶、2處道班驛站等旅游配套服務設施。
“三棵樹”成網紅打卡點
“三棵樹”是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沿線設置的一個文化展示點,現在已成為熱門的“微景區”打卡點。
“三棵樹”微景區位于休寧縣藍田鎮儒村村,因有三棵年齡均在250年以上的苦櫧樹而得名,被稱為“皖南一絕”。景區還有一座明代的石拱廊橋,很有歷史滄桑感。道路改造提升前,“三棵樹”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結合“最美麗風景道”建設,鋪設草坪 100 平方米,修葺河塝 150余米,新增游客休息區 1 個、步道 50 余米及1個免費停車場。
![]()
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穿過“三棵樹”微景區。殷平/攝
儒村村黨總支書記吳志軍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因風景道帶來的交通便利,引來很多人到三棵古樹下拍照打卡,使得這里成為網紅景點。這里人氣最旺的時節是夏天。人們來這里除了拍照打卡,還要玩水。石拱廊橋下的河叫夾溪河,是新安江的源頭水。
大皖新聞記者看到,夾溪河有幾十米寬,現在是枯水期,河床全是粗碎石子。據吳志軍介紹,夏天豐水期,這里水清、流速緩慢,每天有二三千人來這里玩水,使得這里的民宿一房難求。目前,儒村的民宿有30多家,有不少是青年還鄉開辦的,也有招商引資過來的高檔民宿。有的民宿一個夏季就能掙十幾萬。
在免費停車場,大皖新聞記者遇到一位從河北張家口自駕來的游客劉女士。她說是從浙江湖州自駕,準備到宏村的,路過此地,覺得風景好,就停了下來。下車一看,這里的山川溪流,太美了。她準備在這里停留幾個小時,享受一下這里的自然風光,再出發到宏村。
塔川景區轉向“體驗經濟”
從三棵樹微景區沿風景道開車約20分鐘,便到了賞秋看紅葉的大熱門景點黟縣宏村鎮的塔川村。塔川村背倚高聳云端的黃山西南余脈黃堆山,遙對碧波蕩漾的十里奇墅湖,地處宏村景區至黃山風景區必經之路,一直以來因秋季紅葉景觀聞名遐邇。
為了讓游客進得來,出得去,黟縣一方面通過“外聯”打通全域循環,向上爭取資金建成1.5公里生態漫游步道實現人車分流,串聯起盧古、塔川、胡村、橫山等周邊村落,有效緩解了景區交通壓力。另一方面堅持“內通”破解停車難題,通過“硬件升級+智慧管理”改造核心停車場,新增100余個標準化車位,有效緩解景區旺季停車“一位難求”的困局。
![]()
經過黟縣塔川及盧村的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殷平/攝
據宏村鎮塔川村鄉村推介官張琴、塔川駐村工作隊員汪胡穎介紹,為了讓游客玩得盡興,塔川村今年打造了多個景觀節點,如稻田音樂劇場,將邀請民間歌手駐唱;農耕文化展示長廊、紅葉科普館等。游客來塔川觀賞紅葉之余,還可以觀看音樂會;吃村宴,就是吃當地的特色菜;割稻,塔川有上百畝金黃的水稻等待收割。游客可免費割稻,體驗豐收的快樂。
據介紹,塔川景區2024年接待游客總量達3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當地各類創新業態的不斷培育有效增加了游客停留游玩時間,推動旅游消費結構從“門票經濟”向“體驗經濟”的轉型。
民宿產業也蓬勃發展。目前塔川村有72戶經營民宿、農家樂等,提供了300余個就業崗位,村內民宿年經營性收入超4000萬元,形成了極具本土特色的“塔川民宿群”。
推動黃山旅游走向全市域
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有效串聯起沿線的黃山、宏村、西遞、太平湖等著名景區串成線,以及眾多的奇山秀水、鄉村田園和文化遺存等旅游資源,讓更多游客進得來、進得暢,推動黃山旅游由幾座山、幾個知名景區走向全市域。
世界遺產旅游風景道以路網和資源的雙重有效銜接,挖掘出鄉村旅游的更多可能和潛能,真正發揮公路交通“一路通,百業興”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交通與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主要有:
游憩產業。沿線有眾多景點及驛站,配套水電、安全監控等基本設施,滿足自駕游客深度體驗需求。當地政府依托世界遺產道整合住宿、景點門票及餐飲優惠,年服務游客超20萬人次,帶動周邊收入增長25%。
農業及鄉村經濟。風景道沿線增設售賣集市,打造“徽味市集”,展銷黃山毛峰、徽墨酥、香榧、貢菊等本土特產,引入直播電商等銷售方式,實現“線下體驗+線上訂購”一體化服務。其憑借獨特的旅游資源吸引眾多游客,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助力鄉村經濟。
![]()
休寧縣五城鎮星洲村237國道上的龍灣橋。殷平/攝
研學(攝影+繪畫)產業:世界遺產道串聯黃山、宏村、西遞三大世界遺產,吸引眾多高校學子參與研學、寫生、畫作、攝影等,推動教育研學一體化發展。
旅游+夜間經濟新業態:通過燈光設計,提升風景道沿線的夜間景觀,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沿線諸多景點推出夜市、夜間文化演出等活動,豐富夜間旅游產品,激活夜間經濟。
大皖新聞記者 許大鵬 殷平 通訊員 郭霞
(安徽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