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老白第191篇原創筆記
前言
網上有種觀點:
職場中年人最大的痛苦是:卷又卷不贏,躺又躺不平。
很多時候,明明單位環境不差,待遇也過得去,但每天工作都覺得哪里不對勁。繁瑣的流程、重復的勞動、無效的加班,更會讓人精疲力盡。
很多人以為,規章制度、企業文化是內卷根源。工作20年后,我才發現: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中層管理者,才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01 管理者和員工,本就沒共同目標
《周易》有句話演變后流傳至今: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但在單位,中層管理者和基層員工的核心目標,本質上就存在差異,又怎么能協同一致?
中層關注的是如何向上呈現業績,從而獲得認可與晉升;而員工更關注如何高效完成具體工作,獲得回報與成長。
這種目標的錯位,讓中層在領取任務時,往往優先考慮如何讓自己的部門“顯得出彩”,很難思考如何讓員工執行更順暢、更高效。
即使在員工看來不切實際的目標,他們也會站在自己立場,為了個人利益而盲目承接,很少去探究路徑是否正確,資源是否合理。
等任務到了員工手里,員工就像蒙著眼睛拉磨的驢,拼命轉圈,卻不知道磨盤上到底有沒有糧食。
這種共同目標的偏差,使兩個本該同心協力的圓,只能短暫相交,甚至只是相切一瞬間,便各自遠離。
02 管理者不會干,又只會讓別人干
馬云曾在演講時指出:
態度友善但業績平庸的“大白兔”式管理者,可能會壞了一窩人;而不給力的中層領導者,則會壞了一鍋粥。
其實很多單位,“外行領導內行”幾乎是必然選擇。我也向來認為,只要領導找準定位,這就是理想的管理模式。
而我們最怕的管理者,莫過于:自己不會干,卻偏偏擅長指揮別人干;自己不懂行,卻最敢否定專業意見。
他們大多沉迷于自己的領導崗位,又忽視了定目標、做規劃、優化流程、培養下屬、提供保障等真正的管理職責。
更可怕的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和控制力,這類管理者熱衷于制造虛假繁忙。
嚴抓考勤、頻繁開會、要求提交各種報表和方案,看似忙忙碌碌,卻根本抓不住重點。
以為讓員工多加班、多努力就能做出成績的中層管理,就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的真實寫照,也是無數職場內卷的根本起源。
03 管理者的失能,才是最大的風險
《三國演義》中,馬謖被委以重任卻一意孤行,街亭一戰直接導致首次北伐功敗垂成,更讓孔明的隆中對戰略徹底破產。
如果這個案例應用在職場,我覺得:
當戰略方向正確,基層執行得力,中層管理的失能就是最大的風險。
要知道,管理者的失能遠非個人問題,更是一種系統性風險,成為:
決策執行的脫節層。中層管理本就是承上啟下的關鍵點,如果無法理解上級意圖,又缺乏轉化為具體行動的能力,必然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團隊士氣的破壞者。優秀的員工大多無法忍受無能的管理;即使能力普通的員工,也會因錯誤的管理方式而感到不被信任,逐漸消極怠工。
企業文化的腐蝕劑。努力不如站隊、實干不如表演之類的負面信號,大多源于中層管理的不當行為,價值觀的扭曲,就是對企業文化的歪曲。
現實中無數案例值得警覺:一個不稱職的管理者,風險巨大卻常被低估,造成的負面影響,更會像漣漪一樣擴散,侵蝕團隊的根基。
寫在最后
管理,本質上是一場關于責任、認知和成長的修行。
中層管理者的能力邊界,更能決定團隊的發展上限。
與其抱怨內卷,不如早點明白:
組織的活力,在于各司其職;團隊的能力,在于上下同心。
畢竟,工作的意義是創造價值,而非無謂消耗生命。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