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急性冠脈綜合征發作、冠脈三支血管嚴重堵塞,往往讓急危重癥患者陷入“救命”與“少遭罪”的兩難境地。如今,隨著微創技術在急診心臟手術中的成熟應用,這一困境被有效破解。
近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外科二病區夏東升副主任醫師等專家,連續為兩名冠脈多支血管嚴重病變的急診患者,成功實施微創小切口冠脈搭橋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迅速,7天內均順利出院。
“以前總聽說心臟搭橋要‘開大刀’,沒想到現在這么小的切口就能救命!”看著術后3天就能下床活動的妻子吉女士,家屬難掩激動。
今年42歲的吉女士突發胸悶、胸痛,劇烈的痛感如巨石壓胸,伴隨惡心乏力,連吃飯、走路都成了奢望。當地醫院檢查后給出“病情復雜,需上級醫院進一步診治”的建議,家屬連夜驅車將吉女士送往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
急診檢查結果讓所有人揪心:吉女士被確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2級,更棘手的是,其縱膈與盆腔還存在腫物,病情遠超介入治療范疇,唯有心臟搭橋手術才能阻斷病情惡化。
“患者冠脈三支血管均嚴重堵塞,需搭建4支血管橋,且合并其他部位腫物,身體耐受度有限,傳統正中開胸手術創傷大、恢復慢,術后感染風險也高。”夏東升副主任醫師等專家連夜聯合多學科專家會診,綜合評估患者病情后,果斷決定采用“急診微創小切口冠脈搭橋術”——這一技術無需正中開胸,僅通過左肋下一道細小切口即可完成血管橋搭建,能最大程度減少手術創傷,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更適配吉女士的復雜身體狀況。
手術中,夏東升團隊在狹小的操作空間內精準操作,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精湛技術,順利為吉女士搭建4支血管橋,徹底打通心臟供血“堵塞通道”。
術后,吉女士恢復速度遠超預期:第二天即可自主翻身,第三天能下床緩慢行走,第七天各項指標達標,順利出院。
“現在心不疼了,吃飯、走路都正常,真沒想到恢復這么快!”出院時,吉女士笑著向醫護人員道謝,胸前細小的切口幾乎不顯眼,與傳統開胸手術的大疤痕形成鮮明對比。
![]()
緊接著,夏東升等專家又迎來另一位急診患者——49歲的高先生。半個月前剛經歷過急性心肌梗死的他,此次因再次突發胸痛入院,檢查顯示其冠脈病變比吉女士更為復雜:除急性冠脈綜合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外,還合并2型糖尿病、高血壓2級,冠脈多支血管閉塞,同樣需要緊急搭建4支以上血管橋。
夏東升等專家迎難而上,又成功為高先生實施了微創心臟搭橋手術。術后,兩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胸悶胸痛癥狀消失,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
“急診微創搭橋技術的難點,在于‘急診’的緊迫性與‘微創’的精準性需同時兼顧。”夏東升副主任醫師介紹,實施急診微創搭橋手術,醫生需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血管分離、橋血管吻合等復雜操作,術中還要應對可能出現的血壓波動、心律失常等突發情況,對醫生和整個團隊的要求非常高。
此次連續成功實施多例急診微創小切口冠脈搭橋手術,不僅驗證了該技術在急危重癥場景下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更標志著醫院在心臟微創外科領域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未來,醫學專家將繼續優化微創搭橋技術,擴大技術適用范圍,讓更多冠心病急危重癥患者既能快速脫離生命危險,又能以更小的創傷回歸正常生活。(邢永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