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個體制內的朋友問我,有遴選、借調、交流的機會要不要去?
我的意見是,除非你有特殊關系,已經把你的發(fā)展路子清晰規(guī)劃好了,否則體制內,把握好眼前的機遇,只要對你發(fā)展有利,就值得嘗試。看得太遠,反而容易迷失方向。最實在的,是把能握住的利益先握在手里。
但現實中,很多人確實會猶豫。有人擔心領導不高興,怕留下不好的印象;有人原本可能被提拔,卻顧慮一旦提出遴選,晉升的機會就沒了。
這些擔憂不是沒有道理,但它們都屬于“未來”的事。未來的事,誰又能說得準?也許領導突然調任,一切從頭來過,你之前的顧忌反而變得毫無意義。
![]()
我見過太多申請調崗的人。那些經常主動爭取調動的人,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該獲得晉升的照樣獲得。不僅如此,越是常跟領導溝通的人,反而越懂得如何有效表達自己的訴求。相反,總是猶豫、從不開口的人,慢慢就失去了溝通的勇氣。有些事情,是需要一點沖動和行動力的。先做起來,比什么都重要。
遴選也是同樣的道理。最近好幾位讀者問我:“要不要參加遴選?怕影響提拔。”我一般這樣回應:如果能進入更高平臺,長遠來看發(fā)展空間更大,比眼下的提拔更值得。至于是否影響晉升,那其實是后話。通常來說,并不會。如果你本身能力強、工作扎實,領導不提拔你,還能提拔誰?
有些領導為了留人,也會使出一些“話術”。比如:“別參加遴選了,很快提拔你做部門負責人”、“只要你留下,單位一定會推薦你”……這些承諾,你聽聽就好。換作你是領導,可能也會這么說。但真正到了要兌現的時候,卻未必那么順利。假如你真放棄了遴選,過段時間卻發(fā)現提拔根本沒影,那時又該找誰去理論?
就算你真去參加遴選,而單位恰在此時提拔一批人——沒有你,也不必太沮喪。一次沒趕上,就等下一次。提拔的機會常有,但遴選是有年齡門檻的:一般限制在35周歲以下,部分地區(qū)放寬到38歲。錯過了年齡,就再也沒有機會。人生有些窗口,一旦關閉就不會重來。
我越來越覺得,在體制內工作,其實沒有誰是不可替代的。一個單位不會因為少了某個人就無法運轉。我們每個人都像水面上的浮萍,隨風而動、隨流而行。你對單位來說,并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重要。你所做過的事,很快會被遺忘。
崗位調整之后,用不了幾個月,大多數人可能已經不記得你原先在哪個科室。一兩年之后,甚至沒人再提起。不信你試著回想,你還記得前幾年每個同事在什么崗位嗎?遴選也是一樣,年年都有人考走,一兩年后,誰還記得誰曾經報名、誰又考上了?
所以說,在體制內工作,真正重要的是“活在當下”。現在什么對你有利,就果斷去做。不必總幻想太長遠的規(guī)劃,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萬一明年機構改革了呢?萬一遴選突然暫停了呢?到那時,計劃再好也只是空談。
也別給自己太多心理負擔。別人并沒有那么關注你。所謂的“負面影響”,只要你自己不把它當回事,它其實就微乎其微。
總而言之,機會出現在眼前,就該果斷抓住。瞻前顧后,只會錯過本該屬于你的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