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思如
前言:貼息的錢,多少流向老百姓?多少灌進富人腰包?所有看似美好的政策,若不能惠及底層就是耍花槍。
財政部一紙方案激起千層浪:六大行齊發公告,2025年9月起,個人消費貸可享財政貼息,最高3000元!
細看條款卻耐人尋味:
- 單筆5萬以下消費全貼,買包買鞋皆可;
- 5萬以上僅限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文化娛樂...八大消費領域;
- 年貼息1%封頂,銀行短信通知“直接扣減”;
-簡化流程、優化服務、紅利直達。
網友們神評:
“我倒是想貸30萬消費,銀行肯批嗎?”
“能貸出30萬的人缺這3000塊?真缺錢的人連3萬都貸不到!”
“貼息買特斯拉?不如直接給富人發紅包!”
貼息政策對真正的窮人形同虛設
小攤販根本不可能通過銀行風控審核,更別說享受貼息了。
![]()
魔鬼藏在“實施細則”里
細則里的文字游戲:
工行公告稱“優化流程簡化手續”,可APP點開貸款頁,仍要填28項資料;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說“政策著力惠民生,支持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描繪的美好圖景令人動容。
但當政策紅利被層層漏斗過濾,抵達最干渴土地時,只剩幾滴殘露。
說白了就是:銀行流水線正精準篩除窮人。
城中村的早餐店老板,被郵儲銀行拒貸,理由是:“粥鋪月流水不足兩萬,風險過高。”
店老板感嘆:“貸款貼息的紅毯鋪滿金融街,卻鋪不到城中村一碗熱粥的攤位前!”
臨街的攤販吐槽,進了銀行門,客戶經理開門見山:“要流水!要抵押!要征信!”
某外賣騎手想貸款買電動車,被銀行拒絕,理由是:征信不合格。——去年他為湊醫藥費借的網貸還欠2萬塊,征信早成黑戶了。
一位網友訴說:已經失業半年,想開小吃攤,銀行說“無穩定收入”不給貸!貼息?門兒都沒有!
知情人爆料:“銀行客戶經理暗示——買100萬理財,立馬批貼息貸!”
當征信成為當代種姓
“能貸30萬的人缺這3000塊?真缺錢的連3萬都貸不到!”網友的怒吼撕開溫情面紗。
金融體系用大數據的羅網,將底層百姓牢牢困在“征信黑戶”的囚籠里。
當建行提醒“謹防貼息詐騙”,真正的騙局或許是窮人的信用早被貧困提前透支。——去年某網貸平臺數據顯示,62%的醫療貸用戶月收入不足5000元。
銀行風控系統里,建筑工人日結工資是“收入不穩定”,菜攤販現金流水是“無法驗證”,網貸逾期記錄則是永遠的紅字烙印。
某高校研究顯示:消費貸款實際覆蓋人群中,月入萬元以上的中產占比超7成,而月入低于3000元的群體獲貸率不足5%。
更荒誕的是惡性循環:當重病家屬被迫借高利貸救命,“征信不合格”便成了抹不去的污點——從此銀行拒貸、就業受阻、脫貧無望。
河北某縣調查顯示,因病致貧家庭中,83%存在征信問題,“脫貧-治病-負債-返貧”的惡性循環里,貼息政策成了平行宇宙的童話!
所以,誰在分吃貼息的蛋糕?絕不是底層老百姓的手!因為,貼息盛宴的請束,寫著窮人的“不夠格”。
真是應證了那句老話: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然而,普惠金融不該是給勞斯萊斯發加油券,而該給獨輪車鋪平山路。
當銀行在公告中強調“優化流程”,可否為醫療貸開辟緊急通道?當提醒警惕“貼息詐騙”時,能否先剿滅吸血網貸?
民生,呼喚的是雪中送炭!政策的善意如何穿透冰層,食肉者當謀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