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有一個牛叉的水果販子,名叫“百果園”。
原來我并不知道它。是因其董事長一番宏論沖上了熱搜,這才引起我注意,并看到它一副很牛叉的樣子。
那它有多牛叉呢?
“百果園這么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
“我認為商業就兩種,第一個利用消費者的無知,第二個教育消費者成熟。”
![]()
這位叫作余惠勇的董事長,的確智慧清奇,還很有勇有謀的樣子。
常聽人說“顧客是上帝”,他這短短幾句話,或者說他的核心經營理念,簡直把顧客當作了弱智白癡。
教育消費者,使之擺脫幼稚走向成熟,成為百果園矢志不渝的光榮使命。
說實話,聽到這幾句話我是很扎心的。倒不因為該董事長居高臨下的作派挺傷人自尊,而是因為其骨子里噴薄外溢的傲慢,未免忒狂妄了罷。
充其量,你不就是個受資本加持而顯得塊頭稍大了些的水果販子么!
牛從何來,叉又何益?
![]()
據說促使余董事長口吐如上蓮花的起因,是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吐槽百果園“太貴了,月薪2萬吃不起。”“百果園隨便買買,一百塊錢就沒了。”還有網友稱,百果園越來越貴,質量卻越來越差。
所以余董事長除了回應“百果園這么多年來都走在一個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同時強調”我們不會去迎合消費者,我們想告知消費者,最后是消費者自己的選擇。”
網友吐槽絲毫沒能得到體恤,反而更堅定了“百果園”方面要將“水果貴族”進行到底的決心。
其潛臺詞是:咋的,你窮你還有理了。
余惠勇還很不放心地追加注解,表示“真正的好水果是供不應求的,也是它貴的一個原因。我們一方面可以聽到百果園太貴了的聲音;但另外一方面,我們百果園有幾千萬的會員,如果沒有一批真正認識到百果園價值的顧客,那百果園也就不復存在。”
“我絕不在品質上做讓步,除非我直接換品相,把品質做差一點、價格便宜點,但這不是我們要走的路。”
話雖說得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余董事長說出以上“硬氣話”的同時,媒體報道作為2023年1月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水果連鎖零售第一股”,百果園近年來的經營狀況相當不美妙。
其經營業績顯示,在上市之前及上市當年,百果園都是賺錢的。但近幾年增長速度明顯下降,到了2024年,百果園業績頹勢更甚,全年閉店近千家,當年虧損3.86億元,這也是百果園首次出現虧損。
那么今年呢,盈虧會是怎樣?咱不好臆測,也不敢妄議。
但通過其董事長的一席話,約莫可以品出一些滋味。
所謂“一直走在教育消費者成熟的路上”“不迎合消費者”,大概是一種危機攻關話術,或接近于一種應急式“崩潰療法”。
就像人們司空見慣的“性價比”一詞,在百果園2024年財報中出現多達25次。那當然不是話術也并非療法,而是實實在在地折射其經營思路與價值。
但今年為何要推出“話術”和“療法”呢?實在是情勢使然、勢所必然也。
另外一個起反襯作用的信源是,由于加盟店眾多,百果園的食安問題近兩年頻繁出現。
2024年3月,百果園武漢銀海雅苑店被曝使用腐爛水果制作高價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充當鮮果售賣、將2J車厘子當成4J賣等一系列違規操作,引發關注。
2023年11月,上海百果園實業有限公司因提供的翠冠梨產品農藥殘留量超標,被上海市青浦區市場監管局罰款93760元。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針對百果園的投訴累計超過3000條,投訴內容包括“壞果沒有賠償”“懷疑價格虛高”“水果變質”等。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關鍵還是個“性價比”。
這里面的實質也并不關乎“水果太貴”以及對消費者“教育、迎合”之類。
說白了,無論大小水果販子,只要把水果賣得讓消費者吃得劃算,就是真的牛叉。
扯別的又有毛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