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上海迎來了一年中最富詩意的季節。有人追著蟹黃的鮮美,有人盼著糖炒栗子的焦香,而懂行的“水果獵人”已把目光鎖定在滬郊鄉野。這個秋日,魔都的美味、顏值與鄉愁在郊野交匯,串起精彩紛呈的“果”味新畫卷。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
眼下正值秋季水果上市季,在金山區楓涇鎮內府農業生態種植基地,稀有獼猴桃品種“翠喜果”迎來采收。走進基地,藤蔓沿支架蜿蜒伸展,層層疊疊的葉片間,圓潤飽滿的“翠喜果”掛滿枝頭,成為滬郊秋日的一道獨特景致。
![]()
據了解,“翠喜果”是內府農場買斷的稀有獼猴桃品種,目前全上海僅該農場種植。作為專為采摘體驗打造的品種,“翠喜果”有著許多“過人之處”:它可長期掛在樹上直至成熟,采下后無需等待軟化,便可直接剝皮食用,極大降低了采摘后的等待成本,讓市民能第一時間品嘗到新鮮果實。
“翠喜果”不僅食用便捷,品質與營養也很好。其外皮呈獨特的白褐色,切開后內里是誘人的翠綠色果肉,入口細膩、果香濃郁;成熟后糖度穩定在13度左右,酸甜比例恰到好處,回味悠長。營養方面更是突出,“翠喜果”的維生素c含量遠超普通奇異果,達到了普通的5—7倍,部分批次檢測顯示可達8倍,堪稱“營養豐富的水果珍品”。
![]()
為保障“翠喜果”及農場其他鮮果的品質,內府農場制定了嚴格的品控標準,從果型、大小到外觀都有明確要求,不符合標準的鮮果絕不作為商品銷售。“其實不符合標準的鮮果口感也不差,但標準化能讓產品更受市場青睞,逐步形成品牌效益。”農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針對獼猴桃的供應周期,農場采用“提前采摘+冷庫儲存”的模式,在嚴格把控果實成熟度的前提下,延長“翠喜果”的上市時間,讓更多市民有機會品嘗到這一滬郊特色水果。
值得一提的是,內府農場自2015年落戶楓涇鎮新義村以來,便以獼猴桃、葡萄等經濟作物種植為基礎,不斷探索產業轉型,如今已形成以“種植為基礎、種源輸出為核心、生態休閑農業為亮點”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此次“翠喜果”的上市,不僅豐富了滬郊秋季水果市場的小眾選擇,也為市民體驗滬郊生態休閑農業提供了新場景。
文:曹佳慧
上觀號作者:上海三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