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探秘所有原創首發文章,抄襲洗稿必究!)放眼全球,馬六甲海峽可能是戰略地位最重要的海峽之一;
這座海峽位于馬來半島以及蘇門答臘島之間,整體呈西北-東南走向,連通了印度洋與我國南海、爪哇海等海域,以西太地區與印度洋沿岸乃至歐洲來往的關鍵節點,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年通過海峽的船只高達10萬艘以上;
![]()
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從西北端到東南端,馬六甲海峽長度達到1080公里,最寬處達到370公里,最窄處僅有37公里,水深約25-113米,由于地處重要的海洋航線,海峽沿岸也分布著不少大城市和港口。
這個時候,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就出現了: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馬六甲海峽沿岸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港口,居然都分布在東北側的馬來半島!
![]()
馬六甲海峽的主要港口城市
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新加坡、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以及檳城等,甚至馬六甲海峽名字的來源馬六甲市,也位于馬來半島上,這些城市都相當出名,新加坡和吉隆坡都堪稱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相比之下,西南側的蘇門答臘島呢?
其馬六甲海峽沿岸,雖然也有巨港、棉蘭等城市,但無論城市規模、實力還是知名度,跟新加坡、吉隆坡相比,都有著不小的差距。
![]()
新加坡
要知道,蘇門答臘島的各方面條件,并不比馬六甲海峽對面的馬來半島差!
一方面,馬來半島大致可以分為馬來西亞的西馬以及新加坡兩大塊,2024年,馬來西亞全國人口為3400萬,其中西馬占比高達80%,大約有2720萬人,而新加坡人口也達到591萬;
這意味著,馬六甲海峽東北側的馬來半島總人口達到3311萬。
而海峽西南側的蘇門答臘島,則是世界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島嶼之一,其南北長達1790公里,東西寬約435公里,面積高達47萬平方公里,不僅是印尼第二大島嶼,即使放眼全世界所有島嶼,也能排到前六,而島上人口則高達5896萬,占印尼全國人口的1/5以上;
![]()
東南亞人口分布
我們都知道,人口是聚集形成大城市的基礎,而蘇門答臘島的人口基礎,明顯比馬來半島可好太多了。
另一方面,豐富的資源,也是人口聚集形成大城市的重要條件;
蘇門答臘島在這方面同樣有明顯優勢,其礦產資源儲量非常豐富,煤炭儲量高達524億噸,占印尼全國的一半,同時還是印尼最大的錫礦生產區,年產量約9萬噸,占印尼全國的90%;
![]()
印尼煤炭資源分布
此外,蘇門答臘島的鋁土礦、金礦、銅礦以及鐵礦儲量也不少,亞齊和巨港附近區域還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更別說,島上的棕油產量占印尼全國的69%,橡膠產量占全國的73%,咖啡產量占71%,可可占19%,等等;
由此可見,蘇門答臘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資源大島,具備形成大城市的條件。
![]()
印尼油氣資源分布,蘇門答臘島同樣很豐富
所以問題是:
明明蘇門答臘島的人口和資源都更占優勢,為何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大城市卻都分布在對岸的馬來半島呢?
全城探秘仔細查找資料,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1.相比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海峽沿岸區域形成大城市和港口的自然條件更加優越。
對沿海大城市以及港口來說,什么最重要?全城探秘認為有兩個,一個是地形條件,面朝大海,風浪當然會很大,所以要有山地和港灣防風擋浪;
![]()
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地形圖
一個是地質條件,城市和港口,總不能建在軟趴趴的灘涂或者沼澤地上吧?
然后我們再看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
這兩個地方其實都有山地,蘇門答臘島上的巴里桑山脈,整體走向跟島嶼大致保持一致,延綿長達1700公里,寬100-150公里,平均海拔在1000-3000米之間,分布著超過90座火山,其中葛林芝火山海拔高達3805米,也是巴里桑山脈的第一高峰;
![]()
蘇門答臘島的巴里桑山脈
馬來半島也有山脈,其整體地形北高南低,諸多山脈和丘陵從海岸線逐漸隆起,最高峰為大漢山海拔只有2816米,甚至比蘇門答臘島第一高峰低不少。
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山脈的位置:
蘇門答臘島的巴里桑山脈幾乎沿著印度洋海岸線分布,導致其距離馬六甲海峽海岸線非常遠,大部分區域都超過100公里,最遠甚至達到200公里以上,島上又屬于熱帶雨林氣候,森林茂密,降雨充沛,山地區域年降水量高達4500-6000毫米;
![]()
蘇門答臘島大多數河流都由巴里桑山脈流入馬六甲海峽
大量雨水匯聚成河,流淌至寬闊的平原區域后流速減緩,從巴里桑山脈帶來的泥沙和腐殖質,由此也不斷在河流中下游沉積,形成了大面積的灘涂以及沼澤地,最寬處甚至深入內陸超過240公里,附近的馬六甲海峽海域中還形成了大量的泥質島嶼;
在這種情況下,蘇門答臘島的馬六甲海峽沿岸,顯然很難建設大城市和港口,即使島上較大的港口城市比如巨港以及班達亞齊等,也都位于島嶼兩端,而不是馬六甲海峽的關鍵區域。
![]()
蘇門答臘島的灘涂及沼澤地分布
回頭再看馬來半島;
馬來半島的山地丘陵更矮,但更加靠近海岸線,導致河水湍急,泥沙被直接沖入海中,雖然也分布著不少泥灘,但海岸線上適合建設港口城市的地方也很多;
![]()
馬來半島地形圖
除了上面提到的新加坡以及吉隆坡之外,還有我國跟馬來西亞共同建設的馬六甲皇京港項目,這個項目由3座人工島和1做自然島嶼組成,一旦建成,將成為馬六甲海峽沿岸最大的深水港。
![]()
馬六甲海峽兩岸部分城市
實際上,我國江蘇與浙江的海岸線條件就跟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很像,前者沿海區域灘涂遍布,后者沿海則山地眾多平原狹窄,所以江蘇幾乎沒有沿海港口,而浙江則擁有很多;
這是一樣的道理。
2.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的行政區劃條件也完全不同。
馬六甲海峽沿岸分布著三個國家,分別是馬來半島及其附屬島嶼上的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蘇門答臘島及其附屬島嶼上的印尼;
這其中,印尼雖然體量相當大,但其人口和經濟中心一直都在蘇門答臘島東南側的爪哇島上,這座島嶼人口超過1.45億,幾乎占到印尼全國人口的一半,同時印尼過去的首都雅加達也在爪哇島上;
![]()
印尼遷都后,國家重心反而距離蘇門答臘島更遠
即使在今天,印尼將首都從爪哇島的雅加達遷到加里曼丹島的努山塔拉,短時間內估計也很難改變其國家重心位于爪哇島的現狀,相反,由于遷都,蘇門答臘島倒是距離新首都更遠了。
而馬來半島呢?
![]()
馬來西亞各地人均GDP
新加坡就不說了,其大部分國土和首都就位于馬來半島的附屬島嶼新加坡島上;
馬來西亞的國土雖然也被分成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兩部分,但其首都雅加達以及全國80%的人口,卻都位于馬來半島;
也就是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國家重心,都位于馬來半島。
![]()
馬六甲海峽兩岸三個國家,兩個首都都在馬來半島
此消彼長之下,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如今的很多差異,想必大多數朋友也都能看明白了。
3.從歷史條件來看,馬來半島也比蘇門答臘島擁有“先發優勢”。
在過去,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都曾長期淪為西方殖民地,但前者屬于曾經的頭號列強大英帝國,顯然比屬于沒落列強荷蘭的后者擁有更加便利的對外交往條件;
![]()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而在更早時期,馬來半島的馬六甲,也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停靠地點,整合船隊曾先后六次在此駐扎,這座城市始建于1403年,非常古老,并且在2008年還跟同處馬來半島的檳城喬治市一起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可以說,相比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也擁有非常明顯的“先發優勢”,前者雖然人口不少,但仍以土著為主,島上的米南加保族群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母系氏族社會,由此也可見一番。
整體而言,雖然同處馬六甲海峽兩岸,但蘇門答臘島與馬來半島如今的境況卻大不相同;
![]()
蘇門答臘島風景
就連海峽沿岸重要的城市與港口吉隆坡以及新加坡等,也都位于馬來半島,在全城探秘看來,這真的是自然、歷史以及人文等各種條件綜合造成的結果;
你覺得呢?(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為防止文章被抄襲洗稿加了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