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關注
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課程教學
人工智能不僅給信息科技課程帶來了嶄新的內容,也使得教育工作者重新構想智能時代信息科技課程的定位和使命。在人工智能沖擊下,“人工智能學習”具有必要性,但如何保留信息科技課程原有的必要部分,使得人工智能時代的信息科技課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教育性,也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了共同研討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科技課程的變革與發展,本刊組織了“人工智能與信息科技課程變革”系列專題,從“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科技課程教學變革國際比較”“人工智能教育縱覽”等三個方面,系統而全面地介紹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科技課程教學的變化,試圖全景式描述信息科技課程變革與發展路徑。
本期專題聚焦“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課程教學”。
目錄
·卷 首·
1 工具·融入·重塑: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課程的三種路徑 \劉向永
·專 題·
4 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課程教學\劉向永
5 人工智能賦能初中信息科技課堂教學“三智三學”實踐\胡偉
8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小學信息科技“雙新”課堂重構——以“探討在線學習”單元教學為例 \范田田
12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科技跨學科主題學習設計——以“游戲博弈中的策略”為例 \郭巍丹
16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學信息科技學習資源建設中的應用——以初中信息科技“校園氣象站”單元為例 \馬語鑫
·專 欄·
20 AI時代,重新審視寫作 \焦建利
21 AI“泡沫之爭”背后的理性思考 \魏寧
22 假如AI說謊 \邱元陽
·課標探索·
23 理解課標,落實教學——寫在“數據與編碼”模塊的教學(4年級)系列開始之際 \李維明
24 理解編碼意義,注重教學實施——“數據與編碼”模塊的教學 \李維明
27 新質教育導向的“數據與編碼”模塊教學規劃與實施策略\高淑印
31 信息科技學科“數據與編碼”模塊教學規劃與實施要點\郭志玥 高淑印
35 一種極低成本的可用于人工智能基礎教學的軟硬件環境\陳凱
39 “于理于技”:信息科技的教學主張實踐研究——以《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教學實踐為例 \于云霞
42 “科技共生”: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路徑探索 \周金花
·教研視點·
46 信息科技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內涵特征和設計實施\史傳鋒
51 基于結構化視野解碼計算思維的生成與落地\何昌盛 曹偉
55 基于信息科技實驗的作業設計策略 \孔文其
59 生成式人工智能輔助下的算法類項目式學習設計與實施路徑 \鄭潔
·課程教學·
63 學習支架支持下的初中信息科技跨學科主題教學研究——以“人工智能預測出行”為例 \易錫添
68 信息科技跨學科主題學習促進小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實踐研究 \吳善佳
71 學科育人導向的信息科技課堂實踐——以《認識數字身份》一課為例 \王丹婷
75 基于思維培養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與反思 \丁潔月
78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信息科技課堂5E教學模式構建——以《控制系統中的計算》一課為例 \張勇
·技術應用·
81 探索MCP應用與開發的奧秘 \楊磊
87 基于TFJS技術訓練的關鍵點模型如何在本地部署——以“手勢分類”為例 \鐘以維等
·理論研討·
90 圖式支架對初中生編程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 \鄭丹等
96 人工智能與英語詞匯記憶融合的實踐探索 \劉萬里
·高教專區·
100 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信息素養個性化教育模式研究\孫曉瑜等
105 面向高職精準教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優化機制研究——以信息安全專業為例 \張笛
109 人工智能賦能結構防災減災工程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育改革的探索\唐和生等
![]()
歡迎訂閱
![]()
識別上方二維碼即可訂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