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等平臺上,那些標著“1元起拍”、“白菜價學區房”的房源廣告,是不是讓你心跳加速,仿佛看到了“抄底”良機?
![]()
但是,當你繳納保證金前,請務必冷靜!
這些看似誘人的“法拍房”,實則可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商業營銷,背后陷阱重重。
一、 名不副實,混淆視聽
這些平臺掛出的所謂“拍賣房”,絕大多數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司法拍賣房。它們往往是開發商、中介機構或普通業主委托平臺進行的商業拍賣或營銷活動。他們利用“拍賣”二字和超低起拍價,制造“法拍撿漏”的假象,極易誤導不明真相的購房者。
![]()
真正的法拍房,是各地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定平臺(如淘寶司法拍賣、京東司法拍賣等)發布的房源,通常還展示了執行裁定、評估報告等法律文件,并且明確了房產交付、稅費承擔等細節內容。
二、 低價誘餌,成交難料
“1元起拍”聽起來激動人心?這不過是吸引眼球的營銷策略。此類拍賣通常設有保留價(底價)——一個委托方內心認可的、不對外公開的最低成交價。
![]()
如果競拍開始前報名人數少,比如只有你一個人報名,拍賣方就很可能會終止拍賣或撤回拍賣;
即便公告上注明無保留價,為了防止你低價撿漏,報名競拍的人中很可能有托,如果即便你出價最高,只要未達到委托方的隱藏底價,托就會持續加價,你的努力瞬間化為泡影。這與法拍房公開透明、價高者得(且無保留價障礙)的規則截然不同。
三、 費用暗藏,成本陡增
以為拍到就是最終價格?大錯特錯!這類商業拍賣往往要求買家額外支付高額平臺“技術服務費”或“拍賣傭金”,費率可能高達成交價的百分之幾甚至更高。
![]()
此外,在房產交付或過戶時還可能存在其他名目的手續費,甚至承擔高額的稅費、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等隱藏費用。
而法拍房成交價即為最終支付價(除稅費外),無此類額外負擔,即便有額外費用,也會明確寫在拍賣公告中,對競買人而言,成本更加透明、可控。
四、 保障缺失,風險自擔
如果拍下法拍房,你會獲得法院出具的具有強制效力的《拍賣成交確認書》及《執行裁定書》,這是產權過戶的核心法律保障。
而如果選擇這類商業拍賣房(很多都是小產權房),拍賣成功后,你得到的很可能僅是一紙普通《房產轉讓協議》。
![]()
若委托方反悔或產權本身存在糾紛,缺乏司法強制力的保障將使買家陷入被動維權困境,風險劇增。
結語
簡言之,平臺上的“超低價拍賣房”,更像一場披著法拍外衣的商業游戲。當然,阿里、京東作為公開的拍賣平臺,委托人在平臺上進行商業拍賣無可厚非,筆者只是想提醒大家的是,此拍賣并非法拍,想要撿漏需要仔細閱讀拍賣公告上的內容,再量力而行!
總結四句話就是:低價是誘餌,成交是玄學,費用是暗雷,保障是空白。
![]()
面對誘惑,請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在房產這類重大資產交易上,警惕披著“超低價”外衣的陷阱,審慎甄別信息來源,才是守護錢包與夢想家園的不二法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