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計:6217字,21圖
閱讀預計:16分鐘
最近印度政府開放了旅游簽證,這對那些想去印度的驢友來說,實在是個大好信息。
筆者在疫情之前幾乎每年都去印度,對印度的風土人情頗有感受,期望通過《印度之旅系列》來與大家分享。
該系列將包含:佛教之旅、印度教之旅、瑜伽之旅、阿育吠陀之旅等特色線路,希望大家喜歡。
2019年3月中,和朋友一行四人,乘坐一輛豐田商務旅行車(INNOVA),開起了一場為期10天的佛陀遺跡朝圣之旅。
第一天
抵達印度首都新德里
晚上抵達德里,入住德里國際機場附近的空港新城,這里酒店林立,是轉機乘客、商旅人士的理想下榻之所。
![]()
印度門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印度門(India Gate)】附近轉轉,每年這里都舉行盛大的閱兵活動,晚上可以去逛【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吃飯購物一應俱全。
![]()
第二天
德里-阿格拉,行程3小時200公里
景點:【德里高塔】、【蓮花廟】、【泰姬陵】
一早游覽了德里高塔(Qutb Minar),這是德里的標志,世界文化遺產,也是12世紀德里被伊斯蘭大軍占領的紀念塔。
![]()
德里高塔
如果時間允許,順路還可以去參拜蓮花廟(Bahai House of Worship),之后去往阿格拉(Agra),一覽偉大的愛情豐碑——泰姬陵(Taj Mahal)。
![]()
第三天
阿格拉-勒克瑙-舍衛國,行程6小時400公里
景點:無
阿格拉的清晨還是有些涼意,雖然已經3月中,也要穿一件外套或羽絨背心才行。
從阿格拉到北方邦首府勒克瑙(Lucknow)有一段真正的高速公路,沒錯!是真正的全封閉的上下各有三車道的高速公路。
可惜旅行車只能開80KM,所以也快不到哪里去。黃昏之前,我們才抵達舍衛城。晚上住在蓮花酒店,據說是日本人專為朝圣者開的……
第四天
舍衛國-藍毗尼,行程6小時400公里
景點:【祇園精舍】
吃過為朝圣者準備的素齋,就趕去祇園精舍(Jetavana Vihara),因為接下來還要去尼泊爾,時間緊迫。
傳說:
舍衛城的一位富商,經常接濟窮困的民眾,被稱為“給孤獨長者”。
有一次,他前往王舍城做買賣,巧遇佛陀。聽了佛陀說法的給孤獨長者,當下就皈依了三寶,成為一名虔誠的在家居士。
他邀請世尊到舍衛城說法,讓當地的人民也能學習解脫之法。他還答應要建一所精舍給佛陀和僧團居住。
回到舍衛國后,他就開始到處尋找,精舍的位置不能離城市太近也不能太遠,太近會過于喧鬧,而太遠又不方便佛陀布道。
找來找去,終于找到一處園林,但是擁有者祗陀王子卻不愿意出讓。在給孤獨長者的一再懇求下,王子苛刻地要求給孤獨長者用金幣鋪滿整個園子。
于是給孤獨長者就變賣家當,開始用金幣鋪地,在鋪了三分之二后,受感動的王子將剩余的部分和園子內的樹木一起捐出。
此后這座林園就被稱為:“祗樹給孤獨園”。
舍衛城(Sravasti)是位于印度中部的拘薩羅王國(Kosala)的都城。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Prasenajit)統治此國。
在《金剛經》的第一品中就介紹了佛陀在舍衛城時每天的生活場面。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
祇園精舍
現在的祇園精舍已經面目全非了,佛堂僧舍已經蕩然無存,看得見的只是一片紅磚鋪就的地基……
匆匆告別祇園精舍,旅行車徑直駛向尼泊爾,佛陀的誕生地就在前方。
尼泊爾對中國公民免簽證,只要填個表就可以了,也不收取任何費用。
只是尼泊爾的基礎設施實在太差了,公路不但坑坑洼洼,而且布滿浮土,車輛經過后都會揚起大量灰塵,看上去騰云駕霧……
到達藍毗尼時已經太陽西下,好在附近的餐廳和旅館頗多,打尖吃飯不在話下。
第五天
藍毗尼-拘尸那迦-吠舍離,行程6小時400公里
景點:【藍毗尼花園】、【拘尸那迦】
又是一大早就趕去參觀藍毗尼花園。
傳說:
印度北部有一個叫做迦毗羅衛的小城,是拘薩羅王國的一個部分,每到春天這里都花團錦繡,生機勃勃。
這里的執政官就是悉達多的父親凈飯王,他勇武善戰、治國有方,深受臣民愛戴,只可惜一直沒有兒子。
突然有一天摩耶王后夢見一頭六牙白象進入腹中,于是懷孕。按照當地風俗她要回娘家分娩,被其父天臂城善覺長老接回,在藍毗尼花園王后在一株無憂樹產下悉達多太子。
母親摩耶夫人在悉達多出生七天后不幸死去,太子在姨媽大愛道的悉心呵護下長大成人。
![]()
藍毗尼花園
這是一個巨大的園區,四周有圍墻,園子里樹木參天,將喧囂和灰塵擋在外面。
白色的摩耶夫人祠(Mayadevi Temple),是一座一層的獨立的建筑,古樸別致。里面供奉著悉達多太子的腳印。
摩耶夫人祠門旁邊是黃褐色的阿育王石柱。
阿育王(Ashoka)是孔雀王朝的國王,曾經為了奪得王位而殺人如麻,后來皈依佛教,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范。
在阿育王時期佛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為了弘揚佛法,他不但派人四處傳播佛教,而且還下令在印度各地建了三十多根刻有銘文的石柱。阿育王也被后人尊為——護法明王。
對面是一個10米見方的水池,池水碧綠,據說悉達多太子降生后,地面現出兩眼泉水,一眼為冷,一眼為熱,摩耶夫人用泉水為太子擦洗身子……
水池對面是一株參天的菩提樹。傳說摩耶夫人在一棵無憂樹下動了胎氣,現在這株無憂樹已然不在,取而代之是這株菩提樹。
![]()
菩提樹下的冥想
許多信徒、僧侶在樹下打坐冥想。
祠的周圍有很多殘垣斷壁,想是當年佛教興盛時,人們在這里搭建寺院精舍,隨著佛教的沒落,只剩下這些碎磚亂瓦了……
離開藍毗尼,我們又馬不停蹄,原路返回印度。一路向南,大約5小時后來的拘尸那迦。
傳說:
佛陀離開吠舍離,一路北行,來到波婆城,這里有一位鐵匠要供養佛陀。虔誠的鐵匠特意準備了一份采自檀香樹上的蘑菇做的佳肴,但世尊吃了以后感到不適,渾身疼痛。佛陀并沒有怪罪于他,就向感謝曾經供養乳糜的牧羊女一樣感謝幫他入滅。
就這樣佛陀強忍腹痛與阿難一起來到拘尸那迦附近的一片樹林,在婆娑雙樹之間的繩床上休息。
佛陀在最后一次講法之后在婆娑雙樹下與世長辭,時年80歲。
![]()
涅槃堂和涅槃塔
拘尸那迦(Kushinagara)
印度北方邦以平原為主,從喜馬拉雅山下來的冰川融水滋潤著這片土地,富饒而平靜。旅行車一路狂奔,經過了幾片連綿不絕的樹林,卻很難看到像樣的建筑。
就在一片平寂中突然出現一處繁華,不用問,那里就是拘尸那迦。
![]()
華人捐建的廟宇
這里有很多廟宇,都是東南亞佛教國家出錢建的,其中也有華人建的寺廟,可以看到熟悉的飛檐斗拱。人群熙熙攘攘,旅行車、大巴停的到處都是,雖然是佛陀涅槃之地卻也不清靜……
佛陀涅槃紀念堂設在一個有圍墻的大園子里,大門上有牌子,顯示印度考古研究所古拘尸那迦遺址(Remails of Anchent Kushinagar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ida)。
![]()
臥佛像
園子里滿是殘垣斷壁,涅槃紀念堂和涅槃塔就建在園區中央的平臺上,遠遠就可以看到。
涅槃堂是一個橫著放的圓筒形建筑,里面安放著6米長的臥佛像。而涅槃塔則是一個豎著放的圓筒形建筑。
離開拘尸那迦,繼續向東南方向行駛,很快出了北方邦,進入比哈爾(Bihar)。天漸漸黑下來,路上沒有車,也沒有路燈……
8點以后我們才找到住處,司機已經累的不行,今天他開了10小時的車,眼圈發黑。
第六天
吠舍離-王舍城-菩提伽耶,行程6小時400公里
景點:【佛陀舍利塔遺址】、【玄奘紀念堂】、【那爛陀遺址】、【靈鷲山】等
一大早,我們又趕去參觀佛陀舍利塔遺址。
傳說:
佛陀入滅后,拘尸那迦的末羅族將肉身以帝王之禮火化。骨灰被分成八份,其中一份就在吠舍離(Vaishali)。
![]()
佛陀舍利塔
佛陀舍利塔(Buddha’s Relic Stupa)
園子很大,就像很多印度的花園一樣,這里有大片的草坪,還種著五顏六色的花。
正中是一個巨大的綠色金屬大棚,大棚下面是10米直徑的圓形塔基遺址,除了殘垣斷壁什么也看不出來,好在我們已經習慣了……
離開這處遺址,旅行車開進鄉間小路,路很窄也沒有上下道,但是新鋪的,很平坦。
穿過幾個小村落,透過車窗可以看到人們悠閑地躺在木床上休息,一派田園景色。
在經過一條商鋪街后,我們來到一扇大鐵門前。
穿過大鐵門后,里面豁然開朗、別有洞天……好大一個園子,非常空曠,殘垣斷壁圍著一個磚砌的圓丘,圓丘的南面是一根高聳的阿育王石柱,石柱的頂端是一只威武的獅子。
![]()
阿難塔
這個巨大的圓丘就是阿難塔,由一層層的磚壘筑而成,圓圓的看上去就像墳冢。據說是阿育王為紀念阿難尊者而建,里面有他的舍利。
圓丘正南的這根阿育王石柱高11米,頂部端坐一只石獅子,是保存最為完好的一根石柱。
石柱的南面是一個65X35米的大水池,據說這個水池就是當年獼猴給佛陀獻蜜的地方。
傳說:
佛陀和眾比丘乞食歸來,正在一個水池邊洗缽,突然一個獼猴把佛陀的缽搶走,從不遠的一顆樹上的蜂巢里采來一大碗蜂蜜。
獼猴想把蜂蜜獻給佛陀,佛陀卻不要,于是獼猴跑去水池邊把蜜里小蟲洗出后又獻給佛陀,這回佛陀收下了。
獼猴見佛陀收下自己奉上的蜂蜜,高興的手舞足蹈,結果掉到水池里淹死了。
佛陀說此獼猴將托生為人,并會出家為比丘。
這個地方就是吠舍離,佛陀曾在此度過了數個雨安居,這里也發生了很多佛教的重要事件。
旅行車繼續飛馳,來到了那王舍城(Rajagrha)。這里曾經是摩揭陀國的都城,著名的頻婆娑羅王曾經在這里第一次接見了還是太子的世尊。
現在這里不光有輝煌的那爛陀遺址公園,還有靈鷲山(Chatagiri)、玄奘紀念堂、竹林精舍等圣地。
![]()
玄奘紀念堂
傳說:
玄奘經過千辛萬苦來到印度,而他印度之行的目的地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佛學研究機構——那爛陀佛學院。
那羅陀的主持是戒賢大師,他年事已高,且身患重病,本來要圓寂,但夢中得一菩薩告知有東土來的圣僧,于是獨自續命,一直等待著玄奘的來到。
玄奘在那爛陀寺一待就是5年,期間玄奘主要是跟戒賢學習《瑜伽師地論》,同時也學習其他理論以及婆羅門經典。并在辯經大會上大放異彩。最終玄奘功德圓滿,聲隆五印,名滿十方,被大乘稱為“大乘天”,被小乘稱為“解脫天”……
![]()
那爛陀遺址公園
那爛陀(Nalanda)
古印度那爛陀佛學院,位于今天印度比哈爾邦的巴特那附近。
傳說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舍利弗誕生及坐化的地方。5世紀由鳩摩羅笈多一世始建,后經多個王朝持續擴建,成為印度以致整個佛學界矚目的文化研究中心。
極盛期曾有全亞洲上萬名僧人來此學習。玄奘、義凈等中國僧人都曾留學于此。這里不但是講經說法、學習佛法的場所,而且是個研究因明、聲明、醫學、天文歷算、工巧學、農學等的地方。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紀錄:
寶臺星列,瓊樓岳崎,觀束煙中,殿飛霞上,生風云于戶墉,交日月于軒檐……羯尼花樹,暉煥其間,庵沒羅林,森疏其處……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
十三世紀伊斯蘭教侵入,那爛陀毀于一炬。據說,當時約900萬冊的藏書被持續焚燒了六個月。
隨著佛教退出印度的歷史舞臺,那爛陀也一度消失,后來考古學家憑著玄奘的紀錄找到了已經被歷史塵封的那爛陀。
如今那爛陀已風光不再,但那些仍然矗立的殘垣斷壁還在敘說著當年的輝煌……
![]()
世界和平塔
離開那爛陀,我們又參觀了靈鷲山,這是一座不算太高的小土山。山上有一座日本人修建的世界和平塔,旁邊還有日本風格的寺廟。
晚上我們抵達菩提伽耶(Bodhgaya)。
第七天
菩提伽耶-瓦拉納西,行程5小時400公里
景點:【大菩提寺】、【露天火葬場】
天一亮,就趕往大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傳說:
悉達多太子29歲的時候,下定決心離家出走去尋找生老病死的答案。
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告別自己熟睡中的妻兒后太子離開了迦毗羅衛城,從此開始了50余年的出家修行生活。
他一路向東,步行大約五六百公里,終于來到王舍城。
太子在王舍城托缽乞食期間,摩揭陀國王頻毗娑羅曾經拜會太子,他見太子氣度非凡就勸其還俗,還要將一半的國家分出,被婉言謝絕,最后他請求太子在悟道以后一定要返回王舍城,分享所悟。
在王舍城附近潘達瓦山的山洞里,太子跟隨苦行僧阿利耶學習《吠陀》和《奧義書》等婆羅門哲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他發現阿利耶的理論無法解答自己的困惑,又去找圣人優陀伽學習,任然沒能找到答案,于是一個人去苦行林苦行。
經過長期的苦行,太子并沒有悟得苦苦尋找的答案,反而身體變得極度虛弱,他想自己不能就這么白白死去,于是放棄苦行。在尼連禪河里洗澡的時候,由于身體太過虛弱,差點淹死,他掙扎著爬上了岸,感覺身體一點力量都沒有了……
就在這時,附近一個叫蘇佳塔牧羊女正好看到昏迷中的太子,善良的蘇佳塔將本來要祭祀樹神的一碗乳糜喂給了太子。太子喝下乳糜以后體力得到恢復,決定離開苦行林,來到一株畢缽羅樹下打坐。
就在這株畢缽羅樹下,悉達多太子終于悟出無上妙法,從此佛陀誕生了。
從此畢缽羅樹就被稱作菩提樹,而這個地方就被叫作菩提迦耶。
![]()
金剛寶座塔
菩提迦耶(Bodhgaya)
菩提迦耶在印度教圣地瓦拉納西東南200公里,迦耶城(Gaya)附近,現在已經成為最著名的旅游景點,高聳的金剛寶座塔是地標性建筑。
大菩提寺也叫瑪哈菩提寺,是一個帶圍墻的大院子,里面的主要建筑是高大的金剛寶座塔,塔后是那株曾將見證佛陀悟道的菩提樹。
金剛寶座塔又叫正覺塔,傳說為阿育王所建。整個建筑下方上尖,由一座主塔和四座副塔構成,塔底邊長15米,主塔高達52米,呈方錐形,頂部為一個圓柱狀塔尖。在藍天的襯托下,高低錯落、互為呼應、氣勢磅礴。
![]()
佛陀等身像
塔內供奉著佛陀等身金像,莊嚴肅穆。每天來此朝圣的僧侶絡繹不絕。
悉達多太子在一株畢缽羅樹下悟得解脫之道,從此畢缽羅樹就被叫做菩提樹,成為佛家弟子心目中的神樹。
據說此樹曾多次遭到砍伐,為了保護這株菩提樹,阿育王下令建造此石欄,石欄上雕刻著精美的蓮花圖案。
![]()
菩提樹的石欄
如今石欄被信徒貼滿金箔,看上去燦爛輝煌。
離開菩提迦耶,一路向西,4個小時后,我們抵達印度教圣城——瓦拉納西(Varanasi)。
![]()
印度教圣城瓦拉納西
比起走過的佛教圣地,瓦拉納西可是大大的有名,著名的露天火葬場說的就是這里。每天都有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來此打卡,他們大多會坐船來到火葬場對面的河面上,屏息觀看印度教徒是如何結束自己一生的……
第八天
瓦拉納西-阿格拉,行程5小時400公里
景點:【鹿野苑】
從瓦拉納西向北行駛幾十公里就是另一處佛教圣地——鹿野苑(Sarnath)。
傳說: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后,在瓦拉納西附近的鹿野苑第一次傳法。
他向五個弟子傳授了四圣諦和八正道。傳授佛法被叫作轉法輪,而這五個弟子就是最初的比丘,也是最早的僧團成員。
佛陀還在這里度過了第一個雨安居。也是從這里開始,佛陀開始了40多年的傳教生涯。
![]()
鹿野苑
鹿野苑(Sarnath)
就像所有的佛陀遺跡一樣,鹿野苑也是廢墟一片。但高聳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卻不屈地挺立了上千年,至今屹立不倒。塔高39米,直徑28米,是正覺塔以外最高的佛陀圣地遺跡了。
![]()
答枚克佛塔
離開鹿野苑,我們開始了回程之旅,旅行車繼續向西,目標再次指向阿格拉。
傍晚我們又入住了同一家酒店,一來這里比德里便宜,二來司機也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
第九天
阿格拉-德里,行程3小時200公里
景點:【康諾特廣場】、【人民路】等
今天不用起大早,也沒有路要趕,我們睡到自然醒,用過早餐后,乘車回到德里。
就住在康諾特廣場附近的酒店里,這里交通便利,而且吃飯購物都很方便。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去老德里游玩,比如紅堡(Red Fort)、大清真寺等景點。
要買印度的特色工藝品,可以考慮人民路(Janpath)兩旁的小店,當然不能錯過印度的政府手工藝品大廈(CCIE)呦。
第十天
乘飛機回國
轉眼十天過去了,真的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對于像印度這樣的國度,到處都是古跡,到處都是故事,十天只能算是窺其一斑,即便如此,也會被其歷史的悠久,文化的博大而深深觸動……
在采購了必要的紀念品后,我們一行人出發前往機場,乘坐國航飛機返回祖國。
費用統計:(2019年標準)
往返機票:3000元/人
車費:3000元/人
住宿費:2000元/人
門票及餐飲:1000元/人
購物等:1000元/人
合計:1萬元/人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能介紹個大概,不得不草草收尾,如有遺漏或不實之處,還請讀者多多指正。
本文為印度通原創作品,任何自媒體及個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轉載(包括注明出處),免費平臺欲獲得轉載許可必須獲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臺授權。任何將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業推廣或者宣傳的行徑均為嚴重的侵權違法行為,均按侵權處理,追究法律責任。
>> 熱文索引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