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一周要點幾次外賣?
早上趕時間,隨手點個豆?jié){包子;
中午工作忙,打開軟件叫份煲仔飯;
晚上懶得動,再來一份麻辣燙或炸雞……
![]()
外賣的確方便,但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味蕾也會變得遲鈍。
吃飯變成了機械的填飽肚子,長此久往,甚至忘了食物本該有的溫度和儀式感。
我們失去的,不是錢,而是對生活的感知力。
PART1
你的舌頭,正在被外賣“馴化”
外賣的味覺邏輯很簡單——重口味才能贏。
為了讓你一口就上癮,商家會大量加鹽、加糖、加辣、加味精。
久而久之,你的舌頭慢慢地習慣了這種重口味的高刺激,再吃清淡的家常菜,反而覺得沒味道。
不是菜不好吃,是你的舌頭被外賣腌入味了。
![]()
朋友小張前段時間體檢,年紀輕輕卻查出了高血壓和脂肪肝。
醫(yī)生的第一句話就是:“少吃外賣。”
他很疑惑:
“我覺得自己吃得挺健康的啊,每次點外賣都是一些輕食沙拉。”
查看訂單記錄才發(fā)現,所謂的輕食,就是在沙拉上面澆了厚厚一層高熱量的醬汁,雞胸肉也是油炸的。
外賣的“健康陷阱”在于——
它讓你誤以為自己吃得清淡,實則你的味蕾早已被悄悄綁架了。
PART2
外賣吃多了,連吃飯的“儀式感”都丟了
以前吃飯,是生活里的小確幸。
一碗熱湯,一盤剛炒好的青菜,米飯冒著熱氣,光是看著就讓人安心。
而現在,外賣的塑料盒一掀,筷子一扒拉,十分鐘解決戰(zhàn)斗,吃完甚至不記得自己吃了什么。
外賣喂飽了胃,卻餓死了靈魂。
![]()
最近豆瓣上有個熱門話題:
#外賣摧毀了我的生活儀式感#。
一個網友寫道:
“昨天自己煮了碗面,突然發(fā)現,原來面條出鍋時的熱氣,是能讓人愣住看兩秒的。”
吃飯本該是五感的體驗——聞到香氣、聽到油鍋的滋滋聲、看到食物的顏色、嘗到原汁原味、摸到碗的溫度。
而外賣,只剩下了咀嚼和吞咽。
PART3
每周一餐“自煮計劃”,找回被外賣偷走的生活
別誤會,我不是勸你徹底戒掉外賣(畢竟誰沒個懶的時候)。
但至少,每周給自己一餐“自煮時間”。
不需要很豐盛,哪怕只是一道簡單的番茄炒蛋、一碗紫菜蛋花湯,都能讓你重新感受吃飯的幸福感。
下廚不是任務,而是對自己的一場溫柔款待。
附:
3個超簡單治愈食譜
(廚房小白也能搞定)
01
【10分鐘醬油溏心蛋拌飯】
![]()
食材:
雞蛋1個、米飯1碗、醬油1勺、芝麻海苔碎
做法:
1. 煮一鍋水,輕輕放入雞蛋,煮6分鐘撈出泡冷水;
2. 熱米飯上淋醬油,放上剝殼的溏心蛋,撒海苔碎(可選);
3. 戳破蛋黃,讓蛋液裹住米飯,一口治愈。
02
【懶人版番茄豆腐湯】
![]()
食材:
番茄1個、嫩豆腐半盒、雞蛋1個、蔥花
做法:
1. 番茄切塊炒軟,加水煮開;
2. 放入豆腐塊,淋入打散的雞蛋;
3. 加鹽、胡椒粉,撒蔥花,酸香開胃。
03
【微波爐蒸雞胸肉】
![]()
食材:
雞胸肉1塊、生抽1勺、料酒1勺、黑胡椒
做法:
1. 雞胸肉劃幾刀,用生抽+料酒+黑胡椒腌10分鐘;
2. 蓋上保鮮膜,微波爐高火3分鐘,翻面再2分鐘;
3. 切塊配沙拉或米飯,低脂又飽腹。
PART4
“一人食”的治愈感,是外賣給不了的
在熱播的《我的阿勒泰》中,有個鏡頭特別戳人——李文秀一個人在草原上煮面,風呼呼地吹,但她吃得特別香。
網友彈幕刷屏:“看餓了!這才叫吃飯啊!”
吃飯的幸福感,藏在這些細微處:
米飯剛煮好的“噗噗”聲;
煎蛋邊緣微微焦脆的瞬間;
自己調的醬汁,咸淡剛剛好……
這些小細節(jié),外賣永遠無法替代。
![]()
我們總說沒時間做飯,但或許,我們只是把時間給了其他事情,卻忘了留一點給自己。
胃和心是連著的,吃得不將就,日子才不會將就。
這周末,試著關掉外賣APP,給自己煮一餐吧。
哪怕只是一碗熱騰騰的面,也能讓你重新找回生活本身該有的溫度。
因為你的分享、點贊、在看
我足足的精氣神兒!
01
聊聊吧
這周,你準備給自己做哪一道菜呢?評論區(qū)分享一下吧~
點擊下方|關注小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