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飛機稿
非常震驚地獲悉傅國涌去世了。心梗,59歲。
太可惜了。對于一個人文知識分子來說,五六十歲還算是創作的高峰,思考、筆力都還有很大余力。沒想到傅國涌在這個年紀就去世了。
我讀過傅國涌的兩本書,對他的選題角度之強,印象深刻。
一本是《1949:中國知識分子私人記錄》。這本書,我一直覺得價值挺高的,從1949年這個特殊的時段里,攫取知識分子的片段,看看他們的人生抉擇,讀來會有很深的感慨。
這本書里面有許多人物、選題,都還可以特別深入地挖掘,有興趣研究四五十年代歷史、知識分子的人可以看看。這本書孔夫子舊書網現在大概二三十塊錢還能買到。
另一本是《金庸傳》。這本書梳理的也比較清楚,我當年好像是七十多塊錢買的。可能算是內地這邊,少有的把金庸人生經歷,尤其是辦《明報》事業梳理比較清楚的一本傳記了。
這本傳記,金庸自己并不太認可,曾公開批評過。今天看到傅國涌去世的消息,才知道這本書他是純為市場而作,竟然只用了不到半年就寫完了,而且是周末業余的時間。實在是筆快。天生吃這碗飯的。
感慨幾句:
大概在1995—2010年,有那么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吧,那時候紙媒正在興頭上,到處都缺稿,報酬也不錯。涌現了一大批靠寫時評、隨筆、專欄文章、小品文、雜文謀生的作者。有許多像傅國涌這樣筆快,又有人文知識素養,有查史料功底,選題意識獨到的作者脫穎而出。
那時公知、意見領袖還是比較正面、讓人欽羨的頭銜。熟料世事變幻,現在他們中的很多人名字都不好提了。
我這一路讀他們的文章過來,如今回過頭再看,不得不感慨一句命運之神秘莫測。
不過十幾年間,有人下海了,有人潤了,有人踩縫紉機了,有人徹底轉型了,有人魔怔了,有人搞帶路了,有人做正能量了,有人停筆了,有人諱莫如深,有人徘徊了,有人致郁了,有人還在苦苦耕耘。
這些年紙質媒體式微,發表空間有限,許多像傅國涌一樣的寫手一路從博客轉戰到微博,又轉到公眾號,又轉到知識付費、研學游等等。過得并不算輕松。
總感覺他們是從堅硬地石頭縫里,艱難地生長出來。還沒有發育壯大,就被強風烈火吹滅而去。肉身被鐵拳捶成碎泥。
最后岔開說一句,對于中年人來說,心梗是非常大的風險。
我身邊有很多從事人文、媒體、高校、寫作方面職業的朋友。他們有一個普遍不好的習慣,或者說職業特征,就是熬夜,寫作看書到凌晨一兩點是常事。
(像傅國涌這樣的作者,也許不抽煙喝酒,但一定會長時間讀書、思考、寫作,這也是一種“熬”,對精氣神都未必是好事。)
還有抽煙、喝酒,特別是喝酒,三五天一小聚,個把月一大聚,每頓不搞個七八兩下去不散。用好聽的話來說,這是詩酒風流,快意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但從健康的角度而言,這是傷害非常大的。
二三十歲的時候,第一天熬夜、喝酒,第二天踢球上班,照樣生龍活虎。四五十歲還這么干,那真的是在踩著鋼絲在玩命了。這些年,我身邊已經有三四個心梗去世的中年朋友了,無一例外的共同特征就是:熬夜、喝酒。
大道不行,各自珍重吧。
下面是我的公眾號名片,歡迎點擊關注。
人生飛機稿,是我的原創公眾號。
寫點對生活、時事的觀察,都是大白話。迎點擊關注,也歡迎添加我的個人微信號:xgbaba521。長按即可自動識別添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