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復興
在天壇祈年殿前,見到的人們,一般都是腳步匆匆,要不就是舉著手機或相機,在擁擠的人縫間穿梭著,爭先恐后地拍照。只有到了雙環亭,才可以見到人們坐在亭間或亭子兩側游廊的座位上,輕松、休閑,意態蕭散。
這是天壇的兩種景觀、兩種形態。一般而言,前者,外地游客居多;后者,北京人居多。
當年乾隆皇帝為慶祝母親五十壽辰所建的這個雙環亭(又稱雙環萬壽亭),在上世紀70年代易地遷移到了這里,真要感謝此舉讓天壇多了一個好去處。
如今,雙環亭成了北京人休閑的后花園。春天,這里有連翹、桃花和西府海棠點綴;夏天,紫薇開得很旺;到了秋冬兩季,沒有花開,但亭子背后的竹子依舊綠意蔥蘢。
越是冬天,來這里的人越多,都是到這里曬太陽的,這里開闊,亭子坐北朝南,陽光最好。不少老人瞇著眼睛,倚著柱子打盹兒,也有老人打牌下棋,或者握著保溫杯,剝著橘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窮聊海哨,從家長里短的柴米油鹽,聊到天南海北的大事小情,從胡同的拆遷改造,扯到北京城墻、城門樓子的過去,關心完國際形勢,再侃侃經濟走勢,預測預測房價走向、股市漲跌……好像人人都是百事通。
秋天暖陽高照的中午,我特別愿意到雙環亭,坐在這里,一邊曬曬太陽,一邊聽他們聊天。一開口,都是地道的北京話,仿佛人藝的舞臺搬到了這里,上演一出老舍的話劇,是那種于是之等老演員的老北京味兒,非常有味道,非常有意思,聽著那么親切。
![]()
那天,天近中午,聽見幾位老爺子一邊喝著保溫杯里的茶水,一邊無主題地聊天。聊著聊著,話題不知怎么,忽然集中到了一點。
一位說:聽說您家的孫女生二胎了?
另一位插嘴說:這有什么新鮮的?生二胎、三胎的不多了去了!
第三位說:也有不想要的呢!
第四位問:您家的孩子就是還沒要吧?
第三位答:可不是怎么著!你催她,老大不小了,趕緊生個孩子吧。您猜她怎么說?人家說了,沒空!您聽聽,這話是怎么說的?
大家哄笑一片。
那位說道:行啦,你們別拿我們家孩子打镲了。說說你們的樂和事吧!
另一位說:確實是樂和!現在孩子剛生下來,好玩兒得很,滿地爬著,給全家添了好多樂兒。不過,一晃他就長大了,得上幼兒園、上小學,得想辦法給他找好點兒的幼兒園和學校,還得考慮將來上什么大學、學什么專業、找什么工作,開心的事不少,操心的事也多著呢。
坐在旁邊一直沒吭聲的一位老爺子,冷不丁冒出一句:我們家孩子倒好,給他媽媽抱回來一只貓,說您要沒事干,就先把它當您孫子養著吧!
大家聽了,哈哈大笑起來,紛紛說:咱們這年歲了,就當一樂兒吧,也甭替孩子操那么多心了,自己身體好,就能給孩子省好些麻煩……
秋日雙環亭的這一幕,像一出折子戲。不知為什么,忽然想起荒誕派戲劇之父、法國劇作家尤金·尤涅斯庫的荒誕劇《椅子》。雖然毫無關聯,根本不搭界,但覺得滿臺的椅子,無主角,又都是主角,很像雙環亭的這些老爺子,無主角,又都是主角,而且,比起不會說話的椅子,個個能說會道,都是眼下生活真實的一隅,如果作為新版《椅子》的旁白,或許,有點兒意思。
(作者為著名作家,曾任《人民文學》雜志社副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