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琦垚
![]()
巷子里,每年最后才會黃的楊樹葉也開始經不住時光的催促,飄落在地。人間大地要入冬了。“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窗外寒風起,屋內茶香飄。”“歲月向寒,美好藏心間。”馬上要迎來立冬節氣了,這幾天,打開手機,總看到類似這樣關于立冬的句子。
入冬的第一個節氣立冬,于我來說,就像一句溫柔的提醒。我知道這兩天母親肯定會打來電話,叮囑我:冬天了,要穿上厚毛褲、羽絨服,上班走在路上記得戴上圍巾。自從我十幾歲去外面讀書,后來又在外面上班、生活,母親每年都會準時打來電話,細細叮囑一番。這么多年,幾乎是同樣的話。青春年少時,母親剛說兩句,我總會打斷她,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她也不生氣,又繼續溫和地叮囑我穿厚點兒,而我總是會找各種借口匆忙掛了電話。
如今,歷經歲月滄桑和種種生活悲喜之后,已讓我懂得,在這個世界上,被母親溫柔牽掛著的孩子是多么幸福。不管多大歲數,有母親牽掛著自己,就會覺得生活始終是溫暖可愛的。而這種幸福卻常常被我們忽略,直到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會慢慢懂得父母之心。
果然,昨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母親的電話來了。現在,我不僅會耐心傾聽她多年不變的叮囑,也會溫柔地叮囑她天冷了要多穿些,問問她的近況,陪她聊聊生活瑣事……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而母親這時反而擔心我太忙,催我掛電話。
這回,我和母親聊起了一件冬日里的舊事。是因為前段時間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冬天》里寫到冬天床上鋪了稻草的事:“稻草裝在一個布套里,粗布的,和床一般大。鋪了稻草,暄騰騰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經歷,這樣暄騰騰的幸福感,我也曾擁有過,讀到此處,覺得分外親切溫暖。
我們那時鋪的不是稻草,而是豆秸或麥秸,鋪麥秸的時候多些。猶記得,還沒入冬,母親就開始準備了。只要是陽光好的日子,她就把西屋里不用的竹床搬到院子里,把豆秸或麥秸攤開在竹床上曬著。一遍遍曬,一遍遍收,從不覺得麻煩。其實,不管是豆秸或麥秸,早已經很干燥了,母親是想讓它們多儲存點兒陽光,然后就能溫暖我們整個冬天了。
母親把散發著淡淡麥香和陽光香的麥秸勻勻地鋪在床上,又在麥秸上鋪上她新縫好的厚厚的棉花褥子,再加上兩床暄軟的棉花被子,我們就開始暖暖和和地迎接冬天,安穩地度過漫漫長冬。
憶起舊事,母親笑著感嘆:你還記得呀?那時你很小呢,從前家里條件不好,沒少讓你們受委屈。
我對母親說,這可不是委屈,是人生中很溫暖的經歷。
那散發著麥香、豆香、棉香、陽光香的溫暖的冬日時光,不僅讓我們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還悄無聲息地溫暖著我們后來的人生。那些冬日的溫暖和芳香不會陳舊,不會老去,而是久久地縈繞在我們身邊。
![]()
朱自清先生也寫過一篇名為《冬天》的散文,觸動我的是開頭他寫冬天和家人圍著爐火吃白水燉豆腐。他寫道:“白煮豆腐,熱騰騰的……‘洋爐子’太高了,父親得常常站起來,微微地仰著臉,覷著眼睛,從氤氳的熱氣里伸進筷子,夾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們的醬油碟里。”這樣的場景很平淡日常,正因為其平淡,是很多人都曾擁有的家常生活,才更能打動人心。平平常常的白水豆腐,帶來的是“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溫暖和幸福。
朱自清在文末說:“無論怎么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溫暖的。”寒冷的冬天,適宜想想這些溫暖的事兒,雖然它們很微小、很平常、很平淡,卻能讓人的心變得寧靜溫柔,讓漫漫寒冬顯得不那么凜冽了,甚至變得親切可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